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8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82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54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75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318篇
内科学   223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39篇
特种医学   85篇
外科学   115篇
综合类   592篇
预防医学   249篇
眼科学   44篇
药学   192篇
  3篇
中国医学   191篇
肿瘤学   7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美国BD SurePath液基细胞自动制片系统是应用沉降式液基技术的主要代表,该系统主要行巴氏染色,也可对非妇科标本行HE染色[1]。然而,该系统自动染色过程终止于乙醇异丙醇溶液对EA/OG染液或伊红染液的清洗,清洗后的染色过程需人工操作。技术培训要求人工操作步骤保持湿片状态,否则易导致细胞形态变化,但仪器操作说明书中并未指出该点,少数技术文献即使提及,也未给予详细描述[1,2]。因此,日常工作中易导致玻片出现干片,引起染色质量下降。本文旨在评估干片效应对不同类型细胞染色质量的影响程度,在临床工作中有实用价值,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2.
目的:对比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0-03/2013-02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93例124眼随机分为两组,42例59眼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SICS组),51例65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Phaco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角膜散光、手术源性散光及术中、术后并发症。

结果:术后1d; 1wk两组患者视力≥0.5分别为SICS组38眼(64.4%),41眼(69.5%),Phaco组29眼(44.6%),32眼(49.2%),SICS组的视力优于Phaco组(χ2=4.877,5.243,P<0.05)。术后1,3mo两组视力≥0.5眼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5,0.085,P>0.05)。平均角膜散光采用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组内比较不同时间有统计学意义(F=25.624,P<0.05),且有随时间降低的趋势; 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F=0.986,P>0.05),两组患眼术后1wk平均角膜散光较术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06,2.427,P<0.05)。术后1wk; 1mo Phaco组手术源性散光SIA均低于SICS组(t=-4.628,2.770,P<0.05),术后3mo两组SIA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4,P>0.05), 组内比较和组间比较不同时间的SIA均有统计学意义(F=26.37,P<0.05,F=14.29,P<0.05)。两组患者术中后囊膜破裂、术后角膜水肿、前房色素膜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比,两种手术术后效果相近,对于白内障的治疗方案选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并非唯一最佳手术方案,在缺少超乳设备的边远地区,选择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同样可以达到与超乳手术接近的术后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63.
目的:了解某三级综合性医院的医务人员对突发生物事件相关知识的认知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医院不同科室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医务人员对各类突发生物事件知识掌握程度不一;不同专业、职务、学历、年龄组的医务人员突发生物事件知识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务人员突发生物事件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不理想,应采取多途径、全员、多层次提高医务人员对突发生物事件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心肌病(DCM)小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按照体重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小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同时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溶液100 mg·kg^(-1)建立DCM小鼠模型。16周后,3个剂量实验组予罗格列酮1,2和4 mg·kg^(-1)·d^(-1)灌胃,余2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治疗,干预12周。计算小鼠心脏指数,以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蛋白表达水平(灰度值)。结果正常组、模型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的心脏指数分别为(3.69±1.01),(7.55±1.49),(6.33±1.26),(5.21±1.32)和(4.13±0.94)mg·kg^(-1);这5组的心肌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72±0.94)%,(24.85±4.63)%,(18.48±3.17)%,(16.52±3.25)%和(10.54±2.66)%;这5组的LDH分别为(1.23±0.31),(2.48±0.56),(2.02±0.44),(1.85±0.37)和(1.52±0.38)U·L^(-1);这5组的TIMP2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09±0.02,0.67±0.31,0.49±0.22,0.33±0.15和0.14±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罗格列酮抑制DCM小鼠心肌纤维化进程,效果与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5.
目的:脉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糖代谢异常和2型糖尿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但是脉压与糖代谢异常、2型糖尿病的关系未见在我国人群中的研究报道。方法:对2 420例常规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和体重指数(BMI)测定,观察脉压与糖代谢异常和2型糖尿病的关系。为了避免年龄对脉压的影响,我们将所有被检查者以年龄分为3组(40~54岁组、55~69岁组和≥70岁组)。结果:40~54岁者脉压、收缩压、舒张压、BMI和甘油三酯在糖代谢异常和2型糖尿病组明显升高(P<0.01),总胆固醇在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55~69岁者只有脉压在糖代谢异常和2型糖尿病组中明显升高(P<0.05)。年龄≥70岁组中,所有观察指标在各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脉压在年龄<70岁的糖代谢异常和2型糖尿病患者中升高。脉压升高预示着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存在。  相似文献   
66.
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尿微量蛋白有关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文  李燕玲 《心脏杂志》2008,20(1):89-90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尿微量蛋白的关系。方法对215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各脉压组之间尿微量白蛋白(ALB)的观察。结果ALB在脉压为50~59mmHg(1mmHg=0.133kPa)组和<50mmHg组、60~69mmHg组和50~59mmHg组、≥70mmHg组和60~69mmHg组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尿素氮、血糖和脉压是ALB的相关因子(P<0.05、P<0.01)。结论脉压升高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ALB增加。  相似文献   
67.
大理地区鼠类动物肝毛细线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大理地区鼠类动物肝毛细线虫感染的情况。方法在室内和室外采用捕鼠笼、鼠夹和电子捕鼠器捕捉鼠类动物,并确定其种类,解剖检查和镜检肝毛细线虫感染情况。结果共捕获鼠类动物1132只,分属3目6科13属23种,齐氏姬鼠为野外常见种,褐家鼠为室内优势种。感染肝毛细线虫的鼠共238只,分属2日8种,感染率为21.02%。家栖鼠类感染普遍,感染率为76.83%,以褐家鼠和黄胸鼠感染率较高,分别是77.01%和77.46%。野栖鼠类感染率低,为4.47%,但斯氏家鼠感染率可达38.81%。结论大理地区鼠类肝毛细线虫感染相当普遍,家栖鼠类感染率较高,预防人群肝毛细线虫的感染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索以硼替佐米化疗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原菌株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于甘肃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5例采用以硼替佐米为主化疗方案治疗的初治MM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并对其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原菌分类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5例MM患者肺部感染率55.29%。感染组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ECOG评分≥2分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累计检测出30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60%,革兰阳性菌占33.33%,真菌占3.3%,结核菌占3.3%。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最高。MM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经过2周抗生素治疗,大部分患者预后较好,但肺部感染所致的死亡人数为3人,约占MM患者早期死亡人数的30%,其是MM患者早期重要的死亡原因。结论: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ECOG评分≥2分是使用硼替佐米为主化疗方案的MM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肺部感染也是MM患者早期死亡主要原因。未获得培养结果及药敏结果前暂可经验性使用β内酰胺类和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在不同月龄大鼠神经细胞中表达变化,为探讨纹状体易卒中机制、揭示脑血管病发病机制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应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免疫组化染色法观测1~2个月龄、6~7个月龄及>24个月龄3组共36只Wistar大鼠神经细胞ET-1的表达。结果随大鼠月龄增加,ET-1在纹状体、颞叶皮质、海马区表达增加,>24个月龄组纹状体、颞叶皮质、海马区ET-1阳性反应强度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月龄组纹状体、颞叶皮质、海马区的ET-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T 1在神经系统的表达,可能与老年人易发生脑血管病有关。  相似文献   
70.
机器人远程手术是通过远程医学信息平台双向实时传输与交互方式控制由机器人完成的手术,目前已逐步应用于临床。作者就远程手术的发展与应用情况和一些典型的远程手术机器人进行评述,并对其面临的挑战、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