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治伤胶囊对软组织损伤模型小鼠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通过夹挤小鼠右后肢踝关节处30秒,制备小鼠软组织损伤动物模型。称量足趾重量,并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小鼠受损伤右后肢踝关节以下组织匀浆上清液中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3(IL-3)、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Rantes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足趾重量明显增加(P〈0·01),组织中IL-1β、IL-3、IL-4、TNF-α、VEGF和Rantes水平明显上升(P〈0·01),组织中IL-10水平升高不显著(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伤胶囊高剂量具有降低软组织损伤小鼠IL-1β、IL-3、IL-4、IL-10、TNF-α、VEGF和Rantes水平的作用;治伤胶囊低剂量具有降低软组织损伤小鼠IL-3、IL-4和TNF-α作用。结论:治伤胶囊具有防治夹挤法引起的软组织损伤作用,其机制与降低炎症细胞因子及其相关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老年瓣膜病合并巨大心脏患者外科治疗经验,探讨围术期的相关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60岁以上老年心脏瓣膜病合并巨大心脏(CTR>0.7)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无术中死亡,术后72h内死亡4例,术后12天死亡1例,死因分别为低心排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室性心律失常。其余并发症:心律失常69例,脑血管意外6例,肾功能衰竭3例,肺部感染4例,治疗后均好转出院。结论老年瓣膜病合并巨大心脏患者,对于左房扩大所致的巨大心脏,并不明显增加手术危险;术前左室过大或过小,可增加术后死亡率并影响术后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主动脉壁间血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收集2005年7月至2010年12月共6例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Stanford A型5例,Stanford B型1例。所有患者均行药物治疗使血压及心率控制在合适水平。5例A型均予以药物保守治疗,1例B型因主动脉溃疡行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住院期间本组6例患者均存活。6例患者影像学复查提示壁间血肿逐步缩小或主动脉龛影消失,恢复顺利,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出院后平均随访8.5月,无明显胸痛或后背痛。结论主动脉壁间血肿是一种急性、可能致命的主动脉疾病,早期诊断、治疗极为重要。首选全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早期通过有效的药物控制可减少外科手术的干预。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应注意主动脉溃疡的存在,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三房心的临床分型、合并心内畸形、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21例三房心患儿,男9 例,女12 例,年龄1个月~9岁,平均(3.10 ±1.47)岁.单纯型5例,复杂型16 例.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纠治术,经右心房-房间隔径路,仔细辨认左房内正常解剖结构与异常隔膜、房间隔缺损的解剖关系,完整切除左房异常隔膜,避免损伤左心房壁及二尖瓣膜,同期矫治其他合并心内畸形.结果 21 例患儿全部存活,畸形矫治满意,术后随访6 个月~3 年,恢复良好,心功能恢复至I~II 级.结论 三房心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三房心有较高的诊断价值,MRI是另一具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的检查方法.手术关键在于术中探查,仔细辨认解剖关系,术中在不损伤左房壁的原则下彻底切除左房内异常隔膜并同时纠治合并心内畸形,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巨大左室的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巨大左室(左室舒张末内径≥70 mm)患者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对2005年10月至2007年12月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19例巨大左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左室舒张末内径平均(76.6±1.4)mm,左室收缩末内径平均(57.3±2.1)mm;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2例,Ⅲ级12例,Ⅳ级5例;行二尖瓣置换术(MVR)+三尖瓣成形术(TVP)8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2例,MVR+AVR+TVP6例,升主动脉置换术+AVR+冠状动脉移植术(Bentall)3例.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及早期死亡病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19例.其中室上性心律失常12例,室性心律失常7例;术后出血1例;肝功能不全10例;胸腔积液3例.结论 做好围手术期各环节心肌保护措施和尽量减少手术损伤是巨大左室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H-FABP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后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40例首次行OPCABG冠心病患者,按照心电图、血心脏标记物及UCG的变化将患者分成心肌损伤组(6例)和对照组(34例),分别在术前1天、术中末端血管吻合毕时0h、2h、4h、24 h、48 h、72 h采中心静脉血检测H-FABP、CK-MB、cTnl水平.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间静脉血中的H-FABP、cTnI和CK-MB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心肌损伤组,手术后各时间点血清H-FABP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F =7.900,P=0.007),并在术后2h即达到峰值;术后各时间点的cTnI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F=3.789,P=0.045),并于术后4h才达到峰值,且峰可持续24h;血清CK-MB值于术后4h明显升高(F =3.533,P=0.015),且于术后24h到达峰值.结论 对OPCABG术后心肌损害的检测,H-FABP较CK-MB、cTnI更具优势,其能更早期发现心肌损害,并能预示心肌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行双向Glenn分流术治疗成人单心室的临床经验,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选择13例成人单心室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双向Glenn分流术。结果 13例无住院期间死亡病例,术后未吸氧状态下脉搏氧饱和度(85±5)%,较术前(66±3)%明显提高(P〈0.01)。术后中心静脉压(19.14±1.67)mmHg较术前(11.14±1.34)mmHg增高(P〈0.05)。随访3个月~4年,失访1例。1例半年后死于心力衰竭,9例紫绀得到明显改善,2例改善不明显,无咯血患者,心功能Ⅰ~Ⅱ级。结论在把握适应证以及术前充分准备的情况下,Glenn手术应用于成人的单心室患者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正>血管麻痹综合征(vasoplegic syndrome,VS)是指患者在心脏外科术中或术后早期出现低血压并伴随正常或增高的心输出量,全身血管阻力、右心充盈压、肺毛细血管楔压降低,补充液体后症状无改善或改善不明显,需要大剂量的缩血管药物来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综合征,又称血管扩张性休克。体外循环术后多见,其发病率为0.4%~8.0%,死亡率2.8%~25.0%。非体外循环下术后并发血管麻痹综合征相关护理报道不多见,我院近年来开展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发生血管麻痹综合征3例,经积极治疗均好转出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