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68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20年来,肝损伤患者、特别是儿童患者的非手术治疗或称“保守疗法”呈持续增加趋势,其理由是在肝损伤患者手术时约50~70%出血已停止。  相似文献   
92.
P27kip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P2 7kip1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预后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P2 7kip1在 39例胰腺癌手术切除标本及 5例正常胰腺标本中的表达 ,其结果与临床病理资料及CyclinD1的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9例胰腺癌中 ,2 6例 (6 6 7% )P2 7kip1呈低水平表达 (阳性细胞数 <5 0 % ) ,仅 13例 (33 3% )表达水平与正常胰腺组织相似 (阳性细胞数 >5 0 % )。相关分析显示 :P2 7kip1表达缺失或下调与肿瘤的不良分化相关 (P =0 0 3) ,但与性别、年龄及TNM分期无关。Kaplan Meier生存曲线表明 ,肿瘤呈高表达的病人术后总体生存期较低表达者明显延长 (P <0 0 1)。此外 ,还发现P2 7kip1与CyclinD1的表达呈负相关趋势 ,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P =0 0 98)。 结论 P2 7kip1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 ,可作为胰腺癌切除后一种新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93.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一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胰腺实性 假乳头状瘤 (solid psuedopapillarytu mor ,SPT)甚为罕见 ,195 9年Frantz首先报告 4例此病病人 ,术前均误诊为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该病名称较多 ,如实性乳头状瘤、乳头状囊性瘤、实性囊性瘤及实性囊性乳头状上皮肿瘤等。 1996年WHO将其统一命名为胰腺实性 假乳头状瘤。目前世界英文文献报告的病人约 5 0 0例 ,国内文献报告约 2 0例 ,均为零散报道。本文报告 1例SPT病人的诊疗经过 ,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 ,以提高对此病的认知水平。临床资料病人女 ,35岁 ,主因“间断上腹隐疼 2 0余天”入院。无胰腺炎及外伤史。查体 …  相似文献   
94.
日本胰腺协会《胰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19年版,为该指南第5次修订更新。日语版于2019年7月发布,2020年3月该指南英文版以大纲模式在“Pancreas”杂志线上发表。指南基于诊断和治疗两大方面,整合为6个板块进行详述,分别为胰腺癌的诊断、可切除性胰腺癌的治疗、交界可切除胰腺癌的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的治疗、胰腺癌合并远处转移的治疗、支持与姑息治疗。该指南结合最新文献,在诊断与治疗流程等方面,提出了较为权威的推荐意见,体现出胰腺癌的诊疗现状与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5.
正近十余年来,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理念及其路径在我国有了较为迅速的普及和应用。ERAS的临床实践表明,其理念及相关路径的实施必须以循证医学及多学科合作为基础,既要体现以加速康复为主要目的的核心理念,也要兼顾病人基础疾病、手术类别、围手术期并发症等具体情况,更需要开展深入的临床研究以论证ERAS相关路径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必要性。为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和麻醉学分会组织相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外科治疗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3年8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胰管扩张〉7mm、伴或不伴胰管结石者38例,胆总管扩张者44例,伴有胰头部炎性肿块者32例,脾大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3例。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综合判断手术指征及选择手术方式。根据VAS疼痛分级标准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缓解及复发。通过门诊复查、信件或电话访谈方式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12月。结果胆肠吻合术27例,Partington—Rochelle术24例,Partington—Rochelle术+胆肠吻合术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例,胰体尾切除术4例,Beger术3例,脾切除术3例,Frey术+胰头内胆管开窗术3例,Frey术2例,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1例。63例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患者术后腹痛缓解率达95.2%(60/63)。围手术期1例患者因腹腔感染并发MODS死亡。围手术期并发症7例,包括腹腔感染3例、胰瘘2例、胆瘘1例、腹腔出血1例,所有并发症经保守治疗治愈。79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58.6个月(4~156个月)。30例腹痛复发或出现新发腹痛症状,总复发率为38.O%(30/79)。32例胰头部炎性肿块患者中,17例因胆管扩张合并梗阻性黄疸仅行胆肠吻合术,术后腹痛复发率达9/17;另15例分别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Beger术或Frey术,术后腹痛复发率为1/15。41例胰腺萎缩或弥漫炎性改变患者中,10例仅行胆肠吻合术者腹痛复发率达7/10;30例Partington-Rochelle术患者腹痛复发率为33.3%(10/30)。结论对胰管扩张的慢性胰腺炎患者,充分引流可有效缓解症状;对于胰头部炎性肿块慢性胰腺炎患者,应选择手术切除或联合术式。  相似文献   
97.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指上皮细胞在特定的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向间质细胞转化的现象,其定义为具有极性、紧密连接特性的上皮细胞转换成独立的、具有移行能力、并能侵入细胞外基质的间质细胞的过程.EMT的概念最早见于发育生物学,主要参与胚胎的发育、组织重建、创伤愈合、心瓣膜和颅面结构以及肌肉骨骼系统的形成,同时与多种慢性疾病(如肾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还发现EMT过程与肿瘤细胞的生长、浸润及转移密切相关.参与调控肿瘤细胞EMT过程的信号通路及相关基因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1].研究表明,经过EMT,肿瘤细胞在功能上增强了移行能力、基质重塑能力及抗凋亡能力,该过程还包括细胞形态学及基因型的改变[1-3].而EMT的发生与多种蛋白分子、微环境及micro RNA等相关,涉及到多个信号转导通路和复杂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98.
胰腺星状细胞对胰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胰腺星状细胞(PSC)对人胰腺癌细胞株增殖能力的影响,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s)在胰腺癌细胞及PSC中的表达及分泌;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PSC细胞条件培养基(CDM)对胰腺癌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以及除去FGFs之后影响的变化;MTT法检测PSC细胞CDM对Cyclopamine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体内实验观察PSC对胰腺癌细胞成瘤能力的影响.结果 PSC主要表达并分泌FGF2,而胰腺癌MIA PaCa-2和PANC-1细胞则主要表达FGF5;PSC细胞CDM刺激48 h后,胰腺癌MIA PaCa-2和PANC-1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分别为对照组的(1.2993±0.1170)倍和(1.2447±0.0123)倍(P<0.05);中和CDM中FGFs后,FGFs(-)CDM对胰腺癌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显著削弱;与单纯注射胰腺癌PANC-1细胞的裸鼠皮下种植瘤比较,PSC与PANC-1细胞混合注射组的平均肿瘤体积、质量均明显增加,分别由380.13 mm3和170 g增加至601.31 mm3和349 g(P<0.05);PSC细胞CDM处理后,Cyclopamine对胰腺癌MIA PaCa-2和PANC-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显著下降(P<0.01).结论 PSC在体内、体外均显著刺激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增强其成瘤能力,其机制与PSC旁分泌FGF2作用于癌细胞相关;PSC显著降低了胰腺癌细胞对Hedgehog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Cyclopamine治疗的敏感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pancreatic stellate cells (PSC) on proliferation of pancreatic cancer cells and to reveal its possible mechanism. Methods Expression and secretion of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FGF) ligands in both pancreatic cancer cells and stellate cells were determined by immunoblotting analysis. Mmethyl thiazol tetrazolium (MTT) assay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conditioned medium (CDM) of PSC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pancreatic cancer cells. An in vivo tumorigenicity assay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PSC on xenograft formation in cancer cells. Results FGF2 was predominantly expressed and secreted by PSC. Yet MIA PaCa-2 and PANC-1 pancreatic cancer cells mainly expressed FGF5. CDM of PSC enhanced the proliferation of MIA PaCa-2 and PANC-1 cells for ( 1. 2993 ±0. 1170 ,P <0. 05 ) times and ( 1. 2447 ±0. 0123 ,P <0. 05 ) times, respectively. Neutralizing the effects of FGFs in the CDM by heparin-sepharose precipitation abolished this effect. The volume and weight of subcutaneous tumors in nude mice by injection of combination of pancreatic cancer cells with PSC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ose by injection of PANC-1 cells alone (380. 13 mm3 and 170 g versus 601.31 mm3and 349 g,P <0. 05, respectively). The CDM of PSC reduced the antiproliferative effect by cyclopamine on pancreatic cancer cells ( P < 0. 01,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We identified in this study a mechanism based on stroma-tumor interactions involving PSC that can contribute to enhance the proliferation of human pancreatic cancer cells.  相似文献   
99.
胰腺损伤多合并有其他器官损伤,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较高,及时诊断特别是正确的处理是改善胰腺损伤病人预后的关键。腹部增强CT对胰腺损伤最具诊断价值,但对胰管损伤的诊断缺乏特异性,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或术中胰管造影等有助于进一步确认胰管损伤情况。术中应注意对胰腺及十二指肠的充分探查,以免遗漏潜在的胰腺损伤。胰腺损伤分级对术式选择具有指导性,主胰管损伤是决定预后的主要因素。胰腺损伤处理的总体原则是生命第一,功能第二;总体目标是有效止血、清除失活胰腺组织和充分引流。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重症病人应遵循损伤控制理念,合理选择术式以挽救生命,减少并发症,并为可能的再次手术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0.
加速康复外科(ERAS)基于循证医学基础,通过优化围手术期诊疗路径,达到促进术后康复的目的。ERAS的理论基础是减少围手术期应激及其导致的代谢改变。临床实践中应坚持以多学科合作为基础,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多模式、个体化地开展ERAS。提高手术质量、减少创伤应激是促进病人术后康复的重要途径。ERAS应与我国国情及临床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秉承安全第一、效率第二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