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1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为直观立体地显示复杂髋关节骨折的图像,进而探讨螺旋CT医学图像三维重建在复杂髋关节骨折诊断中的价值及其对手术的指导意义,对57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2002-09/2005-02收治的髋关节骨折患者采用螺旋CT进行薄层扫描和三维重建进行诊断.CT扫描全部采用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16型多排高速螺旋CT机,1.0 mm层厚.扫描所得断层资料通过网络传送至计算机工作站进行处理.采用Window.NT 3.51平合上Insight三维重建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结果显示三维CT图像能够围绕X轴和Z轴任意旋转、切割以从不同角度观察,能够清晰显示复杂髋关节骨折的病理解剖形态特点.提示三维CT重建在复杂髋关节骨折的诊断与治疗方面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助于骨折块的立体定位和骨关节损伤的正确分型,并为治疗方式的选择和预后择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2.
背景:同种异体冻干辐照骨是一种较理想的骨缺损填充修复生物材料,是否可应用于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粘连。目的:观察同种异体骨板覆盖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再狭窄的作用。设计:病例随访调查。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山西省医用组织库。对象:选择2003-03/2005-06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收治的58例节段性腰椎管狭窄患者,男34例,女24例,年龄30~78岁。单纯腰椎管狭窄25例,合并腰椎间盘突出33例L4~536例,L5,S122例,所有患者年龄,性别,健康情况等无统计学差异。方法:对58例腰椎间盘突出或腰椎管狭窄患者行节段性全椎板切除,“H”形同种异体冻干辐照骨板覆盖。按照中华骨科学会腰椎手术疗效随访标准评价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观察植入骨板吸收状况及CT、MRI表现。主要观察指标: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腰椎管CT及MRI观察骨板吸收情况。结果:纳入58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术后半年随访21例,按照中华骨科学会腰椎手术疗效随访标准,其中优17例,良4例。术后1年随访23例,CT、MRI显示椎管明显扩大,骨板无倾斜、移位,脊髓无压迫;术后1.5年随访14例,CT显示椎管内容物形态良好,骨板两侧已与相邻接触骨组织融合,密度相等,无排异反应。结论:同种异体冻干辐照骨板是一种良好的硬膜外覆盖材料,术后1.5年病例影象学提示未发生硬膜外粘连,防止了椎管术后的再狭窄,可用于节段性椎板覆盖成型术。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评价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phosphatecement,CPC)强化和修复椎弓根螺钉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6具新鲜成人尸体T11~L4共36个椎体,随机选取其中32个,分为4组(A,B,C,D),每组8个。A组:随机选择一侧椎弓根置入直径为6.5mm的椎弓根螺钉,另一侧以直径为3.5mm的钻头导孔,均不穿透椎体前侧骨皮质。在材料实验机上进行轴向拔出实验,拔出速率为5mm/min。然后向两侧椎弓根孔道注入配制好的磷酸钙骨水泥3~5ml,植入与前相同的椎弓根螺钉,体温下(37℃)放置24h后,再行前述拔出实验。B组:应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进行修复和强化,作为对照,操作方法同A组。C组:植入椎弓根螺钉,添加或不添加CPC,进行周期抗屈实验。D组:相同方法,应用PMMA作为对照。〖结果〗CPC对照组拔出力为(826.8±171.0)N,修复组为(1430.3±278.4)N,强化组为(1452.7±288.3)N;PMMA对照组拔出力为(839.7±181.1)N,修复组为(1846.2±342.1)N,强化组为(1946.9±359.4)N。CPC骨水泥强化组和修复组拔出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但分别小于PMMA强化组和修复组。周期抗屈实验中,添加CPC可使椎弓根螺钉在同等负荷(200N,800个周期)下仅产生较小的位移,但强化效果不及PMMA。〖结论〗在植入椎弓根螺钉时添加具有生物活性的磷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观察胰岛素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微血管再生的影响,探讨胰岛素在改善脊髓损伤微循环方面可能的作用。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损伤对照组和胰岛素治疗组,建立脊髓损伤(SCI)模型;术后采用斜板试验和改良的Tadov评分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的功能评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脊髓VEGF、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术后各时相斜板试验和改良的Tarlov评分,胰岛素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胰岛素治疗绀各时相点VEGF的阳性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伤后14天,胰岛素组MVD计数明显增多,毛细血管密度增加,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胰岛素可增强脊髓损伤后VEGF的表达,促进微血管再生,改善微循环。  相似文献   
105.
肱骨髁上楔形截骨矫正外伤性肘内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寻找简易手术及内固定方法矫正外伤性肘内翻。方法 采用外侧直切口 ,截骨之前将 2根克氏针经外侧髁插入至远侧截骨线 ;采用楔形不完全截骨 ,保留内侧骨皮质 ,沿截骨线钻数个小孔 ,然后去除三角形骨块 ,用手法折断内侧骨皮质 ;在外翻位加压 ,同时前臂旋后和肘关节屈曲位直到角度满意后将远端克氏针送入近侧截骨线至内侧骨皮质。术后用石膏托外固定患肢于屈肘 90°位l~l 5个月。结果  6 4例患者畸形均矫正并有平均 4 2°提携角。无神经损伤或感染等并发症。随访 1~ 5年 (平均 3 6年 ) ,无一例再次复发。结论 该技术操作简单 ,损伤小 ,手术并发症少 ,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治疗早期严重的胫骨平台骨折及骨折后创伤性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16例严重的胫骨平台骨折和继发创伤性膝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平均随访 32个月(12~62个月)。根据Martin评分,从术前平均 32分 (10 ~59分 )提高到随访时平均 80分(30~92分),功能评分从术前平均 46分(25~69分)提高到随访时平均 79分 (40 ~100分 )。膝活动度从术前的平均 58°增加到随访时的平均 88°。最后功能评价:优 8例(6例为早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 2例为继发性创伤关节炎者),良 7例,差 1例。结论 严重的胫骨平台骨折和手术后继发创伤性膝关节炎采用全膝置换可挽救或明显改善功能,缓解疼痛。严重的胫骨平台骨折早期全膝关节置换临床效果优于继发创伤性膝关节炎。  相似文献   
107.
中心减压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心减压术最初是作为一种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IschemicNecrosisoftheFemoralHeadINFH)的方法。1964年Arlet和Ficat[1] 首次发现中心减压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治疗效果 ,此后这一方法逐步推广 ,成为INFH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有关文献非常多、而对这一方法的争议也较大。本文就中心减压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关情况作一介绍。1 中心减压治疗INFH的机理Wilkes和Visscher[2 ] 认为骨尤如一个密闭的腔室 ,骨皮质是坚固的外壳 ,骨内血管如同通过腔室而又…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顶椎楔形截骨术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5月—2014年10月,采用经后路顶椎楔形截骨术治疗的23例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其中9例为特发性,14例为先天性,侧凸及后凸顶椎均位于同一节段。术前、术后及随访期间分别拍摄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侧凸及后凸Cobb角,评价矫形效果;采用SRS-22问卷评分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手术时间270~570 min,平均387 min;术中出血量900~2 700 mL,平均1 701 mL。所有患者随访 24个月。侧凸Cobb角术前110.6°±23.4°,术后24个月41.4°±12.0°,矫正率为62.6%。后凸Cobb角术前91.5°±27.8°,术后24个月33.1°±14.7°,矫正率为63.8%。冠状面偏移术前(30.3±17.0)mm,术后24个月(19.6±15.1)mm;矢状面偏移术前(34.0±42.2)mm,术后24个月(10.3±15.9)mm。术后24个月SRS-22问卷各项得分及总分与术前相比均显著改善。所有患者术后12个月截骨部位均获得骨性融合。1例患者术后由于痰液阻塞出现肺不张,8例胸腔积液。1例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顶椎楔形截骨术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畸形,矫形效果良好,能够实现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的重建。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构建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165腺病毒表达载体,体外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其相关特性。方法利用细菌内同源重组技术快速构建Ad-VEGF165腺病毒重组质粒,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转染人胚肾细胞HEK293包装成为重组Ad-VEGF165腺病毒,并进行电镜观察及滴度测定。感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VEGF165基因的转录和表达。结果酶切鉴定及基因测序证实重组腺病毒质粒含有hVEGF165cDNA,电镜显示包装细胞中有大量病毒颗粒存在,测定包装的病毒滴度为6.3×1010TCID50/ml。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印迹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有VEGF165的转录和表达。结论构建的VEGF腺病毒表达载体可有效感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在体外高效表达,为将表达VEGF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于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比较桡骨头MasonⅢ、Ⅳ型骨折患者施行桡骨头切除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类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MasonⅢ、Ⅳ级桡骨头骨折32例,男20例,女12例。其中18例行桡骨头切除(Ⅲ型骨折14例、Ⅳ骨折4例),14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Ⅲ型骨折10例、Ⅳ型骨折4例;其中钢板固定3例,螺钉配合克氏针固定11例)。平均随访时间为25·3个月(12~40个月)。术后从关节疼痛、肘关节活动、X线片表现、Broberg和Morrey评估标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桡骨头切除组有腕部疼痛、提携角增大、肘关节屈曲和前臂旋转力量均减弱(P<0·01)。按Broberg和Morrey功能评分,桡骨头切除组为80·7,内固定组为91·2(P=0·0042)。结论桡骨头MasonⅢ、Ⅳ型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在关节活动、肌力和功能恢复方面较桡骨头切除术有明显优势,建议对此类患者应尽量保留桡骨头,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