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颈椎骨巨细胞瘤(GCT)的临床特点、肿瘤切除方式及预后。方法手术治疗23例颈椎GCT,依据脊柱肿瘤WBB分期,采取椎体次全切除3例,矢状位切除5例,附件切除1例,全脊椎切除14例。脊柱重建方式采取单纯自体髂骨植骨和颈前路钛板、钛网植骨内固定或前后联合内固定加植骨融合。18例患者术后配合局部放疗。结果1例C1-2椎体、附件GCT患者在术后出现神经症状加重,术后10d因呼吸、循环系统衰竭死亡。22例获得3年~10年4个月的随访,患者术后颈部疼痛症状消失,神经根刺激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术后3个月患者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平均有1—2个级别的改善。植骨全部融合。内固定融合良好,未见脊椎失稳现象。椎体次全切除组复发3例;矢状位切除复发2例,而全脊椎切除组仅1例于术后4年复发。随访期内死亡4例,均为复发病例,1例行翻修手术后6个月出现肺部转移,13个月时死于肺部感染;另有3例均因肿瘤复发最终导致高位瘫痪、全身器官衰竭死亡。结论颈椎GCT是一种良性侵袭性或低度恶性肿瘤,手术治疗应在尽可能保留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实施扩大范围的肿瘤切除术。全脊椎切除结合术后辅助放疗能明显降低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跟骨穿刺减压治疗跟骨高压症李云升,李开贤,杨墨松1990年以来,我院利用跟骨穿刺减压治疗跟骨高压症病人28例,37足,疗效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28例中,男16例,女12例,双侧9例,单例19例。年龄45~75岁。病史1个月~15年。X线片示...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经乳突下-颌下联合入路行寰椎侧块肿瘤切除术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5月,采用乳突下-颌下联合入路行肿瘤切除术治疗8例寰椎侧块肿瘤患者,男4例,女4例;年龄19~61岁,平均40.3岁;肿瘤位于左侧侧块6例,右侧侧块2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枕颈部疼痛,7例伴头颈歪斜、颈部旋转活动受限,3例伴眩晕,3例伴吞咽不适或吞咽异物感,2例伴四肢麻木、乏力,1例伴患侧肢体乏力.肿瘤类型:骨软骨瘤3例,骨母细胞瘤、骨巨细胞瘤、浆细胞瘤、软骨肉瘤、嗜酸性肉芽肿各1例.肿瘤切除后所有病例均一期行后路枕颈内固定.浆细胞瘤、骨巨细胞瘤、软骨肉瘤患者术后4~8周接受局部放疗.结果 手术显露良好,肿瘤顺利切除,无椎动脉损伤、神经损伤及感染并发症.术后局部疼痛缓解,3例伴咽部不适症状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随访8~72个月,平均46个月.1例软骨肉瘤患者于术后14个月局部复发,术后39个月死于高位瘫痪、呼吸及循环衰竭;1例浆细胞瘤患者定期行骨髓穿刺,未发现异常改变;其余患者未见复发.结论 手术切除治疗单侧寰椎侧块肿瘤,采用经乳突下一颌下联合入路较为理想,该入路显露充分,可游离保护患侧椎动脉,有助于寰椎侧块肿瘤的彻底切除,并可避免经口腔入路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TSRH-3D在高位骶骨肿瘤切除、腰椎骨盆重建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经前后联合入路或腰骶椎后路手术治疗61例高位骶骨肿瘤患者。肿瘤切除方式:L5~S1椎节切除4例,L5-S2椎节切除7例,全骶骨切除17例,骶骨部分切除33例。肿瘤切除后应用TSRH-3D系统进行腰椎骨盆重建,并给予相应的放疗与化疗。结果术中出血量500—6000(2700±800)ml。手术时间150~380(220±80)min。未出现手术相关的死亡。61例均获随访,时间3~50(18±15)个月,近期疗效均较满意。腰骶部疼痛均减轻或缓解,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2例出现一侧髂骨螺钉断钉,7例出现排尿困难,4例出现脑脊液漏,2例切口延期愈合,复发7例,因肿瘤复发转移出现全身衰竭死亡3例。结论TSRH-3D腰椎骨盆重建系统安装方便,手术操作容易,创伤小,对脊柱的稳定性破坏小,便于植骨,容易获得植骨融合而达到长期稳定的效果,适合在高位骶骨肿瘤切除和腰椎骨盆稳定性重建中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