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74篇 |
免费 | 152篇 |
国内免费 | 7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儿科学 | 67篇 |
妇产科学 | 31篇 |
基础医学 | 99篇 |
口腔科学 | 14篇 |
临床医学 | 349篇 |
内科学 | 291篇 |
皮肤病学 | 17篇 |
神经病学 | 76篇 |
特种医学 | 93篇 |
外科学 | 187篇 |
综合类 | 756篇 |
预防医学 | 393篇 |
眼科学 | 25篇 |
药学 | 323篇 |
8篇 | |
中国医学 | 294篇 |
肿瘤学 | 7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篇 |
2023年 | 92篇 |
2022年 | 95篇 |
2021年 | 111篇 |
2020年 | 85篇 |
2019年 | 100篇 |
2018年 | 63篇 |
2017年 | 42篇 |
2016年 | 66篇 |
2015年 | 80篇 |
2014年 | 150篇 |
2013年 | 168篇 |
2012年 | 211篇 |
2011年 | 203篇 |
2010年 | 181篇 |
2009年 | 166篇 |
2008年 | 165篇 |
2007年 | 151篇 |
2006年 | 152篇 |
2005年 | 105篇 |
2004年 | 99篇 |
2003年 | 79篇 |
2002年 | 75篇 |
2001年 | 95篇 |
2000年 | 82篇 |
1999年 | 52篇 |
1998年 | 33篇 |
1997年 | 34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研究基于并发症关注环节前移式康复措施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机体恢复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干预措施及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并发症关注环节前移式康复措施.于干预前和干预1 m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于干预前和干预1 m后,采用Carebo810型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肌肉总量、骨骼肌水平、体脂肪、躯干水分和四肢水分;记录两组患者干预1 m内肺部感染、压疮、感染性高热、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GCS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四肢水分、躯干水分、体脂肪均低于对照组,肌肉总量、骨骼肌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感染性高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并发症关注环节前移式康复措施能够有效改善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手术患者神经功能,促进机体恢复,降低压疮发生率.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究吲哚胺2, 3-双加氧酶-1(indoleamine 2, 3-dioxygenase-1, IDO1)是否参与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 Ng)感染病程, 发挥有利于Ng感染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体外诱导DC及鉴定DC表型;Western blot检测IDO1蛋白的表达量;检测Ng阳性患者分泌物中IDO1的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Ng阳性患者抗凝全血中Treg和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 MDSC)的变化。结果研究发现Ng可诱导人DC产生IDO1, 其诱导依赖于菌体的活力;Ng阳性患者的生殖道分泌物中IDO1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健康人;外周血中MDSC和Treg的比例均高于健康人;结合相关文献报道, Treg可以诱导IDO1+的表达, 而IDO1+反过来与MDSC一起促进新的Treg的分化, 三者共同抑制CD4+T细胞的增殖, 并共同作用参与免疫耐受。结论阐明免疫微环境中IDO1-CD4+T细胞-免疫微环境之间的免疫调控网络, 为淋病免疫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或治疗思... 相似文献
83.
脑CT灌注成像、CT血管造影在TIA诊治方面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具有高度脑卒中风险,如不及时干预,其发作后2d内的脑卒中风险超过5%^[1],3个月内为8.3%~10.7%,1年内为12.8%~16.2%^[2],因此对TIA患者的脑血流灌注及责任血管狭窄情况进行及时评估和干预十分重要。近年来国内有关脑CT灌注成像、CT血管造影应用于TIA诊治方面的临床研究十分活跃,特对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5.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整体及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改变,并评价局部心肌与肺动脉压力增高时的关系。方法测量18例肺动脉高压(PH组)患者及18例健康者的右室心肌各节段及整体三维斑点应变值。结果 PH组患者整体纵向应变(LS)、圆周应变(CS)及面积应变(AS)均减低;LS中,PH组各节段应变值较健康组明显减低;AS及CS中,流入道及流出道各节段应变明显减低。各整体应变与肺动脉压力呈正相关;AS中,各节段应变与肺动脉压力呈正相关;LS中,除心尖游离壁外余节段应变值与肺动脉压力呈正相关;CS中,只有流入道3个节段应变与肺动脉压力有相关性。结论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对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整体及局部心肌功能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接受治疗的脊髓损伤后肠道障碍患者94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以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 相似文献
87.
目的 研究脑血管造影未发现血管闭塞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梗死区域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49例发病<6 h脑血管造影未发现血管闭塞的ACI患者,在发病<3 d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发病3个月后进行改良Ranking量表(mRS)评分,mRS评分≤2分为预后好.结果 头颅MRI检查示,前循环梗死28例、后循环梗死21例.发病3个月后,前循环梗死组患者预后好的为20例(71.4%);而后循环梗死组为9例(42.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血管造影未发现血管闭塞的ACI患者中,前循环梗死患者的预后大部分较好,而且预后好的比率明显高于后循环梗死患者. 相似文献
88.
结核性脑膜脑炎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附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脑炎(TBM)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通过1例结核性脑膜脑炎的临床表现、MR I改变,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分析。结果患者临床表现较轻且不典型,影像学上表现为病灶弥漫分布,累及幕上脑实质、脑干、小脑多个部位。结论结核性脑膜脑炎临床表现多样影像学表现根据时期不同也各有差异,通过常见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综合分析,结合实验室检查及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有效有助于诊断。脑脊液镜下发现或培养出结核杆菌是诊断金标准。 相似文献
89.
丘脑梗死是临床上脑梗死的一种少见类型,而双侧对称性丘脑梗死的病例临床上更为罕见,国内尚未见该病的精确统计资料,国外文献报道此类梗死占所有脑梗死的0.6%[1].本文2例以意识障碍起病的双侧丘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像较之常见的丘脑梗死所导致的丘脑综合征有明显不同特点.现报告2例双侧丘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卒中登记方法、了解卒中患者基本特征和功能结局.方法 前瞻性、连续性登记自2002年3月1日起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卒中患者.由统一培训的专科医师填写卒中登记表,登记患者临床特点、住院诊治情况,并随访各时点结局(发病后7d,1、3、6和12个月末的死亡和残疾).结果 纳入自2002年3月1日至2006年8月31日连续性登记的卒中患者共3123例.其中65.5%来自城区,34.5%来自农村.年龄14~98(63.05±17.98)岁,男性占60.3%,住院期间完成头颅CT和(或)MRI者占97%(3028/3123).2002年3月至2004年9月纳入各类卒中患者共1804例.其中缺血性卒中62.1% (1120/1804),脑出血 28.4%(513/1804),蛛网膜下腔出血4.0% (72/1804),TIA 5.5% (99/1804).2004年10月后未纳入蛛网膜下腔出血和TIA患者.入院时中位NIHSS评分脑出血患者8(3 ~ 15)分,脑梗死5(2 ~10)分.糖尿病(OR=2.427,95% CI1.811 ~3.253,P=0.000)、房颤(OR =6.121,95% CI3.535 ~ 10.60,P=0.000)、冠心病(OR=4.144,95% CI2.944~5.832,P=0.000)、TIA史(OR =4.342,95% CI1.726 ~ 10.92,P=0.001)发生比例脑梗死组高于脑出血组,而饮酒史脑梗死组低于脑出血组(OR=0.740,95% CI0.611 ~0.896,P=0.002).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占0.9%(20例),抗血小板治疗83.0%,甘露醇23.5%,神经保护剂(胞二磷胆碱)68.1%,中成药89.7%.7d和1个月病死率脑出血组分别为10.7%和13.9%,脑梗死组分别为3.0%和5.2%.3、6及12个月死亡或残疾率脑出血组分别为40.4%、40.3%和38.9%;脑梗死组分别为37.1%、35.0%和33.4%.结论 本研究是国内目前报告的最大样本、最长时间的前瞻性连续性单中心卒中登记项目,提供了深入研究卒中临床特点的重要平台;本组患者病情偏轻,近期病死率及远期病死或残疾率低于国外,中国卒中防治的干预性临床试验设计应注意考虑这些特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