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1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31例,探讨结晶型聚L乳酸(PLLA)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临床效果。本组治疗优良率87.1%,认为PLAA可吸收螺钉是治疗三踝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72.
目的 通过不同剂量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刺激原代培养小鼠胚胎成骨细胞,探讨BMP-2对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19天胎龄小鼠胚胎颅骨成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采用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rhBMP-2对成骨细胞VEGF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经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表明,VEGFmRNA及蛋白在原代成骨细胞内稳定表达;半定量分析证实,不同rhBMP-2剂量组间VEGFmRNA的表达量呈一定变化规律,随着rhBMP-2浓度的升高,VEGFmRNA的表达量逐渐增加,当rhBMP-2剂量为300ng/ml左右时,VEGFmRNA的表达量最高,超过此剂量,VEGF的表达则有下降趋势。结论 VEGF可在原代鼠胚成骨细胞内稳定表达;rhBMP-2可促进VEGF在成骨细胞的表达,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关系,rhBMP-2剂量为300ng/ml左右时,其促进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检测并分析SOX9基因在软骨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构建其质粒并转染至培养的骨髓源基质细胞(BMSCs)中,通过细胞培养观察SOX9基因对BMSCs生长特性的影响,为可能的骨关节炎(OA)基因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用基因芯片技术建立妊娠胎鼠肢芽软骨发育过程的基因表达谱,分析SOX9基因在软骨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用噻唑蓝(MTT)法、免疫组织化学、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SOX9基因转染MSCs的效果及产物的表达.结果 SOX9基因在软骨发育过程中的软骨形成关键期表达显著上调;pDC316-SOX-9质粒转染骨髓基质细胞后可促进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细胞有向软骨细胞分化趋势.结论 SOX9能够促进软骨形成,SOX9基因质粒转染的MSCs可望在软骨组织工程临床治疗中得到更广泛的运用.  相似文献   
74.
同种异体骨支撑架结合自体骨和DBM治疗股骨头坏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支撑架植入结合自体松质骨和脱钙骨基质(DBM)治疗成人股骨头坏死初步疗效。方法采用经大转子下通过股骨颈钻隧道至股骨头骨坏死区,将装有自体松质骨和DBM的同种异体骨支撑架经隧道置入骨坏死区直至软骨下骨约5mm处,隧道远端用自体髂骨填塞。结果经临床应用23例24个髋关节,随访12~27个月,并按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百分评价法进行评价,优良率为95.8%。结论同种异体骨支撑架植入结合自体松质骨和DBM治疗成人股骨头坏死具有以下优点:①手术操作简单,不破坏患者股骨头本身的血液供应,创伤小,且不增加日后行人工关节置换的困难;②将具有骨诱导活性的DBM直接放入骨坏死区,成骨作用强;③增加股骨头负重区软骨下骨的机械支撑,降低局部应力,有利于股骨头坏死的修复及重建。  相似文献   
75.
经椎弓根植骨在老年人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9年4月~2002年8月,采用瑞士马特仕公司通用脊柱系统(USS)复位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老年人胸腰椎爆裂型骨折16例。其中1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1个月,平均14个月。其中男6例,女9例;年龄60~74岁,平均6l岁。胸腰椎骨折按Danis分类均为爆裂型骨折,15例均属单节段椎体骨折,术前脊髓功能按Frankel分级,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检测在软骨发育分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在小鼠胚胎肢芽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方法 采用小鼠全基因组Affymetrix mouse 430 2.0芯片检测小鼠胚胎肢芽发育不同阶段的基因表达,并进行组织学染色观察. 结果 FGFR3在E12.5d开始呈现明显的表达上调,在E13.5d达到上调顶峰,E14.5d后FGFR3表达逐渐下调. 结论 FGFR3的表达与胚胎肢芽软骨发育过程密切相关,在软骨的发育分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可作为前软骨细胞的特异件标记物.  相似文献   
77.
pCD—rbFGF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在成骨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构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真核表达质粒,并探讨应用bFGF基因治疗骨科各种疾患的可能性,将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cDNA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CD-rbFGF,通过Lilfectin介导将pCD-rbFGF转染成骨细胞,经免疫组化检测症帝兔成骨细胞获得了bFGF的瞬时表达,提示该bFGF圩真核表达质粒有效,可用于进一步基因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78.
 目的 对比研究手术显微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microsurgical lumbar discectomy, MSLD)与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 ME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特点与疗效。方法 2006年 1月至 2009年 12月, 90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 MSLD组与 MED组各 450例, 术后分别平均随访 36个月和 38个月。比较两组手术病例的平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住: 天数及恢复情况。结果 MSLD组及 MED组的切口长度分别为(3.8±1.1) cm和(2.4±0.7) cm, 手术时间分别为(51.0±14.2) min和(62.0±16.3) min, 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0±35) ml和(106±43) ml, 以上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 MSLD组及 MED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改善率和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改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MSLD组硬脊膜撕裂、急性竖脊肌血肿、神经根及马尾损伤等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 MED组(P< 0.01)。两组均未出现定位错误、大血管损伤和术后感染。结论 MSLD与 ME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获得满意的远期疗效, 但 MSLD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学习曲线短。  相似文献   
79.
端粒酶hTERT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骨肉瘤组织中端粒酶hTERT基因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对52例骨肉瘤组织、17例骨质增生骨组织、11例异位骨化组织和10例正常骨组织中端粒酶hTERT基因进行检测和定位,并运用图像分析系统对hTERT基因表达水平进行研究.结果 端粒酶hTERT基因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82.7%(43/52),表达强度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P>0.05).端粒酶hTERT基因细胞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的分布定位一致.在骨质增生骨组织、异位骨化组织和正常骨组织中端粒酶hTERT基因的表达均为阴性.结论 原位分子杂交是检测端粒酶亚单位hTERT的有效方法,在骨肉瘤细胞水平检测端粒酶hTERT基因的定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在骨肉瘤发展和维持中端粒酶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能存在端粒酶以外的机制导致肿瘤细胞永生化.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冻干辐照骨板在椎板切除术后椎管重建中的作用。方法对12只成年雄性绵羊行L3~L4和L4~L5全椎板切除,于其中一处用“H”型同种冻干辐照骨板覆盖,另一处作自身空白对照。于术后4、8、12、16、20、24周取材,行大体X线平片和组织切片检查,观察椎管的重建过程。结果术后4周在实验节段可见同种骨板形态、位置保持完好,椎管内无狭窄,硬膜囊无压迫;镜下椎板咬除缘有多量新生骨小梁生成,周边有大量软骨细胞及其分泌黏多糖和坏死后所留下空腔,骨板内侧有增生纤维组织及少量炎症细胞浸润。术后24周实验节段椎管重建已基本完成,覆盖骨板吸收贻尽,并与再生椎板融合,椎管形态完好,硬膜外未见瘢痕组织。重建节段与对照节段相比硬膜粘连程度明显减轻(P〈0.01),椎管内容积无明显改变,硬膜囊形状保持良好,无明显压迫。结论同种冻干辐照骨板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力学性能和诱导成骨作用,是一种良好的硬膜外覆盖材料,可用于节段性椎管重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