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8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何晓明  杨镛  万嘉 《中国临床康复》2014,(45):7333-7336
背景:探寻血管腔内修复术后二次肢体血流重建的方法也是该学科领域中最迫切的研究课题之一。目的:探讨自体干细胞移植衍生的新生血管主导和完善缺血态组织二次血流重建效应的生物学机制。 方法: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42例,第1次血流重建方法选择血管腔内修复术,第2次血流重建方法选择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于首次术后3个月实施,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随访4年。 结果与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自觉小腿区静息痛明显减轻,间隙性跛行距离显著延长,保肢率100%;患者肢体局部血流量变效应指标皮温指数为1.6±0.3,经皮氧分压为(5.00±1.26) kPa,踝肱指数为0.9±0.2,光电容积微血流态指数为0.8±0.1,血氧饱和度为(79.4±20.4)%,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评分为1.3±0.2,各项指标均较移植前有显著改善。移植后下肢局部血流量变效应指标与肢体局部症状变化指标呈正相关(0.6< r<0.7,P<0.05)。结果可见干细胞源性新生血管量及其供给组织的持久有效的血液灌注量是主导和完善缺血态组织二次血流重建效应的主要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122.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140例下肢静脉曲张病人分为微创治疗组(A组用射频,68例),传统治疗组(B组用传统手术,72例)。A组采用小切口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血管腔内原位闭合,属支及交通支电凝、结扎;B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属支及交通支切除、结扎。观察术后效果、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所有病人下肢肿胀、酸痛、乏力在手术后1个月逐步消失;皮肤色素沉着在术后1个月减轻,3月逐步恢复。传统手术没有皮肤烧灼发生,但其并发症多。小腿皮肤麻木、皮下瘀斑、创口血肿以及踝以下肿胀比较:A,B组有差异,B组明显多于A组。全部病例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切口感染。结论射频消融微创方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简单可行,微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3.
腔内治疗已经成为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ASO)患者血运重建的首选方案.虽然腔内治疗较传统开放手术并发症少,但发生术后不良事件的风险仍较高.抗血栓治疗是术后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术后抗血栓治疗没有统一的方案,抗血小板联合抗凝治疗是一种新的思路.本文就下肢ASO腔内治疗后抗血小板联合抗凝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4.
对1例直肠癌患者行直肠癌根治术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和氟尿嘧啶缓释化疗粒子植入,术后发生化疗粒子脱出、会阴部伤口感染、低钾血症。严密观察会阴部伤口及引流情况,发现脱出的化疗粒子,立即通知和协助医生去除,加强心理护理及会阴部伤口换药,注重放射防护等。结果患者并发症好转出院,经返院化疗及继续强化伤口对症处理,伤口愈合。提出术后严密观察伤口情况、一旦发现化疗粒子脱出即刻正确处理,有利于促进患者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