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2篇
  1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81.
目的比较感染性休克患者起始应用阿拉明或多巴胺对血流动力学、血乳酸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9月至2010年8月广东省人民医院8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起始应用阿拉明升压治疗37例、多巴胺51例,观察血流动力学、血乳酸、病死率。结果阿拉明组治疗后6 h心率增快[(119.2±12.2)次/min对(136.5±18.3)次/min,P<0.01],平均动脉压(MAP)升高[(36.6±11.0)mmHg对(65.8±17.1)mmHg,P<0.01];多巴胺组治疗后6 h心率增快[(112.2±12.3)次/min对(131.3±16.8)次/min,P<0.01],MAP升高[(39.1±10.9)mmHg对(70.5±17.4)mmHg,P<0.01]。阿拉明组治疗后6 h与治疗前血乳酸差值大于多巴胺组[(-1.07±0.77)mmol/L对(-0.66±0.42)mmol/L,P<0.01];乳酸清除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20.5±14.7)%对(14.4±10.4)%,P<0.05]。结论阿拉明和多巴胺均能有效维持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阿拉明较多巴胺更有效清除血乳酸。  相似文献   
82.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进行无创颅内压(ICP)监测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9例次患者滴注20%甘露醇125 mL,在滴注前、滴注后30 min、1、2、3、4、5、6 h使用fVEP进行无创ICP监测,同时读取其实时脑室内压力监测值,比较两组数值之间的一致性与相关性.结果 滴注甘露醇后有创ICP最大降幅达P50=41.9%(P25=20.1%,P75=52.7%),无创方法测出ICP最大降幅达P50=35.0%(P25=16.8%,P75=68.5%).对各例次的有创ICP以及相对应的无创ICP进行直线相关分析,得出相关系数r=0.569(P=0.000),进行回归分析后得出回归方程:无创ICP=0.592×有创ICP+72.180(P=0.000).时间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11.491,P<0.01);测量方法主效应无统计学意义(F=0.574,P>0.05);测量方法效应与时间效应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F=2.086,P>0.05).结论 fVEP 可以较准确、无创地监测ICP值,在指导临床ICP增高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沙参麦冬汤对放射性肺炎大鼠肺组织SOD活性、MDA含量的影响,探讨沙参麦冬汤防治放射性肺炎的作用机理。方法将141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沙参麦冬汤预防组(中预组)、沙参麦冬汤治疗组(中治组)、地塞米松治疗组(西治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给予X射线全胸单次照射20Gy。中预组于照射前1周起开始灌服沙参麦冬汤,其余各组于造模后第2天起,正常组、模型组予等容积的生理盐水,中治组灌服沙参麦冬汤,西治组予地塞米松混悬液,每日1次。分别于照射后2、4、6周,随机取大鼠右中肺组织制备匀浆,取上清液,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活性,采用硫代巴比妥酸化学比色法测定MDA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SOD活性下降(P<0.01),MDA含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预组、中治组、西治组大鼠肺组织中SOD活性均有升高(P<0.01),MDA含量降低(P<0.01)。中预组SOD活性高于中治组、西治组(P<0.01),MDA含量低于中治组、西治组(P<0.01)。中治组SOD活性高于西治组(P<0.01),MDA含量低于西治组(P<0.05)。结论放射性肺炎存在...  相似文献   
84.
目的初步探讨32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 LightSpeed Pro32多层螺旋CT机,对128例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并对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8例患者共计511支冠状动脉,其中能满足诊断要求的有485支;显示冠状动脉有狭窄的血管段共有167处,其中18个血管节段有单发软斑块,76个血管节段有单发钙化斑块,73个血管节段有多发斑块(包含钙化斑块)。结论32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微创、简便、优良的冠状动脉成像方法,可成为冠心病筛查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5.
558名酸作业工人牙酸蚀病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本省酸作业工人的牙酸蚀病的发生情况。方法对本省珠江三角洲558名长期在硫酸和盐酸酸雾的环境下工作的工人进行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车间空气中硫酸质量浓度为0.02~0.54mg/m3,氯化氢为0.2~11.4mg/m3。经过职业病诊断医师初步判断认为疑似职业性牙酸蚀病的患病率为20.61%,发病年龄(37.9±9.1)岁,接酸工龄(11.7±6.5)年,工龄越高,患病率越高,上下颌、左右两侧相同牙位牙酸蚀损害的发生具有对称性,中切牙的发生率最高(23.03%)。酸接触组牙体过敏发生率为39.43%,牙周炎发生率较高,牙齿健康率较低。结论接酸时间长容易患牙酸蚀病,应加强酸作业工人的牙齿保护。  相似文献   
86.
背景:提高移植后排斥反应风险预报的准确性,可为移植后个体化使用免疫抑制剂提供参考。 目的:寻找一种能定量分析供受者间免疫反应强度的方法来预测急性排斥反应。 方法:对同种异体尸肾移植的患者115例采用前瞻性分析,用ELISPOT法检测移植前分泌γ-干扰素的供者特异性活化T细胞的频度,观察随访期内有无急性排斥及肺部感染,并观察HLA错配与急性排斥的关系。 结果与结论:115例群体反应性抗体阴性肾移植受者中有25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患者的供者特异性活化T细胞频度高于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者(P < 0.01),而HLA-I、II及总的错配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通过移植前对产生γ-干扰素的供者特异性活化T细胞频度的检测,可预测急性排斥反应,对潜在供者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中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总结近11年来因血管并发症而行移植肾再灌注4例,其中吻合口狭窄2例,肾静脉横断1例,动脉内膜剥脱堵塞肾动脉1例。结果4例患者术后2例恢复顺利。分别于术后第6天,第7天血肌酐恢复正常。1例术后1天即出现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术后18天血肌酐恢复正常。1例术后第3天尿量开始减少,考虑DGF,行血透及对症、支持治疗,术后第10天又合并急性排斥反应,术后3l天血肌酐恢复正常。随访14月-11年,除1例于术后6年移植肾失功外,余3例现移植肾功能均正常(分别随访11年、6年、14月)。结论术中遇到移植肾缺血,首先要找出缺血原因,在排除超急性排斥反应后,应果断行再灌注,重新吻合血管,挽救移植肾。  相似文献   
88.
由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长期透析、贫血、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等因素,部分患者会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动脉内膜脆性增加,斑块或脆性增高的内膜极有可能脱落,使肾移植术中、术后出现移植肾动脉的急性梗阻。我院近年来出现2例移植肾动脉急性梗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表面麻醉下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不适宜ESWL的输尿管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因ESWL治疗失败、造影提示结石处有肉芽形成、ESWL定位困难及结石太大的24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表面麻醉,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输尿管镜操作成功22例,成功率91.7%(22/24),碎石时间25~45min,中下段结石1周内排尽率100%(15/15),上段结石1周内的排尽率57.1%(4/7),配合术后ESWL治疗,1个月后结石排尽率100%(7/7)。无严重出血、输尿管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表面麻醉下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不适宜ESWL的输尿管结石,疗效确切,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0.
杨航  吴仙  楚瑞阁 《光明中医》2022,37(3):507-509
根据食管癌的主要症状,可以将其归属于中医学"噎嗝"的范畴,小青龙汤出自《伤寒论》,最早用于治疗外有表寒,内有水饮的病证.从中医同病异治的角度出发,食管癌中亦有与小青龙汤证相同的病机存在,此文通过论述食管癌的病机,探讨小青龙汤对食管癌的治疗作用,以期能为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食管癌提供思路及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