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8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目的 探讨人自体干细胞移植在重症肢体缺血(CLI)血流重建中的疗效与评价标准.方法 重症肢体缺血患者36例共39条肢体,分为2组,其中干细胞移植组20例共22条肢体,非干细胞移植组16例共17条肢体.术前、术后均采用多功能监测仪、多谱勒检测仪、经皮氧分压监测仪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仪分别从皮肤、血管及血液3种层面测算肢体局部血流量变效应程度,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 干细胞移植组肢体局部血流量变效应指标中皮温指数为(1.5±0.3) ℃,经皮氧分压为(36.6±9.3) mm Hg,踝肱指数为0.7±0.1,光电容积微血流态指数为0.8±0.1,血氧饱和度为(78.3±15.9)%,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评分为1.5±0.3,保肢率为82%,间歇性跛行距离为(150.3±41.1) m,改善情况优于非干细胞移植组; 指标变化符合症状改善趋势(0.415相似文献   
93.
下腔静脉滤器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其他治疗前先置入下腔静脉滤器,然后其中20例采用抗凝、溶栓等药物治疗+气压梯度治疗,另26例实施手术治疗,并同时采取抗凝、溶栓及气压梯度治疗。观察本组患者有无出现肺栓塞的症状及体症,定期透视滤器的形态与位置。结果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全部成功,其中置入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38例,置入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8例。经治疗46例患者中44例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及体征消失或缓解,无肺栓塞发生。对置入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者中的36例进行2~24个月的随访(平均13个月),滤器无移位,未发生肺栓塞。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方法简单、安全,可有效防止肺动脉栓塞的发生,可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94.
目前针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治疗主要包括:静脉动脉化、腰交感神经节切除、干细胞移植、腔内介入以及药物综合治疗,但TAO病变主要累及患肢的中小动脉,缺乏远端流出道,故无论何种治疗方式,均不能达到满意的疗效;致使该病致残率甚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心理障碍发生率明显升高,对TAO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明显减轻患者的消极情绪,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有助于促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5.
患者1男性,35岁.因上腹疼痛3小时余于2010年12月5日入院,患者入院时未诉及胸背部撕裂样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既往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入院查体:T 36.8℃,P 60次/分,R20次/分,BP 123/58 mmHg(1 mmHg=0.133 kPa).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坦,腹肌紧张,上腹部压痛、反跳痛明显,肠鸣音1次/分,移动性浊音阴性.腹部立位X片检查:腹部肠管稍扩张.腹部B超检查:肝脏、胰腺、脾脏、肾脏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检查结果:窦性心动过缓、ST-T改变.血常规:WBC19.4×109/L,N 82.3%,Hb 135 g/L.初步诊断:急性腹膜炎(空腔脏器穿孔可能).于当日急诊行剖腹探查、腹腔冲洗引流术.术中探查见:腹腔中无明显渗出液、消化液及脓液,胃扩张明显,未见脏器穿孔.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Trivex静脉旋切系统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DVTS)继发静脉性皮肤溃疡的价值。方法选择下肢DVTS中继发静脉性皮肤溃疡患者166例,其中采用Trivex静脉旋切系统治疗(手术组)94例患者94条下肢,采用非手术治疗(非手术组)72例患者72条下肢,分别于术后或治疗后5、20、120和360 d观察2组患者皮肤感染率和坏死率、色素减退率和创面收缩率、溃疡愈合率及溃疡复发率6项临床指标。结果术后或治疗后5 d,2组患者均未出现皮肤感染和皮肤坏死;术后或治疗后20 d,手术组患者创面收缩率与色素减退率均显著高于非手术组〔(95.8±2.138)%比(68.7±3.125)%,P=0.048;(87.6±1.263)%比(12.3±1.324)%,P=0.018〕;术后或治疗后120 d,手术组患者溃疡愈合率明显高于非手术组(97.9%比8.3%,P=0.014);术后或治疗后360 d手术组患者溃疡复发率显著低于非手术组(5.3%比97.2%,P=0.015)。结论 Trivex静脉旋切系统可作为下肢DVTS继发静脉性皮肤溃疡的外科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7.
何晓明  杨镛  万嘉 《中国临床康复》2014,(45):7333-7336
背景:探寻血管腔内修复术后二次肢体血流重建的方法也是该学科领域中最迫切的研究课题之一。目的:探讨自体干细胞移植衍生的新生血管主导和完善缺血态组织二次血流重建效应的生物学机制。 方法: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42例,第1次血流重建方法选择血管腔内修复术,第2次血流重建方法选择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于首次术后3个月实施,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随访4年。 结果与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自觉小腿区静息痛明显减轻,间隙性跛行距离显著延长,保肢率100%;患者肢体局部血流量变效应指标皮温指数为1.6±0.3,经皮氧分压为(5.00±1.26) kPa,踝肱指数为0.9±0.2,光电容积微血流态指数为0.8±0.1,血氧饱和度为(79.4±20.4)%,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评分为1.3±0.2,各项指标均较移植前有显著改善。移植后下肢局部血流量变效应指标与肢体局部症状变化指标呈正相关(0.6< r<0.7,P<0.05)。结果可见干细胞源性新生血管量及其供给组织的持久有效的血液灌注量是主导和完善缺血态组织二次血流重建效应的主要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98.
高雪  杨镛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6):1312-1314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基因(HIF)-1α和同源盒基因(gax)表达水平对移植静脉血管内皮细胞(VEC)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之间信息传递连接(VEC-VSMC细胞连接)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20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于术后14 d取出移植静脉,分别采用RT-PCR、免疫蛋白印迹、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分析HIF-1α和gax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观察VEC、VSMC表型以及VEC-VSM细胞信息传递连接.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HIF-1α和gax mRNA与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均<0.05);内皮修复显著、内膜增生被显著抑制;可见较多的VEC-VSMC细胞信息传递连接结构体.结论 HIF-1α和gax基因过表达可显著促进VEC-VSMC细胞连接的生成,VEC-VSMC细胞连接信息连接可能是抑制血管再狭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总结12 5碘 (12 5I)粒子近距离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选择Ⅱ~Ⅲ期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 4 3例 ,全组均施行根治性手术切除 ,术中将12 5I粒子植入可能残留癌组织的区域和癌细胞转移途径的各组 (站 )淋巴结区域。术后 3~ 7天测血象及免疫指标 ,1周后X线摄片观察12 5I分布状况。结果 全组病人无死亡 ,其中 3例植入粒子剂量 30mci以上的病人 ,1周内WBC降低至 3× 10 9/L ,经口服生白口服液后升至5× 10 9/L ,1周后免疫指标低于正常值。无一例出现因植入12 5I粒子而导致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12 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植入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方法简单、安全 ,疗效确切 ,是一种治疗癌症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