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腰椎棘突间Coflex固定治疗L4~5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伴轻度不稳的疗效。方法该院于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采用Coflex固定收治了18例L4~5腰椎管狭窄症伴轻度不稳患者,行椎管减压或加髓核摘除术后行Coflex固定。术后3、12个月随访时行腰椎正侧位、屈伸动力位X线检查,测量L4~5及L3~4节段活动度、L4~5椎间隙后缘高度,选用JOA和VAS评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手术时间(72±14.6)min;出血量(56±25.4)mL;VAS评分和JOA评分术前与术后VAS、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12个月随访L4~5节段活动度(ROM)、L4~5椎间隙后缘高度(PDH)显示术前与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3~4活动度各时间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flex固定治疗L4~5椎管狭窄症伴轻度不稳,短期疗效良好,在稳定病变节段同时能减轻相邻运动节段应力防止其继发退变。  相似文献   
52.
腰骶椎前路螺旋笼在椎弓峡部裂模型上的生物力学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制成近似临床腰骶椎峡部裂的病理模型,定量测试前路螺旋融合笼(AFC)对该模型的稳定效果。方法 使用4具人尸腰骶椎骨制成空白运动节段标本,用线锯锯断椎弓峡部法制成峡部裂模型标本,再分别用单纯骨块、AFC置入模型标本椎间隙以固定该节段,测试以上4种状态下节段标本的应变、位移、刚度。结果 该模型标本较对照空白标本刚度显著下降,AFC固定后刚度显著增加。结论 (1)该峡部裂模型基本符合本试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53.
目的比较棘突间非融合弹性内固定术(coflex system)与后路椎间融合固定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接受coflex治疗患者45例,男22例,女23例,年龄29~70岁;接受PLIF治疗患者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31~75岁。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进行疼痛功能评分和临床疗效评价;摄腰椎正侧位和动力位片,测量椎间隙高度,手术节段活动度及邻近上下节段活动度。结果手术时间coflex组(66.8±4.8)min,PLIF组(117.8±7.2)min;术中出血coflex组(78.9±7.4)mL,PLIF组(134.2±11.3)m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及末次随访coflex组VAS、ODI、JOA评分与PLI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手术节段(L4~5)活动度coflex组(7.47±1.66)°,PLIF组(1.07±0.53)°;邻近节段L3~4、L5S1活动度,coflex组(10.42±2.19)°、(8.07±1.68)°,PLIF组(11.86±2.88)°、(9.12±2.0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coflex组有2例腰痛,1例下肢麻木;PLIF组有3例腰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融合动态稳定技术可以在创伤小、并发症少的前提下取得与融合术同样的临床疗效,并且由于植入后对邻近节段的应力小,减少了邻近节段的退变和复发可能,可以替代腰椎融合术治疗轻中度的腰椎退行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