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杨忠义  唐峰铃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1):1659-1660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经前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Ⅱ~Ⅲ度狭窄患者采用经前路手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术前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C级2例,D级8例,E级38例。结果:本组48例,术后随访4~48个月,减压均较彻底,椎管狭窄解除,伤椎高度基本恢复正常,植骨、内固定位置可,植骨均融合,脑脊液漏3例。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D级4例,E级44例。结论:前路手术对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可同时达到减压、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2.
息肉是结肠最常见的良性疾病,其中以腺瘤性息肉居多,且系一种癌前病变。自1982年~1986年12月,我科在做纤维结肠镜时,确诊为结肠息肉者计329例,切除息肉(?)64个,癌变26例,癌变率7.9%。其中男211例,女118例。年龄在2.5~73岁之间。临床症状主要以腹痛、排便习惯改变,间歇性粘液血便,有时解大量血便等。镜下所见:单发息肉264例,占80.2%;多发息肉65例,占19.8%。直径在0.1~5cm 之间,中1cm 以下者293个占50.9%,1~2cm205个占36.4%。切除息肉564个,长蒂126个,  相似文献   
43.
股骨粗隆部骨折临床常见,尤其多发生在老年人。保守治疗卧床时间长,肺部感染、褥疮等并发症多,且易发生髋内翻畸形,死亡率高达15%~20%。近年来多主张早期手术内固定治疗,可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伤残率及死亡率。本院骨科2000年1月至2007年8月用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68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4.
双白蛋白是一种家族性的异常白蛋白,它与遗传有关。国内自1980年开始相继见到这方面的研究或报道。奚为乎和杨育梅等采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方法先后分别发现了慢泳型和快泳型双白蛋白并进行了家系的调查研究,同时应启龙等又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凝胶等电聚焦电泳方法发现了一例快  相似文献   
45.
简化无血清培养基分离U2-OS人骨肉瘤细胞系肿瘤干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已有实验应用成分复杂的无血清培养基从骨肉瘤组织中分离出干细胞样肿瘤细胞.目的:应用简化的无血清培养基在U2-OS人骨肉瘤细胞系中分离培养出骨肉瘤干细胞并对其作肿瘤干细胞的相关检验.设计、时间及地点:干细胞体外培养实验,于2006-02/2007-02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材料:U2-OS人骨肉瘤细胞系购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细胞库.无血清培养基为在DMEM/F12培养基中添加重组表皮生长因子(20 μ g/L)和重组成纤维生长因子(20 μ g/L),L-谷氨酰胺(2 mmol/L),胰岛素(4 U/L),青莓素G(1×10°U/L),链霉素(100 mg/L).方法:取在含血清培养基中贴壁生长的U2-OS细胞,接种于含有表皮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生长因子的简化无血清培养基中,形成悬浮生长的骨肉瘤细胞球后观察其增殖、分化能力.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间充质干细胞标志CD44、CD105蛋白在骨肉瘤细胞球中的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U2-OS细胞及其肿瘤干细胞中胚胎多能干细胞管家基因Oct3/4mRNA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①悬浮细胞球的形成.②肿瘤干细胞增殖活性.③肿瘤干细胞的侵袭能力.④CD44、CD105蛋自在骨肉瘤细胞球细胞中的表达.⑤肿瘤干细胞中Oct 3/4 mRNA的表达.结果:U2-OS人骨肉瘤细胞系中有极少数的细胞能在简化无血清培养基中增殖形成骨肉瘤细胞球,具有很强的增殖分化能力,其表面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膜分子CD44、CD105,表达胚胎干细胞管家基因Oct 3/4 mRNA.结论:U2-OS细胞系中存在肿瘤干细胞,简化无血清培养基可用于分离培养骨肉瘤干细胞.  相似文献   
46.
杨忠义  秦肖 《中国针灸》2012,32(11):1029-1030
笔者近年来运用艾灸加中药治疗中老年妇女尿频、尿失禁20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年龄43~68岁,平均53岁;病程20天~6个月,平均2个月.均为无明显诱因出现小便次数增多,尿频尿急,淋沥不尽,或是用力、咳嗽、着急时出现尿失禁,严重者听到水声则有尿液流出,有的夜尿增多明显,甚至有尿不尽感,影响正常生活.多以泌尿系感染反复治疗,用药时略好转,停药即复发.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究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breast-conserving surgery,BCS)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Ⅰ、Ⅱ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对保留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 nerve,ICBN)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本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70例,根据患者病情和主观意愿分为两组,分别为保乳组和改良根治组,每组各35例。所有患者均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s dissection,ALNB),术中均刻意保留ICBN。根据临床常见的ICBN分支,本研究中分布于上臂的分支被保留下来则视为ICBN保留成功。结果保乳组患者ICBN保留成功率高于改良根治组(82.9%vs.62.9%,P0.05),术后随访期内保乳组感觉功能障碍发生率比改良组低(P0.05),随访期内术后生存率、术后复发情况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乳房改良根治术比较,保乳术相对创伤小且更易能避免损伤肋间臂神经,对于Ⅰ、Ⅱ期的乳腺癌患者可作为临床首选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直肠癌Miles术后会阴切口感染及其并发症的处理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2002年间收治的直肠癌患Miles术行会阴部切口缝合的并发症及治疗情况。结果 直肠癌Miles术行会阴部缝合患共228例,会阴切口感染患83例,占同期全部直肠癌患的36.4%,经换药处理愈合62例,扩创处理后换药愈合6例,会阴转移二次切除愈合2例,末愈合3例。结论 直肠癌Miles术预防会阴部切口感染关键是术中彻底冲洗盆腔,保持引流通畅及术后能前冲洗及清除坏死组织、积血及淋巴液,以有利于切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49.
目的:胃镜观察六君疏肝方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食管黏膜变化的情况。方法:对120例服用六君疏肝方的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胃镜检查,观察服药前后食管黏膜损害程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食管黏膜损害程度减轻;与治疗前比较黏膜损害程度有较大改善(P〈0.05)。结论:六君疏肝方对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同时可明显减轻食管黏膜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50.
<正> 患者徐某某,女,64岁,兴平籍,农民,汉族,住院号3436。左上腹隐痛半年,症状逐渐加重,于1984年10月11日入院。入院前3月昼夜疼痛,影响睡眠及食欲。自己扪到成人拳头大之肿块并有触痛后,曾在当地医院服中西药治疗均无效,每日只进少量流食,消瘦,便秘,7—10天大便1次,既往健康。体查:T37.5℃,P106次/分,R24次/分,BP110/70mmHg。消瘦,痛苦表情,心肺正常。腹胀,左上腹局限性隆起,肿块右缘超腹中线3cm,下极至脐下5cm,接近盆腔,边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