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患者,女,21岁,因夜尿增多、发现肾功能异常2个月,于2005年7月入院.无长期服药、泌尿系统感染及口眼干等病史.  相似文献   
22.
目的评估HIV-1感染者抑郁状态及影响因素,探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对其影响。方法 以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北京地坛医院年龄18.65岁抗HIV-1阳性且达到开始抗HIV治疗标准,但尚未治疗的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采用抑郁自评量表贝克抑郁量表第二版(BDI.II)及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受试者基线及HAART48周后进行测评。统计采用t检验及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不同条件及HAART前后的BDl分值。结果(1)基线100例抗HIV-1(+)患者,男女比例99:1,平均年龄(31.37±5.58)岁,平均接受教育(13.13±3.51)年,无业人员占4%,发现抗HIV-1阳性中位时间为5.0(1.0~21.0)个月,83%为同性性传播。基线BDI中位数为6.0(3—10.25)分。(2)受教育时间≤12年的患者与>12年的患者其BDl分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发现抗HIV-1阳性时间≤6个月的患者BDl分值高于>6个月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 cellμpl患者的BDl分值高于>200 cell/μl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病毒治疗48周前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明显升高(P0.05);不同抑郁程度的患者在抗病毒治疗48周前后其BDl分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V感染者的抑郁情绪在得知感染的最初6个月较为明显,其抑郁程度在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 cell/μl者中更为严重。单纯HAART可提高免疫水平,但并不能改善其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23.
HAART后艾滋病病人脂肪肝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提高艾滋病(AIDS)病人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确诊率,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HAART后出现的高脂血症、NAFLD的临床特征进行横断面研究,初步探讨艾滋病病人HAART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以HAART后高脂血症作为切入点,分析HAART后高脂血症病人的体重指数(BMI)、血压、HIV感染时间、HAART治疗的药物和治疗时间、CD4细胞水平、空腹血糖、血脂水平、肝肾功能,完善腹腔彩超检查,通过影像学发现艾滋病病人中脂肪肝的变化。对有或无脂肪肝病人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从2004年开始免费抗病毒治疗的300例病人中,筛查出42例HIV/AIDS病人,其中28例(66.7%)为NAFLD组,14例(33.3%)为非脂肪肝组。NAFLD组病人体重指数(23.61±2.55)kg/m2、空腹血糖(6.98±2.34)mmol/L、丙氨酸转氨酶(ALT)为(47.95±25.4)U/L;非脂肪肝组体重指数(22.06±1.96)kg/m2、空腹血糖(5.86±0.70)mmol/L,ALT为(25.22±6.75)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AFLD是HAART治疗后HIV/AIDS病人中常见的并发症,高脂血症、体重指数和高血糖与NAFLD的发生具有相关性;ALT升高是HIV/AIDS病人并发NAFLD的结果;HAART治疗的方案和治疗时间与NAFLD的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24.
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描述免疫重建不良HIV/AIDS患者的基本特征,探讨免疫重建不良的相关因素,发现HIV/AIDS患者免疫重建不良的预示指标.方法 以2005年1月-2011年8月在北京地坛医院起始HAART治疗≥96w的HIV/AIDS患者(503例)为研究对象,比较其中免疫无应答者(76例)与免疫应答良好者(427例)临床资料(人口学资料、基线CD4+T细胞计数、机会性感染的合并情况、HAART(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案和各种化验指标的差异,分析HIV/AIDS患者免疫重建不良的相关因素.结果 入组病例中免疫重建不良的发生率为15.11%;免疫重建不良组的基线CD4+T细胞数、总淋巴细胞数目(TLC)及血红蛋白(Hb)显著低于免疫重建良好组(z=-9.056,P<0.001;z=-5.541,P<0.001;z=-3.014,P=0.003).免疫重建不良组基线机会性感染合并率显著高于重建良好组(x2=14.834,P=0.037).结论 低基线CD4+T细胞数目、TLC及Hb均为免疫重建不良的相关因素,应对HIV感染的患者及早进行治疗,预防免疫重建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25.
目的: 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人胰腺cDNA文库中与HBV核心抗原结合的蛋白的基因.方法:扩增人胰腺cDNA文库并纯化鉴定,将其转化至酵母菌Y187;诱饵质粒pGBKT7-HbcAg转化酵母菌AH109并筛选鉴定.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3进行配合,在SD/-Trp/Leu-His/-Ade培养基和含X-gal的SD/-Trp/-Leu/-His/-Ade培养基上进行双重筛选,提取阳性酵母菌落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DH5α,提取质粒并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人胰腺cDNA文库的构建以及pGBKT7-HBcAg质粒转化AH109酵母菌株均获成功,并从人胰腺cDNA文库中筛选出9个与HBcAg蛋白相结合的蛋白基因.分别与以下已知的9种编码蛋白基因序列同源:人胰脂肪酶(PNLIP)、人胆盐刺激酯酶(CEL)、人胰凝乳蛋白C(CTRC)、人胰蛋白酶原、人羧肽酶B1(CPB1)、人线粒体全基因组、人胰弹性酶2A、人辅脂肪酶(CLPS)和人核糖体蛋白(RPL10A).结论:筛选出的与HBcAg蛋白相结合的蛋白基因主要与胰腺外分泌功能相关,HBV感染可能通过与胰腺所分泌的糖、脂类代谢相关的酶类结合,而引发代谢性疾病.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HIV/AIDS手术预后及切口愈合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关系.方法 以北京地坛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手术治疗的234例HIV/AIDS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现抗HIV(+)时间、手术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是否为急诊手术、手术部位、切口分类、术后切口愈合级别、切口感染情况、术后并发症及预后进行分析.统计学采用Wilcoxon 秩和检验、χ2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比较不同的切口愈合级别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的差异、不同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的甲级愈合率和HIV/AIDS相关因素与手术切口愈合率的关系.结果 (1)共有234例患者,男性125例,女性109例,性别比为1.15:1,平均年龄(36.17±11.56)岁.发现抗HIV(+)时间为0~204个月.CD4+T淋巴细胞计数M为388.5 cell/μl.其中23.93%患者CD4+T 淋巴细胞计数<200 cell/μl.(2)急诊手术占7.26%.发病部位涉及23个器官,48种疾病.Ⅰ类切口占21.37%,Ⅱ类切口49.57%,Ⅲ类切口29.06%.86.32%切口为甲级愈合,11.97%为乙级愈合,1.71%为丙级愈合.4.27%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术后出现并发症与未出现并发症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感染HIV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级愈合与乙、丙级愈合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的甲级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口愈合情况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抗病毒治疗时间长短、HIV感染时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对需要手术的HIV/AIDS进行手术治疗,总体预后良好.低CD4+T淋巴细胞计数并不是手术的绝对禁忌.切口愈合情况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抗病毒治疗时间长短及HIV感染时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7.
杨涤 《河北中医》1991,13(4):22-22
丰隆穴载于《灵枢·经脉》篇,在外踝前上八寸,条口穴外侧一横指,为足阳明胃经之络穴。具有调和胃气,祛湿化痰,补益气血,醒脑安神等功效。笔者于临床中辨证应用,治疗多种急慢性疾病,获得满意疗效。胃脘痛高某,女,37岁。胃脘部隐痛2年,时吐清水,纳差,周身乏力,手足不温,大便不实,面色萎黯少华。舌质淡红,苔白而腻,脉缓无力。该证属脾胃虚寒。治宜温健脾胃。取穴:丰隆,中脘。行烧山火手法,留针15分钟。隔日1次,共针5次,胃痛消失,手足得温,病属痊愈。水肿证李某,女,59岁。患咳喘20余年。近10天出现双下肢指凹性水肿,伴胸闷,腹  相似文献   
28.
目的回顾性分析淤胆汤治疗急性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诊断为急性淤胆型肝炎的住院患者86例,根据治疗中是否应用中药"淤胆汤"分为单纯西药治疗组(A组,45例)和西药联合淤胆汤治疗组(B组,41例),观察治疗后8周两组中医症候评分,生化学指标改善情况和治疗有效率。结果 A、B两组患者中医症候评分下降分别为(26.99±2.02)分和(28.13±2.37)分,TBil下降中位数分别为242.45μmol/L和312.65μmol/L,GGT下降中位数分别为57.00 U/L和116.50 U/L,ALP下降中位数分别为68 U/L和91 U/L,TBA下降中位数分别为170.50μmol/L和191.50μmol/L,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和9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0.036)。A、B两组患者ALT下降中位数分别为645.50 U/L和613.25 U/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97)。结论西药联合淤胆汤治疗急性淤胆型肝炎对中医症候积分的改善、生物化学指标的改善及有效率等方面优于纯西药治疗组。中医辩证施治,凉血活血、清热化湿法在治疗急性淤胆型肝炎方面值得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29.
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6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确诊率,了解治疗方法及提高疗效,改善预后。方法统计61例HIV/AIDS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病人,分析CD4细胞计数、脑脊液常规、生化、免疫学、病原学、头颅计算机层析成像(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及脑活检等检查,了解诊断情况、治疗及预后。结果 632例HIV/AIDS病人中,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者61例,发病率9.7%。病人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抽搐、肢体痛温觉障碍、活动障碍、智力下降、痴呆、脑膜刺激征、定位体征等临床表现。诊断为:隐球菌脑膜炎25例(41.0%),不明原因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1例(18%),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PML)8例(13.1%),不明原因占位6例(9.8%),艾滋病脑病5例(8.2%),弓形体脑病4例(6.6%),结核性脑膜炎3例(4.9%),脑梗死2例(3.3%)。其中PML合并隐球菌脑膜炎、弓形体脑病、艾滋病脑病各1例。好转27例,死亡11例,未愈自动出院23例。CD4计数50个/mm336例,200个/mm34例。有明确的病原学依据的27例,脑活检病理确诊者1例,其余均为临床诊断。结论 HIV/AIDS病人易合并各种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诊断困难,死亡率高。对于AIDS病人,尤其CD4计数200个/mm3的病人,如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行脑脊液及头颅影像学检查,必要时应行脑活检,尽可能得到病原学及病理支持,以提高确诊率,及时进行相应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AIDS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死亡的风险因素,以帮助临床医生尽快制定预防及干预策略,从而降低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 1月—2017年12月北京地坛医院125例AIDS合并结核性脑膜炎入院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5例患者中有50例(40.00%)于12个月随访期内死亡。低蛋白血症、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诊断不明、非AIDS指征性疾病是AIDS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访期生存率明显下降、死亡风险增加的影响因素。结论 低蛋白血症、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诊断不明、非AIDS指征性疾病是导致AIDS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死亡的风险因素。因此,具备这些风险因素的患者,在入院早期应当给予重视及积极的重症监护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