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8篇
内科学   36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57篇
预防医学   13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4篇
  1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5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目的探讨儿童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儿童SANT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童,3岁2个月,因车祸体检发现左上腹包快。手术所见:肿块与脾脏相连。肿块4 cm×5 cm×3 cm大小,肿块界限清楚,切面:紫红、灰白相间,呈结节状、分叶状。镜下见纤维组织将毛细血管样结构分隔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结节状血管巢,结节间纤维组织疏松,无明显胶原化,其中可见厚壁的血管,并可见散在炎症细胞浸润。免疫表型:血管巢表达CD31、CD34,血管间隙表达SMA,间质纤维组织表达vimentin、灶状SMA,不表达desmin、NSE、S-100、ALK、CD21、EBV,散在表达CD68、CD8,Ki-67增殖指数常<5%。结论 SANT是儿童罕见的一种良性病变,常偶然发现,具有特征性的病理形态和免疫表型。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替吉奥联合铂类治疗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均经病理学诊断的不能手术的或术后复发转移曾接受过化疗的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替吉奥治疗,对照组给予紫杉醇治疗,两组同时联合铂类化疗4程。比较分析两组用药后疗效(PR+SD)、毒副作用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治疗组:无CR病例、PR 8例(20%)、SD 20例(50%)、PD 12例(30%)、(CR+PR/40)8例(20%)、DCR(CR+PR+SD/40)28例(70%),KPS评分提高10分24例(60%),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大部分为1~2级,未因不良反应而停药;对照组:无CR病例、PR 18例(45%)、SD 14例(35%)、PD 8例(20%)、(CR+PR/40)18例(45%),DCR(CR+PR+SD/40)32例(80%),KPS评分提高10分26例(65%),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大部分为1~3级,有1例因不良反应而停药,两组比较除毒副反应P<0.05(χ2=-2.082,P=0.037),其余均P>0.05(χ2=-0.799,P=0.4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吉奥联合铂类治疗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肯定,同时能提高生存质量,且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超声征象在非肿块型乳腺癌(NMBC)与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 年1 月—2021 年12 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厦门医院胸外乳腺科就诊、经穿刺或术后病理证实的29 个NMBC 和37 个GLM 病灶的超声征象,包括生长方式、边缘情况、是否有微小钙化、周围组织情况、血流情况、腋窝淋巴结是否肿大等。结果:NMBC 和GLM 病灶的非平行、成角、毛刺、微小钙化、周围组织回声增强、窦道、腋窝淋巴结肿大、丰富血流、穿支血流及阻力指数大于0.7 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声征象可为NMBC 和GLM 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人工流产(下称人流)术后无症状子宫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人流术后3 668例患者,其中行普通人流术2 665例,行无痛人流术1 003例.所有患者均于人流术后1~3个月内常规行子宫及双附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3 668例人流术后常规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行子宫及双附件扫查,发现子宫动静脉瘘共计7例,发生率为0.19%,7例均为无明显临床症状者.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准确地发现子宫动静脉瘘的病变部位、范围、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等.对早期诊断无症状型子宫动静脉瘘有重要价值,以达到早期干预,防止阴道大出血危及生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5.
目的对比观察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单用或联合替吉奥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8月-2010年10月本院收治的无法手术切除的中晚期HCC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TACE联合替吉奥口服,对照组仅行TACE。观察2组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生存分析运用Logrank检验。结果有效率:治疗组63.3%,对照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06,P=0.020);疾病控制率:治疗组86.7%,对照组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08,P=0.000)。1年生存率:治疗组77.3%,对照组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3,P=0.032);2年生存率:治疗组34.8%,对照组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2,P=0.028)。治疗组、对照组不良反应轻微,主要是恶心呕吐、腹泻和骨髓抑制,为1、2级,对症治疗可缓解,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吉奥联合TACE术对中晚期HCC有一定的治疗价值,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评价黑果枸杞的遗传毒性,为其应用提供安全性依据.方法 采用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3项遗传毒性试验,评价黑果枸杞的安全性.结果 细菌回复突变试验中2次重复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中微核发生率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中各剂量组的精子畸形率与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无统...  相似文献   
27.
选择159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B超测得的IMT分为颈动脉血管病变组(a组)及颈动脉无血管病变组(b组);股动脉血管病变组(A组)及股动脉无血管病变组(B组),分别检测两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Hcy、IMT等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组的年龄、Fib、D-D、IMT、Hcy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动脉与颈动脉结果相似;颈、股动脉IMT均与年龄、病程、Fib、Hcy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cy均与CIMT及FIMT独立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颈、股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与Hcy密切相关,监测Hcy有助于早期预测糖尿病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28.
吴淑梅  林云  王辉  唐平  沈茜 《检验医学》2006,21(4):376-379
目的 研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待测血清标本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抗体(抗-HBc-HRP)加入间隔时间对抗-HBc总抗体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HBV标志物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标本分A、B、C3组:A组,加样后延长室温放置不同时间再加入抗-HBc-HRP;B组,加样同时加入抗HBc-HRP延长室温放置不同时间;C组,A组方式测定的阴性转阳性标本再用ELISA试剂2和化学发光(CLIA)试剂重复测定,确认阴、阳性结果。结果 A组加样方式对抗一HBc总抗体检测结果影响明显,且加样和加入抗-HBc-HRP的间隔时间越长,标本的假阳性越多;B组加样方式对抗-HBc总抗体检测结果基本无影响;C组ELISA试剂1和试剂2有72.8%的检测结果一致;20例ELISA阴性转阳性标本经过CLIA方法验证仍为阴性。结论 A组的不公平竞争在不同时间内可出现程度不等的抗-HBc总抗体假阳性;B组加样方式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抗-HBc总抗体假阳性,保证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29.
目的通过对室间质量评价不满意项目结果的偏倚和室内质量控制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使室内质量控制在检测和控制实验室常规工作精密度的同时,更好地检测其准确度的改变情况,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方法采用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活动评价标准,对2009~2011年共6次54项参加卫生部全国特殊蛋白室间质量评价不满意项目(能力比对验证成绩小于80%)的偏倚和室内质控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5个不合格项目存在较大偏倚,分析偏倚过大的主要原因是室内质控变异较大,存在基质效应及线性问题。改进后再次检测室间质控品,检测结果较为满意。结论当室间质评回报结果出现当前性能解释不满意项目时,对整个检测系统进行分析,特别是室内质控的分析,处理后重新检测室间质控品结果,能找出原因,解决问题,更好地做好室间质评和室内质控工作,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30.
1 病历简介 患者,男,76岁.以右肾癌术后4年,发现左房占位病变3周入院.4年前因右肾癌行右肾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透明细胞癌,未行、放化疗.术后常规随诊,曾行胸部超声及CT检查,心脏左右房室内未见占位性病变.3周前来院检查.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好,心肺(-).胸部CT提示左房内低密度影;左上肺结核纤维灶,纵隔淋巴结肿大,形态正常;心脏超声检查:左房内右上肺静脉至左房近二尖瓣处探见低回声肿块,约49mm×31mm,无明显蒂可见,该肿块不随心动周期活动;心脏超声提示,左房内低回声团块,性质待定(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