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1.
目的 观察不同靶浓度依托咪酯麻醉诱导期间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的变化,分析其对麻醉深度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择期行全身麻醉下非心脏手术患者8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5 ~ 50岁,体重指数<30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20例,即E0.5组、E0.7组、E0 9组、E1.1组,依托咪酯效应室靶浓度分别为0.5μg/mL、0.7μg/mL、0.9 μg/mL、1.1 μg/mL.静脉注射咪哒唑仑0.05 mg/kg、芬太尼3μg/kg、罗库溴铵0.6 mg/kg后,开始靶控输注依托咪酯,当效应室浓度达到0.5 μg/mL、0.7μg/mL、0.9μg/mL、1.1 μg/mL时行气管插管,于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喉镜置入时(T2)、气管插管后1 min(T3)、气管插管后3 min(T4)、气管插管后5 min(T5)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AAI、脑电暴发性抑制指数(BS).结果 4组患者麻醉诱导期间AAI的变化趋势一致,靶控输注依托咪酯后AAI值明显下降,T1时AAI值明显低于T0时(P<0.01),随后各时点AAI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MAP、HR明显低于T0时(P<0.01),T2、T3时MAP、HR比T1时明显升高(P<0.05),E0 9组和E1.1组部分患者出现BS,E1.1组BS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 AAI能反映靶控依托咪酯麻醉诱导期间麻醉深度的变化,但不能敏感地反映不同靶浓度依托咪酯的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在后颅窝手术术后镇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择期后颅窝手术的患者分成氟比洛芬酯组(F组,20例)和对照组(C组,20例).F组于切皮前10min及缝皮前10min分别给予氟比洛芬酯50、100 mg;C组在相应时间给予5、10 mL的脂肪乳剂.观察两组患者术后4、8、24 h的血压,心率、呼吸及VAS评分、Ramsay评分的变化.结果:F组患者在术后各时点的VAS评分均小于C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Ramsay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患者术后4 h的血压、心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F组患者术后各时点的血压、心率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可有效抑制后颅窝手术术后疼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