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0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有限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是仅次于磨损介导的无菌性松动的失败因素之一,其发生率在初次置换病例组达2%-11%,而在翻修病例高达25%,再脱位的病例中有1/3需要行翻修手术,其中仅有60%获得稳定。髋臼杯位置不良一直是被关注的问题,因为它是假体活动范围、脱位风险、磨损及松动的主要影响因素。目前,优化髋臼杯的位置来最小化脱位发生率仍主要依赖于临床经验。回顾性临床研究将杯颈撞击视为脱位,其差异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膝内侧髌股韧带(MPFL)重建术中股骨隧道定位变化对移植物等距特性的影响。方法 取10具正常成年人新鲜膝关节标本,分辨出MPFL股骨端及髌骨端止点中心O,分别在股骨止点上取收肌结节中点(A)、股骨止点的近点(B)、中点(C)、远点(D)以及股骨内上髁中点(E)5个测试点,测量膝关节屈曲0°、30°、60°、90° 、120°时各测试点长度的变化。结果 比较各测试点的长度变化发现,其中收肌结节(A)、股骨止点的近点(B)这两点长度变化较小,且最大值均不超过3 mm。其中对AO和BO进行两两比较,发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MPFL重建时应尽量以其股骨端止点的上缘(即近点)为中心建立隧道,根据需要可适当向收肌结节侧偏移。  相似文献   
13.
带线锚钉治疗急性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带线锚钉技术治疗急性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采用采用5.0 mm Twinfix带线锚钉治疗33例急性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患者,男18例,女15例;年龄28~72岁,平均49.3岁;伤后至手术时间2~7 d,平均3.5 d.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2例,摔伤11例,运动创伤9例,无明确外伤病史1例.采用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临床评估为术后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优良率、随访时X线检查和膝关节活动度,对带线锚钉技术治疗急性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6.5个月.除1例患者出现锚线异物反应,经手术处理后创口顺利愈合;其余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术后6个月随访摄X线片显示髌骨均骨性愈合.术后半年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27.3±2.3)分,优28例,良5例,优良率100%.术后膝关节稳定,术后第3天活动度,伸4.2°±2.1°,屈79.5°±12.4°;术后1个月,伸2.7°±2.0°,屈107.8°±17.2°;术后6个月,伸-2.5°±2.1,屈122°±5.3°.股四头肌肌力5级,无膝前疼痛及其他并发症,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带线锚钉技术治疗急性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术后患者能够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且不需二次手术的优点,其为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患者治疗提供一种可靠的选择.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and clinical effects of suture anchors technique for acute distal avulsion fracture of patella. Methods From January 2007 to July 2009, 33 patients(18males and 15 females, ranging from 28 to 72 years, with an average of 49.3 years) were treated with the suture anchors technique. The average time from injury to surgery was 3.5 days(2 to 7 d). Injury reason: traffic accident in 12 cases, injured in daily life in 11 cases, sports injury 9 cases, no clear trauma history in one case. The Bostman evaluation system, follow-up X-ray, and knee mobility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suture anchors technique. Results All patients obtained the follow-up and the average time was 16.5 months(12 to 23 months ). One patient suffered foreign body reaction, and his wound healing was good after operation. The remaining patient wound healing was good. No complications were found in all patients,such as popliteal fossa artery, tibial nerves or peroneal nerve complication. Bostman patella fracture functional score 27.3±2.3 points at the sixth months follow up, 28 cases were rated as excellent, 5 cases were good, and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was 100%. Six months later, X-ray showed bone healing, knee activity recovered well. The Range of Motion was extension for -2.5°±2.1° and flexion for 122°±5.3°. Conclusion Suture anchors fixation in treatment of acute distal avulsion fracture of patella has a good efficacy, safety and reliability advantages, and without the second operation. This technique provides an alternative in lower pole patella fracture.  相似文献   
14.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损伤是临床常见的韧带损伤,常合并膝关节后外侧角(posterolateral corner,PLC)损伤,造成明显的膝后向不稳定和外旋不稳定。  相似文献   
15.
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松解治疗膝关节伸直型僵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膝关节伸直型僵直是膝关节或膝关节周围创伤、炎症或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治疗十分棘手。传统的Thompson股四头肌成形术创伤大、并发症多,现逐渐被微创的方法所替代。目前国内外采用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粘连报道较多,但单纯采用关节镜治疗膝关节伸直型僵直手术时间长,且不能解决股中间肌与股骨间粘连和股中间肌挛缩的问题。自2002年4月至2006年4月,作者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松解治疗膝关节伸直型僵直26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闭孔外肌及其覆盖区髋关节囊的解剖特点,探讨髋关节屈曲内旋下闭孔外肌对髋关节的稳定作用.方法 取10具20侧甲醛液固定的成人尸体髋标本,左侧10髋解剖出闭孔外肌,屈曲内旋时触摸体会股骨头对闭孔外肌的膨顶;裸露闭孔外肌区的髋关节,分别测量髋关节屈曲30°、60°、90°和各屈曲角度加内旋15°时股骨头软骨面超出髋臼唇的距离;右侧10髋解剖出髋关节囊,测量后方关节囊各部厚度,观察坐股韧带走行.结果 闭孔外肌是紧贴髋关节囊后下部的唯一肌肉,在髋屈曲内旋时股骨头膨顶闭孔外肌;随着屈曲角度的增大,膨顶程度(后脱位倾向)也加大,同一屈曲角度下内旋比不内旋膨顶程度大.髋后方关节囊的厚度具有不均一性,较薄弱的两部处在闭孔外肌区,坐股韧带主干未经过闭孔外肌区,闭孔外肌区是髋后方关节囊的相对薄弱区.结论 闭孔外肌是髋关节囊后下部唯一的动力抵挡,易诱发后脱位的髋屈曲内旋体位下,抵挡股骨头脱位的主要有闭孔外肌和此肌覆盖区的关节囊,但此区关节囊相对薄弱,因此在全髋置换后应对闭孔外肌进行修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采用开链运动(OKC)、闭链运动(CKC)与有限OKC加CKC相结合的运动康复效果。 方法 选择单侧ACL断裂并已行ACL解剖重建手术患者94例,按数字表法分为OKC组(采用OKC康复方案治疗)、CKC组(采用CKC康复方案治疗)和联合训练组(采用有限OKC加CKC相结合的康复方案治疗),其中OKC组33例,CKC组30例,联合训练组31例。术前3组患者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KT-1000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比较3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IKDC评分、KT-1000值及主动、被动关节活动度差值。 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IKDC评分及其KT-1000值和主动、被动关节活动度差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OKC组、CKC组和联合训练组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分别为(87.00±4.79)、(83.67±3.55)和(86.71±3.62)分,IKDC评分分别为(89.45±4.79)、(86.40±3.76)和(88.58±3.60)分;主动活动度差值分别为(10.06±2.06)、(7.73±1.41)和(8.10±1.35)°;被动活动度差值分别为(9.76±2.26)、(7.87±1.89)和(8.39±1.62)°;KT-1000值分别为(1.99±0.30)、(1.05±0.26)和(1.02±0.24)mm。3组患者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IKDC评分、主动活动度差值、被动活动度差值、KT-1000值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OKC组、CKC组和联合训练组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分别为(91.33±5.68)、(91.23±5.48)和(92.00±4.40)分;IKDC评分分别为(93.45±4.35)、(92.40±3.96)和(93.18±4.61)分;主动活动度差值分别为(5.33±1.73)、(3.20±1.45)和(3.52±1.03)°;被动活动度差值分别为(4.45±0.94)、(4.03±1.27)和(3.90±1.01)°;KT-1000值分别为(2.13±0.36)、(1.11±0.21)和(1.12±0.26)mm。3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IKDC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主动活动度差值、被动活动度差值、KT-1000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OKC组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IKDC评分与联合训练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主动活动度差值、被动活动度差值、KT-1000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C组在Lysholm膝关节评分、IKDC评分、主动活动度差值、被动活动度差值、KT-1000值方面与联合训练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取有限OKC加CKC相结合的康复训练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功能恢复的一种安全、可靠的康复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8.
Hoffa骨折为股骨髁冠状面骨折,是一种临床相对罕见的骨折,属于AO分型的B3型^[1].相对于外髁骨折、股骨内髁后部冠状面骨折更加少见。对于这种骨折,国内外文献报道很少,对其诊断和治疗的认识也存在不足。本院自2001年1月到2008年5月共收治8例,均采用单入路空心钉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髋后方关节囊的解剖特点及胶原纤维的分布差异,探讨能保留最佳力学强度的髋后方关节囊切开线。方法采用10个(2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髋标本,男6个,女4个;年龄28~64岁。右侧10髋解剖出髋后方关节囊,将其划分为3区(Ⅰ~Ⅲ区)9部(ⅠA~C、ⅡD~F、ⅢG~J),测量髋后方关节囊各部厚度,观察坐股韧带走行。左侧10髋选取5髋对其较厚的Ⅰ区和Ⅱ区进行Masson染色观察和胶原纤维含量分析。采用自愿捐赠的冰冻新鲜尸体标本2髋与固定标本比较,设计最佳的切口线并临床应用。结果各部髋后方关节囊厚度分别为:ⅠA(2.30&#177;0.40)、ⅠB(4.68&#177;0.81)、ⅠC(2.83&#177;0.69)、ⅡD(2.80&#177;0.79)、ⅡE(4.22&#177;1.33)、ⅡF(2.50&#177;0.54)、ⅢG(1.57&#177;0.40)、ⅢH(2.60&#177;0.63)、ⅢI(1.31&#177;0.28)mm,具有不均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G部ⅢI部的平均厚度较ⅠB部和ⅡE部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较薄弱的两部在Ⅲ区,坐股韧带主干经过较厚的ⅠB部和ⅡE部。Masson染色可见ⅠB和ⅡE部的绿色面积明显较Ⅰ、Ⅱ区其余4部大。各部胶原纤维含量分别为:ⅠA20.34%&#177;5.14%,Ⅰ B48.79%&#177;12.67%,ⅠC 19.87%&#177;5.21%,ⅡD 17.57%&#177;3.56%,ⅡE46.76%&#177;11.47%,ⅡF28.65%&#177;15.79%;各部胶原含量亦具有不均一性(P〈0.01),ⅠB部和ⅡE部与其余4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鲜冰冻标本的厚度和坐股韧带分布特点经观察与固定标本无明显差别。在标本上设计并应用包括大部坐股韧带主干且连带部分臀小肌束的髋后方关节囊切开线。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扩大后路软组织修补虽不断深入研究和发展,但术后脱位率仍未完全消除;优化关节囊切开线,保留最佳力学强度部分,使坐股韧带发挥其固有生物力学功能,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金属对金属大头(ASRTMXL)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和临床体会,以及该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采用金属对金属大头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37例(39髋)髋关节疾患,男24例,女13例;年龄43~75岁,平均58.5岁。其中股骨头坏死14例、骨性关节炎2例、新鲜股骨颈骨折18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3例。结合手术前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检查、Harris评分及X线分析,对金属大头全髋的临床应用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患者伤口均Ⅰ期临床愈合,无早期并发症发生。37例(39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9个月,平均16.5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关节假体位置良好,肢体长度及股骨偏心距基本恢复正常。髋关节活动度得到大幅改善,前屈由(20.1±8.2)°增加到(85.7±9.8)°(t=32.86,P0.01),外展由(10.2±4.4)°增加到(41.5±9.1)°(t=19.34,P0.01),内收由(16.3±8.8)°增加到(40.3±10.4)°(t=11.00,P0.01),外旋由(12.3±5.2)°增加到(42.0±7.7)°(t=19.96,P0.01),内旋由(3.4±1.1)°增加到(23.0±9.8)°(t=12.41,P0.01)。Harris髋关节评分从术前(39.3±5.6)分提高到最后随访的(91.4±10.3)分(t=27.75,P0.01)。结论:金属对金属大头全髋假体设计具有臼杯变形小、磨损率低、活动范围大、脱位发生率低等特点。其为治疗术后活动量要求较高的髋关节疾病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关节炎、股骨颈骨折、髋发育不良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价值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