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3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43篇
耳鼻咽喉   27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7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19篇
内科学   46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49篇
外科学   160篇
综合类   370篇
预防医学   217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66篇
中国医学   192篇
肿瘤学   6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分析结肠癌致肠梗阻应用CT诊断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于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中选取7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腹部X线和螺旋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腹部X线的肠梗阻检出率为72.86%,CT扫描检出率为9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X线的病因检出率为68.57%,CT检出率为100.0%,差异显著(P0.05),CT扫描能够清晰显示患者的直接与间接征象。结论:CT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肠梗阻病因,有助于提高对结肠癌致肠梗阻的诊断准确率,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92.
993.
目的:研究损伤控制外科治疗重度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重度十二指肠损伤患者23例作为研究组,采用损伤控制外科急救原则处理;另20例同样诊断为十二指肠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手术积极抢救,2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当。比较2组患者治愈、死亡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乳酸清除时间、体温恢复时间、手术时间、ICU天数以及住院时间。结果(1)2组患者年龄在32~48岁,入院时体温偏低,受伤原因主要为交通伤、摔伤、坠落伤、钝器砸伤等。(2)研究组患者乳酸清除时间和体温恢复时间远远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ICU天数以及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更长(P<0.05),但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研究组治愈率远高于对照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外科治疗重度十二指肠损伤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利于患者及早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丹红联合杏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配到实验组(丹红联合杏丁注射液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心绞痛发作后缓解时间和消失时间、肝肾功能.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Z=2.166,P=0.030),心绞痛发作后缓解时间(t=7.078,P=0.000)、消失时间(t=10.232,P=0.000)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丙胺酸氨基转移酶(ALT)(t=0.665,P=0.508)、肌酐(Cr)(t=0.483,P=0.630)和血尿素氮(BUN)(t=1.287,P=0.2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与杏丁注射液相结合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在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Tei指数(Tei index measured by tissue Doppler imaging,t-Tei)联合血清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erum soluble lectin-like 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sLOX-1)评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ACS患者112例(观察组)与体检健康者46例(对照组),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多普勒检测t-Tei指数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指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LOX-1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t-Tei指数及血清sLOX-1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t-Tei指数及血清sLOX-1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 t-Tei指数及血清sLOX-1均能较好反映ACS患者的左心收缩功能,二者联合可用于整体评价ACS患者的心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老年肿瘤化疗后粒细胞减少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中用降钙素原(PCT)值指导抗菌药物使用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42例收住ICU的老年肿瘤化疗后粒细胞减少发生HAP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PCT治疗组;常规治疗组按常规治疗方法使用抗菌药物,PCT治疗组通过检测血清PCT值指导抗菌药物使用,比较两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使用率、抗菌药物治疗结束后炎性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经治疗后,PCT治疗组患者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CRP)与常规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治疗组CPIS评分为(4.1±1.2)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的(4.6±1.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P<0.05);两组治疗前后,各炎性指标中除白细胞计数外,中性粒细胞、CRP、CPIS评分及PC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CT治疗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为(11±4)d,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5.0%,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两组患者ICU住院天数、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延长(均P<0.01).结论 老年肿瘤化疗后粒细胞减少发生HAP患者中参考PCT值指导抗菌药物使用,可以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97.
【】 目的 通过腰椎Dynesys动态固定与融合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对比研究,评价Dynesys动态固定在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集能够随访到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手术患者,按动态固定和融合固定分组。接受Dynesys动态内固定的病人26例,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32-56岁,平均年龄44岁,突出节段: L4-5节段13 例 ,L5~S1节段13例。接受手术时间: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接受脊柱融合手术的病人34例,男性20例,女性14 例,年龄: 38-60岁,平均年龄48岁,突出节段: L4-5节段18例, L5-S1节段16例。接受手术时间: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比较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ODI、VAS、SF-36生活质量等临床评分结果以及腰椎活动度、椎间隙高度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60例病人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4年,平均随访时间3.2年。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住院天数无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临床评分结果:在ODI、SF-36、VAS临床评分方面两组在末次随访时比术前均有明显改进(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组间比较,Dynesys组相比融合组改进明显(P﹤0.05)。两组X线结果:末次随访时两组腰椎活动度未见统计学差异(P >0.05),末次随访时腰椎活动度较术前相比均没有明显变化(P >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椎间隙高度相比较未见统计学上的差异(P >0.05)。无论是融合组还是Dynesys非融合组,末次随访时两组椎间隙高度较术前相比均没有明显丢失(P >0.05)。结论Dynesys组在放射结果方面,与融合组相比较,优势并不显著,而且在相邻节段退变(ASD)方面,也没有明确的证据显示融合固定比动态固定更容易发生相邻节段退变。但是相比临床症状与评分,Dynesys组改进的更多,另外,Dynesys组还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在中老年患有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病人中,Dynesys是一个可以接受的选择。  相似文献   
998.
根据美国言语语言听力协会(American Speech-Language-Hearing Association,ASHA)对中枢听觉处理障碍[Central Auditory Processing Disorder,(C)APD]的定义[1],在以下项目中有一项或多项出现障碍,即可认为是中枢听觉处理障碍,包括声源定位和优势偏向、听觉信号分辨、听觉模式识别、时间处理及在畸变信号或竞争信号下的听觉能力。英国听力学会(British Society of Audiology, BSA)定义(C)APD为损伤的大脑结构引起的障碍,同时强调其并非由注意力或记忆力等其他认知处理功能的异常所引起[2]。(C)APD最常见的症状为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的下降和声源定位困难,它既存在于儿童中也存在于成人中。由于大部分(C)APD发现于儿童阶段,症状并不能随着个体自身的听觉神经发育和成熟而好转,因此,(C)APD的诊断正确性和康复效果将影响患者一生的学习和生活。目前,在中国(C)APD的临床诊断还处于起步阶段,筛查和诊断工具特别是听觉问卷和行为检查测试材料的开发鲜有报道。本文将重点讨论学龄儿童的(C)APD诊断方法,希望对该领域的发展起到借鉴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了解血塞通滴丸中的药物三七总皂苷与载体聚乙二醇(PEG)形成的低共熔固体分散体.方法 以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血塞通滴丸、PEG4000、PEG1500和三七总皂苷及其物理混合物进行试验扫描并分析图谱.结果 PEG4000、PEG1500、三七总皂苷及其物理混合物分别存在着对应的吸热峰,而血塞通滴丸中PEG1500和三七总皂苷吸热峰消失.结论 初步分析认为血塞通滴丸中药物与载体已经发生相互作用形成低共熔固体分散体.  相似文献   
1000.
杨峰 《中国伤残医学》2014,(13):193-194
目的:探讨身体语言沟通在儿科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将我院2012年4月到2013年8月收治的160例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的语言沟通模式,对照组在语言沟通模式基础上强调身体语言沟通,比较2组患儿对医嘱的依从性、患儿家属对诊疗技术及医护态度的满意程度。结果:常规组患儿对医嘱的依从性完全接受为36.3%,完全抵触为15%,患儿家属对诊疗技术及医护态度的满意度为77.5%;对照组患儿对医嘱的依从性完全接受为47.5%,完全抵触为5%,患儿家属对诊疗技术及医护态度的满意度为92.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适当的身体语言沟通在儿科临床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将身体语言沟通融合到常规临床工作中,可有效增强患儿对医嘱的依从性,提高家属对医院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