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目的探讨95例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分析我院收治的95例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通过椎弓钉棒固定系统治疗。结果术后伤椎平均高度、Cobb角和CODI指数均明显优于术前;术后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95例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依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症性疼痛5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是最为常见的代谢性骨病,是以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骨的微结构退化,骨密度减低,海绵骨骨小梁数目减少,骨髓腔增宽,骨强度减弱,从而荷载功能减弱,产生腰背、四肢疼痛。主要表现为局限性疼痛、畸形和骨折,而以骨痛及所致功能受限为临床最常见症状,疼痛多见于胸段及下腰段,一般与疏松程度平行,在登楼、体位改变以及震动时可使疼痛加重,最典型的是翻身痛、起坐痛和某种体位的静息痛。  相似文献   
13.
幼儿巨大尖锐湿疣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尖锐湿疣又称性病疣、生殖器疣,好发年龄为16~35岁,以20~24岁发病率最高,婴幼儿发病少见,现将我科所见的1例报道如下:婴儿,女,1岁7个月,因发现外生殖器巨大菜花状赘生物2月余就诊,患儿之母于2个月前无意中发现患儿外阴部有数个黄豆大赘生物,似菜...  相似文献   
14.
股骨头坏死是由于不同病因破坏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所造成的最终结果,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其治疗方法多样,同一期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不同的治疗。我院2000—2009年采用旋股外动脉升支髂骨瓣移植治疗早中期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伤椎固定与微创跨节段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7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8例采用经伤椎固定手术治疗者为观察组,34例采用微创跨节段固定手术治疗者为对照组,均经12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2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前椎体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两者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等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伤椎固定手术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具有效果好、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颈前路钢板在颈椎骨折脱位脊髓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重度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9例重度颈椎病患者行手术治疗,前路手术8例,后路手术20例,分期后路-前路联合手术1例。比较手术前后JOA评分并计算术后3、6、12、24个月及末次随访的改善率,定期复查MRI了解脊髓神经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50(36.5±4.0)个月。JOA评分:术前6.1分±2.1分;术后3个月为6.5分±2.4分,改善率为4%±2%;术后6个月为7.1分±3.2分,改善率为9%±4%;术后12个月为10.7分±3.5分,改善率为42%±15%;术后24个月为11.3分±3.6分,改善率为48%±18%;末次随访时为11.9分±3.8分,改善率为53%±17%。末次随访优2例,良18例,可9例。定期复查MRI可见手术节段脊髓减压充分,椎管通畅程度进行性好转。结论重度颈椎病手术治疗有效,但脊髓神经功能恢复难以达到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三种手术入路方式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将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77例按照手术入路方式分为三组,A组(25例)患者接受膝正中入路手术治疗,B组(29例)患者接受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C组(23例)患者接受双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并对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临床疗效和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三种入路中以双侧入路手术时间最长,且术中出血量最多,三种方法不良反应率均较低,且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术后总优良率为87.0%,显著好于A组(P<0.05),但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侧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最佳,但存在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大的弊端,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9.
对于单节段的脊柱创伤、肿瘤或结核病例 ,由于复位、减压及固定技术的进步 ,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但对多节段的胸腰椎体结核、严重骨折治疗上则有一些难度。自 2 0 0 0年 2月~ 2 0 0 3年 5月收治了上述疾病患者 12例 ,采用中华长城内固定系统 (CGWS)作前路固定 ,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 ,男 8例 ,女 4例。年龄 2 2~ 5 1岁 ,平均 39岁。其中结核 9例 ,创伤 3例。术前常规摄胸腰椎X线片及CT、MRI检查 ,确认导致脊髓压迫或损伤的致压物来自硬膜前方的结核病变组织、椎体碎骨块及椎间盘等。手术前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前路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爆裂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不稳定爆裂性胸腰椎骨折患者3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前路组和后路组,每组16例,前路组给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后路组给予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程度、Cobb丢失角度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前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后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程度、Cobb丢失角度明显低于后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均有所改善,均达到功能恢复。结论采取前路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不稳定爆裂性胸腰椎骨折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具体病情个体化治疗,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促进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