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aorta,CoA)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疾病,在已知先天性心脏病中占6%~8%,常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CoA的治疗手段包括外科、介入和镶嵌治疗,其中支架置入治疗和镶嵌治疗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其具体治疗方案选择应该根据患儿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评估膝下静脉入路治疗全肢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经膝下静脉入路行接触性导管溶栓(CDT)的74例下肢DVT患者资料,统计溶栓效果、并发症、术后通畅率和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发生率。结果 74例患者中,34例在起病3 d内接受CDT治疗,溶栓效果理想;起病4~10 d后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有71.0%(22/31)成功达到血栓完全溶解;超过10 d者没有一例达到血栓完全溶解。14例患者出现出血并发症,没有大出血发生;11例穿刺部位麻木不适;2例经小隐静脉入路患者出现局部闭塞;胫后静脉入路患者中有1例出现静脉闭塞。平均随访时间为3.5年(1个月至5年),总体通畅率为85.9%(55/64)。结论对于全肢型DVT的溶栓治疗,膝下静脉入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杨心蕊 《大家健康》2016,(6):174-174
目的:评定助产士门诊对促进自然分娩产生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法选择某院产房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接收的85例孕产妇,作干预组,予以助产士门诊由资深助产士提供一对一的孕期咨询指导;同期选取85例孕产妇作对照组,提供常规门诊指导,观察两组入选孕产妇分娩情况及疼痛状况,并进行客观比对。结果:对入选孕产妇的分娩情况进行客观评定后,发现干预组有76例自然分娩,对照组有51例,且干预组入选孕产妇的产痛分级有明显优势,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为提升孕产妇的自然分娩几率,推行助产士门诊指导方案效果突出,有助于缓解孕产妇疼痛感,可推广。  相似文献   
15.
急性肺栓塞发病率高,症状的不典型性容易引起误诊。诊断和危险分层决定了急性肺栓塞的治疗策略。抗凝和系统性溶栓是几十年来的主要的治疗选择,腔内介入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急性肺栓塞的治疗中。尤其对于存在出血风险的病人,可能可以达到降低病人的总体风险,改善预后的作用。仍需要大规模高质量研究数据提供更多临床证据完善相关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瘦体质量(lean body mass,LBM)是否较体表面积(body surface area,BSA)更适用于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的校正。方法:①将239例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组(第1组)、轻度受损组(第2组)、中度受损组(第3组)和重度受损组(第4组),比较全部患者及每组患者的Gate’s法GFR(gGFR)与血浆法GFR(pGFR)的相关性,并分析线性回归方程意义。②将239例患者按照体质量指数分为超重组、正常组和过轻组,对比超重组和正常组、过轻组和正常组的pGFRlbm,分析体质量因素是否对LBM校正后的pGFR有影响。结果:①LBM校正后pGFR和gGFR的相关系数最高(P0.05);②全部患者、第1组~第4组LBM校正后较BSA校正后和未经校正后的截距更接近0,斜率更接近1,R2值最高;③pGFRlbm超重组和pGFRlbm正常组;pGFRlbm过轻组和pGFRlbm正常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故尚不能认为体质量会影响pGFRlbm,造成对pGFRlbm的高估或低估。结论:LBM较BSA能更好地校正GFR,是提高gGFR及pGFR相关性的很好选择。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科服务模式从陈旧的技术服务模式转变为人性化分娩服务模式。产妇的分娩过程顺利与否,除与产力、产道、胎儿等因素有关外,还与产时的心理状态有关。如何安定产妇的情绪,给予产妇必要的心理支持使产妇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顺利分娩,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