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7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62篇
综合类   87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5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Na+YAG激光治疗小儿鼻出血24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2.
索拉非尼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中自噬的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分子靶向药物索拉非尼在体外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_2增殖抑制过程中自噬的表达及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以吖啶橙染色荧光显微镜对自噬进行定性观察;cell counting kit-8检测活性氧(reactiveoxygen species,ROS)抑制前后HepG_2细胞成活率的变化;RT-PCR检测自噬基因Beclin-1表达的变化。Western印迹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的变化: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胞内二氯荧光素DCF的荧光强度。结果:索拉非尼对肝癌细胞HepG_2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索拉非尼可诱导肝癌细胞HepG_2产生自噬及ROS,自噬在基因及蛋白水平表达均增加;抑制ROS的产生可减少索拉非尼诱导的肝癌细胞HepG_2自噬的表达量,自噬的抑制增强了索拉非尼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结论:ROS参与索拉非尼诱导肝癌细胞HepG_2的自噬表达,索拉非尼在抑制肝癌细胞自噬过程中自噬可能起到保护作用,抑制自噬可能为提高进展期肝癌病人索拉非尼分子靶向治疗敏感性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羟基脲对不同p53状态肝癌细胞的GADD45β诱导差异及可能调控机制.方法 转染p53全序列建立Hep3B+p53;体外合成GADD45β近端启动子序列群(-618~-314),构建荧光素表达质粒,转染肝癌细胞株HepG2、Hep3B和Hep3B+p53;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比较羟基脲对GADD45β表达诱导及其近端启动子活性影响差异;比较对DNA合成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抑制差异;通过Caspase-3的表达变化测定凋亡的发生和发展.结果 羟基脲对Hep3B中GADD45诱导并不明显,转染p53全基因序列后,Hep3B+p53对羟基脲的敏感性明显增加,并呈现出剂量-效应的正相关.荧光素分析提示羟基脲作用Hep3B+p53后的启动子核转录因子( NF)-κB( -618/+6)和E2F-1(-470/+6)活性较Hep3B明显增强约1.1倍和0.8倍.羟基脲能够更加明显地抑制Hep3B+p53的DNA合成能力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10 mmol/L羟基脲对Hep3B+p53DNA合成抑制率达到37.15%,对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抑制率达85.29%,与Hep3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羟基脲作用后Hep3B+p53的Caspase-3能够迅速地启动凋亡的发生和发展.结论 p53对核糖核苷酸还原酶抑制性化疗药物对肝癌细胞的GADD45诱导起重要作用,增强转录调节因子的表达水平是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4.
目的 分析2005~2008年安徽省12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螺情调查结果,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对各监测点钉螺孳生环境与可疑环境进行调查,并运用GPS定位仪对查螺航迹、螺点和钉螺面积进行测定,比较4年各项螺情指标.结果 近4年有10个监测点,25个环境查出116 hm2阳性螺面积,占实有钉螺面积的11.2% 各监测点活螺密度和阳性螺密度升降幅度不一.结论 应用GPS提高了螺情统计指标的精确性,各监测点螺情依然严重,应加强控制钉螺措施,提高药物灭螺质量.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门静脉(门脉)高压患者脾切除门奇静脉离断术(脾切断流术)后再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平均时间、内镜下食管和胃静脉曲张的分类特点及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病率。方法:19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出血患者分为脾切断流术后再出血组(40例)和未行手术组(150例),统计手术患者术后至首次出血的平均时间间隔,每组患者分别行内镜检查,观察并对比其曲张静脉的分型特点及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生率。结果:脾切断流术后再发出血时间平均为24个月,再出血患者内镜皆提示存有食管和(或)胃静脉曲张,2组患者内镜下的曲张静脉分型构成比有明显差异,脾切断流术者以单纯食管静脉曲张及食管胃静脉曲张(GOV)1型为主,未发现孤立性胃静脉曲张(IGV)1型及IGV2型,60.0%患者存在门脉高压性胃病,其发病率及严重程度均高于未行手术组患者。结论:脾切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近期止血疗效确切,但术后曲张静脉并未有效消退,须强调手术的规范性,并在再出血高发时段定期内镜随访.及时掌握食管胃曲张静脉及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展情况,早期干预治疗,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6.
纵隔肿瘤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绝大多数无症状,本院从1997年至2010年间共手术治疗纵隔肿瘤73例,均经病理确诊,本病多系因其他疾病检查或健康体检时发现,X线胸片、CT是常用的诊断手段,除恶性淋巴瘤外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诊断方法、病灶部位、手术方式、病理结果和预后等.结果 18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治疗,其中8例行局部切除术,1例行肠段切除术,1例行胃大部切除术,3例行乳头部肿瘤切除加括约肌成形术,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理检查证实腺瘤5例、管状腺瘤2例、绒毛状腺瘤2例、管状绒毛状腺瘤2例、错构瘤2例、错构瘤性息肉1例、Brunner腺瘤1例、腺肌瘤1例、纤维瘤病1例、异位胰腺1例;经2~60个月随访,1例死于非相关疾病,1例失访,其余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上腹部不适和上消化道出血是十二指肠良性肿瘤最为常见的症状,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8.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支架分流门脉血液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支架分流(transjugularintrahepaticportasystemicstentshunt,TIPSS)已成为近年来治疗门脉高压症出血的介入性方法之一,其止血、退腹水等近期疗效满意,为门脉高压出血患者等待肝移植前的过度手段.我们对其引起的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作初步报告.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采用TIPSS治疗门脉高压症患者11例,男8例,女3例,平均年龄49岁±8岁(37岁~64岁);均为肝炎后肝硬变;ChildA级1例,B级2例,C级8例;食管中下段曲张静脉…  相似文献   
99.
层次递进法在不同专业中药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药学是中医药院校中医学、中药学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联系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及其他学科的桥梁,是学生学习方剂学等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在中医药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药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的优劣,不仅关  相似文献   
100.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健康观念的转变,患儿家长对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护理纠纷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在护理工作中许多纠纷发生的原因均与护患沟通不到位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为了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做好护患之间的沟通就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