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4篇
  2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联合使用国际子宫内膜肿瘤分析(IETA)经阴道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评估子宫内膜癌(EC)患者肌层浸润深度及宫颈有无侵犯,预测EC的病理分期;比较此2种方法的诊断价值。 方法将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83例已手术的EC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术前1个月内均行经阴道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由2名具有10年以上妇产超声工作经验的超声医师,掌握IETA专家小组拟定的子宫内膜病变共识的具体内容,对所有入组病例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图像进行盲法分析,以病理结果为参考,比较分析常规超声主、客观测量法及超声造影主、客观测量法对EC病理分期的诊断符合率,采用Kappa检验分析超声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同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客观测量方法对EC深肌层浸润及宫颈有无侵犯的诊断效能。 结果本研究发现IETA专家共识总结的子宫内膜厚度、病灶回声、宫腔线的形状、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处(结合带)情况、无“亮边”征及子宫内膜病灶血管模式在不同病理分期的EC中,均有较高的特异度及一致性,是预测EC较好的超声指标。超声造影主观评估法(Kappa=0.873,P<0.001)、超声造影客观测量法(Kappa=0.842,P<0.001)、IETA常规超声主观评估法(Kappa=0.811,P<0.001)、IETA常规超声客观测量法(Kappa=0.764,P<0.001)此4种诊断方法与病理结果一致性均良好,超声造影较常规超声对EC病理分期的诊断符合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主观评估法、客观评估法:(90.36%、87.95%) vs(85.54%、81.93%)]。常规超声或超声造影显示病灶前后径、病灶的体积、病灶与子宫前后径的比值对预测EC深肌层浸润(浸润深度≥1/2)均有较好的诊断效能,ROC曲线下面积(AUC)均≥0.945,常规超声或超声造影显示病灶外缘与浆膜层的最小距离评估法诊断效能较差,AUC仅为0.414、0.462。常规超声或超声造影显示病灶下缘与宫颈外口距离评估法对预测EC有无宫颈侵犯的诊断效能一般,AUC为0.521、0.559。 结论IETA经阴道常规超声声像特征与超声造影对EC的诊断及预测病理分期均具有较好的效果,且对超声术语进行规范化描述,临床上值得推荐使用。超声造影较经阴道常规超声的诊断效能有一定程度提高,能更好地显示病变对周围肌层及宫颈的浸润深度、侵犯范围;超声造影联合经阴道常规超声,可能达到EC早期发现、准确分期、早期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红外线灯烤照对头部供皮区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10年内本科头部供皮区40例,采用红外线灯烤照治疗20例为实验组,传统包扎法治疗20例为对照组,分别记录头部创面渗出情况,疼痛情况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头部创面渗出明显减少时间,创面疼痛减轻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线灯烤照较传统包扎法对头部供皮区能促进头部供皮区创面干燥、结痂,缓解疼痛,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3.
林冬梅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9):7283-7284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使用的一次性物品种类繁多,大多数用过后,即直接丢弃,认为已失去价值。实则不然,我们发现很多一次性医疗物品的无菌附属品例如一次性针帽、导尿管夹等都可以变废为宝,从而节约患者开支,节省医院耗材.又方便护士操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情况,评价其效果。[方法]对保山市2008年11月和2010年9月两轮麻疹疫苗强化接种情况、人群麻疹IgG抗体水平检测进行分析与麻疹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2010年保山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报告接种率分别为98.44%、98.35%,平均98.41%。2008年现场调查2600人,麻疹疫苗接种率为98.54%;2010年调查2418人,接种率为98.51%。麻疹IgG抗体阳性率,2009年903人为87.04%,2010年1 908人为95.02%(P<0.01)。麻疹发病率,2007年为6.66/10万,2008年为5.32/10万,2009年为1.08/10万,2010年为0.12/10万,2010年8月至2011年9月无发病。[结论]2轮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明显,人群麻疹IgG抗体水平提高,麻疹发病率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声像图特征,评价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在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住院治疗的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者的超声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妊娠囊位置、子宫切口部位回声、瘢痕处肌层厚度、妊娠囊与子宫切口关系以及血流分布。结果 30例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者超声诊断正确18例,误诊2例,诊断符合率为93.3%。所有孕妇在宫腔正常位置未见妊娠囊,在子宫下段切口部位可见妊娠囊或混合性团块,妊娠囊或团块与膀胱之间的子宫肌层明显变薄。根据声像图特征,将子宫下段瘢痕妊娠分为妊娠囊完全嵌于瘢痕型(13例)、妊娠囊部分向宫腔内生长型(6例)及瘢痕处混合性团块型(11例)。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观察瘢痕处妊娠囊或混合性团块周边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PW显示平均RI值〈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对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提供较准确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林冬梅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7):1573-1574
目的 探讨应用简易床上洗头装置在急诊脑外科术前备头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急诊脑外科手术患者40例,分为对照组和改良组,每组20例.对照组:将全头毛发剃光后,采用常规洗头盆洗头进行术前备头.改良组:采用简易床上洗头装置进行术前备头.观察比较两组备头的平均耗时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 改良方法可提高术前备头的速度;更好地预防院内交叉感染;患者家属满意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 简易床上洗头装置能提高急诊脑外科术前备头的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了解云南省保山市5县(区)8月龄~15岁麻疹疫苗接种人群鸡蛋过敏的患病率,估计因鸡蛋过敏而不能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的免疫空白人群规模,从而为保山市消除麻疹以及接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制订相应的策略提供基线资料。方法采取现况调查,具体为对8月龄~15岁即将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的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有过敏史的再进行个案调查。结果调查8月龄~15岁麻疹疫苗接种人群502 561人,患病率为3.94/万,鸡蛋过敏儿童198人,平均年龄为(8.30±4.27)岁,患病率在年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122/76,P<0.001);5县(区)鸡蛋过敏患病率不全相同(P<0.001);鸡蛋过敏儿童可出现皮疹、腹痛、腹泻、唇肿、呕吐、发热等临床症状。个体与个体之间临床表现不完全一致,但有共同点就是出现临床症状前有食用鸡蛋病史。其中,鸡蛋过敏者有1个临床症状者79例(占48.99%),有2个临床症状者66例(占33.33%),有3个临床症状者33例(占16.67%),有4个临床症状者2例(占1.01%)。结论本次调查反映了鸡蛋过敏人群在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对象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这类人不能接种含微量鸡蛋蛋白组份的麻疹减毒活疫苗。因此,为实现我国政府作出的到2012年消除麻疹承诺,制订相应的策略消除免疫空白人群显得尤为重要。在接种疫苗前,对这类鸡蛋过敏人群进行规模估计对保山消除麻疹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张安柱  郑维斌  张腾  段生朝  林冬梅  马崇惠  王黎明  段平常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2):1483+1491-1483,1491
目的 分析保山市脊髓灰质炎免疫屏障现状,为全市脊灰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资料,OPV常规和强化免疫接种资料,入境人员免疫现状调查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2000~2010年15岁以下儿童AFP报告发病率为2.26/10万,麻痹后14d内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8.21%,合格采集率为...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农村小学生麻疹免疫现状,同时进行麻疹强化免疫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提高农村学生麻疹免疫水平,探讨控制和消除麻疹的可行性。方法多阶段随机抽样,抽取2个县的2所农村完小(1~6年级都有的小学),再按年级分层抽样抽取302名小学生,对其进行接种证、卡的查验;并在强化免疫前后采集302名学生静脉血5 ml,检测免疫前后麻疹IgG抗体水平。结果强化免疫前,302名学生麻疹疫苗第1针接种率为85.8%,第2针接种率为74.8%,2针均完成占74.8%;麻疹IgG抗体阳性率、抗体保护率分别为88.7%、51.0%,麻疹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551;此外免疫针次直接影响抗体的水平。通过强化免疫,302名学生抗体阳性率为100%,抗体保护率为76.9%,较强化免疫前的抗体阳性率88.7%、保护率51.0%分别上升了11.3个百分点(P<0.001)、25.9个百分点(P<0.001);GMT由强化前的1∶551升至1∶746(P<0.05)。结论强化免疫前,保山市农村学生中仍然存在一部分麻疹免疫空白人群,同时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免疫水平较低,未达麻疹IgG抗体保护水平。因而在做好农村地区学生麻疹血清学监测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