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5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8篇
药学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探讨颅内电极监测技术在难治性癫痫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常规头皮脑电图及影像学等非侵袭性检查难以确定致病灶的或致痫灶与重要功能区关系密切的难治性癫痫患者51例,采用开颅手术方式在怀疑脑区埋置颅内电极。术后行长程视频脑电监测确定致病灶后,进行腊皮层电刺激功能区测定。再次手术行致病灶切除。结果:硬膜下电极埋置50例,硬膜外电极1例。术后所有病例均记录到明确的发作间期异常放电和/或发作期脑电图变化。致痛灶切除术后效果Engel分级:Ⅰ级32例,Ⅱ级13例,Ⅲ级5例,Ⅳ级1例。头皮愈合不良3例,延长住院时间后治愈。无永久性神经功能缺失发生。结论:颅内电极监测可以精确定位致痫灶,皮层电刺激术对脑功能区定位可靠、方便。对于采用非侵袭性检查不能明确致痫灶,或致痫灶与重要功能区关系密切的难治性癫痫患者。颅内电极监测结合皮层电刺激术可以提高癫痫治愈率,并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2.
1 概述 目前,听神经瘤和其它桥小脑角肿瘤手术切除主要有3种基本入路。 枕下入路方便快捷,但需将病人置于侧卧位、坐位或半坐位,需不同程度牵拉小脑(肿瘤较大时对小脑的损伤更为明显),尚有空气栓塞风险和术后颈痛、顽固性头痛的可能。尽管如此,多数术者仍偏爱此入路,因为各种类型桥小脑角肿瘤,不论大小,经此入路手术均有利于保留听力。  相似文献   
33.
Forel氏H区(红核前区)毁损术已应用于治疗癫痫、Parkinson氏征震颤、手足徐动症等疾病,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目前尚缺乏有关国人Forel氏H区立体定位的解剖资料。作者对30例(60例)正常成人整脑Forel氏H区的三维坐标值进行定位,并探索该毁技术的最佳部位。结果为Forel氏H区的大小范围多数位于大脑原点后4~6毫米处(F、S),而少数位于  相似文献   
34.
巨大鞍上脑膜瘤位置深在 ,与颈内动脉及其分支、视神经等关系密切 ,手术切除难度较大。近年来 ,我们对巨大前床突脑膜瘤 1 1例和偏侧生长的鞍结节脑膜瘤 1 0例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 ,经眶 额 翼联合入路进行切除 ,其中全切除 1 4例 ,取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 1 1例 ,女 1 0例 ;年龄 2 3~ 67岁 ,平均 4 4 5岁。病程 3个月~ 5年 ,均经病理证实。其中单眼视力进行性下降 1 4例 ,头痛 1 2例 ,双眼视力进行性下降 6例 ,精神运动性发作 3例。查体 :Forster Kennedy征阳性 (均为前床突脑膜瘤 ) 3例。本组均有视…  相似文献   
35.
硬脊膜内脂肪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硬脊膜内脂肪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 8例硬脊膜内脂肪瘤患者的临床特点、神经放射学资料。经背正中切口入路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结果 :8例中 ,3例予次全切除 ,5例予部分切除。术后症状明显好转 3例 ,部分好转 2例 ,无变化 2例 ,加重 1例。结论 :CT和MRI有助于确诊本病 ,症状明显者应行显微外科减压。  相似文献   
36.
经颞下沟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术治疗内侧颞叶癫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颞下沟侧脑室入路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术治疗内侧颞叶癫痫的手术方法、效果及并发症。方法确诊为药物难治性内侧颞叶癫痫的30例患者,在无框架神经导航指引下,经颞部锁孔开颅,显微镜下分开一小段颞下沟,切开侧脑室壁,进入颞角前外侧区,选择性切除杏仁核海马。结果30例患者术后随访至少2年时间(24—59个月),神经功能改善,无严重手术并发症,23例(76.7%)癫痫发作完全消失(EngelⅠ级)。结论经颞下沟侧脑室入路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术是治疗内侧颞叶癫痫的有效方法,在神经导航辅助下手术创伤小,可妥善保护语言区和视放射,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7.
胼胝体切开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10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胼胝体切开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适应证、手术方法、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1999年1月至2010年8月单纯采用胼胝体切开术治疗105例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发作类型以容易致残的全身性强直一阵挛发作(48例)、全身性强直发作(32例)或失张力发作(25例)为主.其中58例行胼胝体前2/3切开,47例行前3/4切开.结果 术后随访13~150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继续正规服用抗癫痫药物,13例(12.4%)患者术后发作消失,59例(56.2%)发作频率减少大于75%,22例(21.0%)发作频率减少50%~75%,9例(8.6%)无明显改善,2例(1.9%)加重.围手术期没有死亡病例,手术并发症较轻,且多为一过性.结论 对于无法行致痫灶切除术的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胼胝体切开术能有效减少癫痫全身性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8.
目的:颞叶内侧结构(杏仁核海马等)与颞叶癫痫的发生和传播密切相关。本文采用改良Spencer法选择性切除杏仁核海马,探讨在治疗内侧型颞叶癫痫的同时,尽可能保留颞叶新皮质的功能。方法:结合应用EEG、MRS、PETCT等检查结果对适合手术洽疗的200例内侧型颞叶癫痫病例的癫痫灶进行定位诊断,利用耳前直切口、三角形小骨片开颅,采用改良Spencer法,切除前颞叶颞下回2cm脑组织后进入侧脑室下角,显微镜下清晰显露杏仁核海马后酌情切除杏仁核、海马头部和体部。病理标本送常规检查。术后密切随访,观察近期疗效及长期随访结果。结果:200例中手术疗效满意173例。其中EngelⅠ级155例,Ⅱ级18例,Ⅲ级20例,Ⅳ级7例。病理标本提示170例(85%)存在明显海马硬化。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方法:改良Spencer法选择性切除杏仁核海马,对内侧型飘叶癫痫疗效满意,且较常规手术入路安全易行。  相似文献   
39.
小脑灰质分布在两个区域,表而一层灰质即小脑皮质,另一部分灰质深藏在髓质内,称小脑核或小脑中央核,在人类共有四对:顶核、球状核、栓状核和齿状核。小脑皮质的整合活动的结果,最后通过Purkinje细胞传出,大部分终止在同侧小脑核,通过后者各自特异的纤维投射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其它部分,执行其运动调节机能。神经外科医师曾据此尝试用小脑核毁损术来解除病人的肌张力障碍和不随意运动。随着脑立  相似文献   
40.
本文通过45例正常成人脑标本,以连合间径及其中点为基准建立脑内第一(三维)坐标系统.并以第四脑室底和顶点为基准建立第二坐标系统,借助计算机技术,以三维坐标的形式探索侧脑室、室间孔、第三脑室、中脑水管和第四脑室的立体定位解剖.并就有关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