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探讨域含蛋白7A(THSD7A)基因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RT-PCR与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新鲜HCC及癌旁组织标本中THSD7A m RNA表达及75例HCC及癌旁组织石蜡标本中THSD7A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HC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在HCC组织中THSD7A m RNA表达下调(P0.05);THSD7A在H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24.0%vs.87.0%,P0.05)。THSD7A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结节数目(P=0.011)、Edmondson-Steiner分级(P=0.013)、BCLC分期(P=0.048)有关。THSD7A蛋白低表达患者总体生存率(P=0.016)与无瘤生存率(P=0.013)均明显低于THSD7A高表达患者。结论:THSD7A在HCC中可能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THSD7A表达降低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eparanase-1(HPR-1)和syndecan-1在孤立性大肝癌、结节性肝癌和小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用30例肝细胞癌(HCC)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标本中的HPR1和Syndecan-1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HPR-1 mRNA在HCC中的表达较癌旁肝组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37);Syndecawl在HCC中的表达较癌旁组织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7)。本研究显示HPR-1的高表达和Syndecanl的低表达同有无包膜、静脉浸润密切相关,而同性别、细胞分化程度、肝硬化程度无关。将30例HCC分为孤立性大肝癌组,结节性肝癌组和小肝癌组分析发现:孤立性大肝癌组同结节性肝癌组HPR-1mRNA的表达有着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PR1基因和Syndecan-1基因与HCC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孤立性大肝癌较结节性肝癌具有较好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偏瘫患者的下肢早期康复锻炼主要由家人对患者进行伸膝、提腿等运动。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需要专人搀扶,患者自己不能进行,容易跌倒等。本院通过临床实践,尝试使用了一种较为理想的锻炼方法,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1材料溜冰鞋1只、布带2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 miR-1207-5p 对乳腺癌 T47D 干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以 IGF-1、EGF、 bFGF诱导、富集乳腺癌T47D干细胞并进行成球培养,流式细胞术分离干细胞,采用WB法检测干细胞分子标志物。采用qPCR 检测干细胞中miR-1207-5p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分析miR-1207-5p和LIMD1的靶向关系。CCK-8、Transwell和 划痕实验检测T47D干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WB法检测干细胞中LIMD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分离的T47D干细胞 能够形成细胞球,细胞球体积随培养天数的增加而增加;干细胞分子标志物 ALDH1、ESA 和 OCT4 的表达水平较亲本 T47D细 胞显著升高(P<0.05或P<0.01),miR-1207-5p在干细胞中高表达(P<0.01),敲降miR-1207-5p显著抑制T47D干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均 P<0.01)。miR-1207-5p靶向下调LIMD1 的表达(PP<0.01),miR-1207-5p通过靶向下调LIMD1 促进乳腺癌 T47D 干细胞的增殖、迁 移 和 侵袭能力(P<0.05或 P<0.01)。结论:miR-1207-5p通过靶向下调LIMD1的表达来促进乳腺癌T47D干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61岁,因"上消化道出血"收住入院,经过积极的补液、输血、抗感染等治疗,病情稳定后胃镜检查提示贲门胃小弯癌,病理诊断为腺癌.遂于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肿瘤浸润至浆膜层,可见No.1、3、7、8、9、11组淋巴结增大,实施全胃切除、D2式胃癌根治、食管下端空肠改良襻式吻合术,即输入襻和输出襻不等长,Braun吻合口输入襻食管侧以闭合器钉合.术后第3天开始肠内营养,第7天突然出现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重,伴明显的恶心、呕吐和呃逆,疼痛2 h后腹痛加重,出现全腹压痛和肌紧张,引流管流出约200 ml墨绿色消化液,诊断为吻合口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