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122篇 |
免费 | 3501篇 |
国内免费 | 241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46篇 |
儿科学 | 661篇 |
妇产科学 | 435篇 |
基础医学 | 3440篇 |
口腔科学 | 832篇 |
临床医学 | 9436篇 |
内科学 | 4979篇 |
皮肤病学 | 618篇 |
神经病学 | 1829篇 |
特种医学 | 274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97篇 |
外科学 | 4850篇 |
综合类 | 20688篇 |
预防医学 | 7578篇 |
眼科学 | 846篇 |
药学 | 8178篇 |
121篇 | |
中国医学 | 8306篇 |
肿瘤学 | 184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22篇 |
2023年 | 1363篇 |
2022年 | 1525篇 |
2021年 | 1866篇 |
2020年 | 1637篇 |
2019年 | 1321篇 |
2018年 | 1446篇 |
2017年 | 886篇 |
2016年 | 1158篇 |
2015年 | 1271篇 |
2014年 | 3529篇 |
2013年 | 2575篇 |
2012年 | 2869篇 |
2011年 | 3365篇 |
2010年 | 3085篇 |
2009年 | 3209篇 |
2008年 | 3237篇 |
2007年 | 3330篇 |
2006年 | 3111篇 |
2005年 | 3292篇 |
2004年 | 2982篇 |
2003年 | 2715篇 |
2002年 | 2180篇 |
2001年 | 2178篇 |
2000年 | 2510篇 |
1999年 | 2505篇 |
1998年 | 2199篇 |
1997年 | 2152篇 |
1996年 | 2012篇 |
1995年 | 1990篇 |
1994年 | 1679篇 |
1993年 | 1308篇 |
1992年 | 1173篇 |
1991年 | 1091篇 |
1990年 | 897篇 |
1989年 | 758篇 |
1988年 | 481篇 |
1987年 | 391篇 |
1986年 | 318篇 |
1985年 | 289篇 |
1984年 | 241篇 |
1983年 | 246篇 |
1982年 | 219篇 |
1981年 | 189篇 |
1980年 | 129篇 |
1979年 | 99篇 |
1978年 | 46篇 |
1976年 | 26篇 |
1965年 | 32篇 |
1964年 | 3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目的:探讨首乌、女贞子等七味黑色中药和白及、白芷等七味白色中药对豚鼠皮肤组织黑色素合成中黑皮质素1受体(Melanocortin 1 receptor,MC1R)、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RTK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水提法获得中药提取物,用灌胃的方法以14 d为周期等量灌胃豚鼠获得背部皮肤组织,采用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法检测实验和对照组MC1R、RTKs蛋白的表达,用ImageJ软件统计分析结果,比较不同中药环境对豚鼠皮肤组织的黑色素合成的影响,分析MC1R、RTKs蛋白与黑素细胞代谢三者的变化关系。结果:对MC1R蛋白有抑制作用的白药有白芷、白茯苓、白蔹、白及、白僵蚕、白术,其中白芷、白僵蚕、白术的作用最为明显,对MC1R有明显抑制作用的黑药有乌梅、黑芝麻、丹参、鸡血藤,其中丹参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该结果显示上述10味中药对黑色素合成有抑制作用,其中白芷、白僵蚕、白术、丹参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其中对于RTKs蛋白有抑制作用的白药有白芷、白茯苓、白蔹、白及、白僵蚕,其中白茯苓、白蔹、白及的作用最为明显,具有明显作用的黑药有黑芝麻、丹参,其中丹... 相似文献
972.
炎性假瘤就是在临床及影像学检查上酷似肿瘤,而在显微镜下未见到癌细胞的一种炎性增生性病变.炎性假瘤可发生于不同脏器.以前其命名比较混乱,大多根据病理改变命名.例如:肺血管内皮瘤、卵巢浆细胞肉芽肿、肺亚急性肉芽肿、肝黄色肉芽肿.直到70年代末炎性假瘤这一名词才开始在世界上统一应用.国内1991年冯玉泉教授报道了5例,1994年李国辉医师报道了8例,2002年杨才华报道了6例. 相似文献
973.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biliary complication,BC)发生高危因素及Clavien 分级在BC分类中的意义.方法 逐步回归法筛选BC发生的高危因素;对BC进行Clavien分级,筛选ClavienⅢb级以上BC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 14.4% (26/181)的肝移植患者发生BC,其中ClavienⅢb级以上BC占84.6% (22/26).BC组的回归分析表明:T管留置(P=0.0090,OR=31.177),术后1d肝动脉阻力指数(RI1d)(P=0.0094,OR<0.001),术后1周肝动脉阻力指数(RI1w)(P=0.0013,OR>999.999)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对该疾病的发生作用显著.ClavienⅢb 以上BC组的回归分析表明:RI1d(P=0.0065,OR<0.001)、RIlw(P=0.0022,OR>999.999)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对该疾病的发生作用显著.结论 Clavien分级系统对胆道并发症的分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T管的放置增加了BC发生的风险,但并不会增加ClavienⅢb以上BC的发生.术后肝动脉血流异常的存在是BC尤其是ClavienⅢb以上B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74.
目的 探讨罗库溴铵不同神经肌肉阻滞(NMB)程度对听神经瘤切除术患者面神经诱发肌电图(EEMG)监测的影响.方法 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听神经瘤切除术患者35例,年龄20~64岁,性别不限,体重指数≤30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美国Axon公司的Epoch XP2000型16通道多功能电生理监测仪监测面神经EEMG,术中电刺激面神经,记录眼轮匝肌的诱发电位;采用荷兰0rganon公司的TOF-Watch SX肌松监测仪监测外周NMB程度,采用四个成串刺激模式.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 mg/kg后,在不同外周NMB程度(100%、75%、50%、25%、0)时测定面神经EEMG的振幅和潜伏期,计算振幅保留比率(实测EEMG振幅与基础值的比值).面神经EEMG的振幅保留比率与外周NMB程度间进行直线回归分析,面神经EEMG的振幅保留比率和潜伏期分别与外周NMB程度间进行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当NMB为100%,有6例患者未能诱发出EEMG反应;振幅保留比率(Y)与外周NMB(X)程度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1-0.787X,决定系数为0.898(P< 0.05);二者间的相关系数为-0.947(P <0.05);潜伏期与外周NMB间的相关系数为0.328(P< 0.05).结论 听神经瘤切除术中维持外周NMB 25%~50%时不仅可保证有效地监测面神经EEMG,而且具有良好的制动效果. 相似文献
975.
目的 研究131I-Herceptin荷人乳腺癌裸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及荷人乳腺癌裸鼠的放射免疫显像特点.方法 以对数生长期的SK-BR-3乳腺癌细胞皮下接种BALB/c-neu裸鼠建立动物模型,对荷瘤小鼠模型进行SPECT连续显像.测量小鼠注药后的4、12、24、48 h各脏器每克组织每分钟的放射性计数(cpm/g),并计算T/NT以及每克组织的放射性计数占注射剂量放射性计数的百分比(% ID/g).结果 (1)SK-BR-3细胞皮下接种BALB/c-neu裸鼠后成瘤率96%.(2)实验组对比对照组,显像对比明显;实验组T/NT以及肿瘤组织%ID/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131I-Herceptin在SK-BR-3乳腺癌裸鼠肿瘤组织中的浓聚明显,具有良好的靶向作用. 相似文献
976.
目的 通过建立选择性切断大鼠感觉/运动神经联合胫骨骨折的动物模型,研究感觉/运动神经损伤后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并检测骨折愈合过程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对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nuclear factor kappa B ligand,RANKL)体系的影响,初步探讨周围神经调节骨折愈合的机制.方法 取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前根(运动神经)切断+胫骨骨折组(anterior rhizotomy group,ART组);后根(感觉神经)切断+胫骨骨折组(posterior rhizotomy group,PRT组);单纯胫骨骨折组(sham operated group,SO组).分别于骨折术后7、14、21、28d处死大鼠,在骨折处上、下5mm部位取骨痂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GRP、OPG、RANKL的表达;采用软件Image-proplus 6.0进行图片分析;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GRP在SO组各时间点均呈强阳性表达,术后14 d和21 d,SO组、ART组和PRT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PG在SO组术后7d呈强阳性表达,以后逐渐下降但保持较高水平;术后14 d,PRT组和SO组、AR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1 d,SO组和PRT组、AR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NKL在SO组21 d为表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术后14 d,PRT组和ART组、SO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1 d,SO组和ART组、PR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折愈合过程中,感觉神经纤维对骨折愈合的影响较运动神经纤维显著.CGRP能够调节OPG/RANKL的表达量的比值,从而影响骨折的愈合过程.失神经支配(尤其是感觉神经)导致CGRP对OPG/RANKL表达的调节作用降低,这不利于骨折的愈合.完整的神经支配是正常骨折愈合的必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977.
978.
目的利用有限元分析双钢板平行固定和垂直固定对不同类型肱骨髁间骨折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 CT扫描获得肱骨远端断层图像,利用软件Mimics及Ansys建立正常肱骨远端有限元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制成六种肱骨髁间骨折模型(高T型、低T型、H型、Y型、内侧λ型和外侧λ型)。在骨折模型的内侧柱和外侧柱分别模拟7孔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根据其固定的方式分为平行固定组和垂直固定组。各模型均施加300 N压缩载荷。结果各模型加载后的最大位移均位于肱骨外侧髁。垂直固定均较平行固定的位移大,在低T型和H型骨折模型中更显著,垂直固定较平行固定的位移大44.47%和34.08%。von Mises应力在接近肱骨髁上骨折断端的螺钉及钉孔周围最高。在除Y型外的其余五种骨折模型中,平行固定均较垂直固定的最大应力值更小,应力分布相对均匀。结论两种不同双钢板固定方式对肱骨髁间骨折稳定性的影响与骨折的类型有关,低T型和H型骨折模型中,选用平行固定方式有更大优势。 相似文献
979.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椎间盘退变性腰腿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间孔侧路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腰腿痛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08-2011-11,我科对31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退变性腰腿痛患者实施了椎间孔侧路镜下髓核摘除微创手术。结果 YESS法穿刺15个间盘,TESSYS法穿刺19个间盘。随访3~6个月,平均4.2个月,失访2例。术前术后腰腿痛VA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疗效MacNab评定:优17例,良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6.2%。结论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腰腿痛具有更微创、效果良好、恢复快优点,掌握好病例选择是关键。 相似文献
980.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椎炎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以便提高对该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本组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布氏杆菌性脊椎炎的X线、CT、MR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回顾性分析,并与已确诊的脊椎结核影像学资料作比较.结果 本组病灶均位于腰椎,以L4发病率最高(87.50%).骨破坏灶小而多发,多局限于椎体边缘,病灶周围明显增生硬化,新生骨组织中又有新破坏灶形成,但无死骨形成,椎间盘破坏轻,可伴有椎体小关节损害,少有或无椎旁脓肿形成.脊椎结核以椎体和椎间盘破坏为主,伴有死骨形成,椎旁脓肿和骨质疏松常见.结论 布氏杆菌性脊椎炎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具有特征性表现,与脊椎结核可以作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