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3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92篇
综合类   137篇
预防医学   32篇
药学   39篇
  1篇
中国医学   53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作者报道对30例不宜开胸手术的下咽癌、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采用非开胸食管内翻拔脱术进行手术切除。其肿瘤位于下咽者4例,食管颈段11例,上胸段8例,中、下段及贲门7例;病变最短1.5cm,最长4.5cm。术后出现颈部吻合口瘘 5例,喉返神经损伤4例。除术后 1例死亡外,均痊愈出院。实践表明:非开胸食管内翻拔脱切除术方法简便、效果较好,术后并发症少,尤适用于高位食管肿瘤及心肺功能不能耐受开胸手术的食管癌患者。作者并对手术技术及并发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02.
肺癌患者肺部念珠菌感染2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03.
洋甘菊挥发油抗炎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动物体内抗炎实验模型等方法研究洋甘菊挥发油的抗炎效果。观察洋甘菊挥发油的体内抗炎作用。结果表明:洋甘菊挥发油各剂量组对蛋清致大鼠足肿胀、棉球植入法致大鼠肉芽增生及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洋甘菊挥发油对急性炎症、慢性炎症及对急性炎症引起的肿胀、渗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洋甘菊挥发油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404.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加外科手术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和毒性反应,同时评价其有效性以及在病期下调率、提高切除率和患者生存率中的作用。方法从1990年1月~2001年1月,对624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其中314例被随机分入术前新辅助化疗组(试验组),行术前化疗2个周期,其中21例行支气管动脉介入化疗,68例接受MVP方案,36例CAP方案,67例EP方案,20例VIP方案,30例Gem+DDP方案,32例NVB+DDP方案,30例Taxol+NVB方案,10例Taxol+DDP方案化疗。化疗结束后施行手术治疗。310例被随机分入对照组的患者,则先行手术治疗。对两组P-N1-2的患者术后均给予50~55?Gy的胸部放疗。结果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有效率为73.57%(231/314),病期下调率为43.63%(137/314),病理组织学完全缓解率为15.92%(50/314)。手术切除率试验组为97.69%,对照组为91.94%。两组手术失血量、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辅助化疗组术后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9.35%、67.46%、34.39%和29.34%,对照组分别为87.53%、51.54%、24.19%和21.64%。试验组术后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安全、有效,能降低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病期,提高手术切除率,改善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05.
代谢酶CYP2D6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背景与目的外源性化合物代谢酶参与环境致癌物在体内的代谢,代谢酶基因多态性被认为与肺癌的易感性相关。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代谢酶细胞色素2D6酶(CYP2D6)基因多态性在四川汉族正常人群和肺癌患者中的分布,以及CYP2D6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检测152例正常人和150例原发性肺癌患者的外周血CYP2D6ch基因型;应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CYP2D6ch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1)CYP2D6ch基因的C和T等位基因在正常人群中分布频率分别为39.5%和60.5%,而肺癌患者中分布频率分别为46.3%和53.7%;两组间C和T等位基因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89)。(2)CYP2D6ch等位基因型C/C、C/T、T/T在正常人群中分布频率分别为18.4%、42.1%和39.5%,而在肺癌患者中分布频率分别为22.7%、47.3%和30.0%,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215)。(3)携带CYP2D6ch非T/T等位基因型的个体患肺鳞癌风险是携带T/T等位基因型的2.084倍(95%CI 1.024~4.244,P=0.043)。(4)携带CYP2D6ch非T/T等位基因型的轻度吸烟者患肺癌风险是携带CYP2D6ch T/T等位基因型轻度吸烟者的2.92倍(95%CI1.087~7.828,P=0.033)。结论CYP2D6ch非T/T等位基因型与肺鳞癌风险升高相关,在轻度吸烟人群中,非T/T等位基凶型与肺癌风险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406.
为了探究冠状动脉斑块发生发展的具体影响因素,研究人员将目光投向了计算流体力学。病理状态下管壁切应力营造促进斑块发生、进展的环境,诱导斑块趋于易损,甚至破裂,增加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以往研究多采用血管内超声或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侵入性成像方法对切应力进行计算评估。近年来,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技术在图像质量上的进步则使基于CT计算管壁切应力与斑块轴向应力成为可能。基于无创影像学斑块检测技术的发展以及多种血管内血流应力的联合评价方式,都将进一步提高CCTA对于斑块转归与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07.
目的:分析研究引起食管癌患者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386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探讨导致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386例患者中发生术后感染的患者共30例,占到了全部手术患者的7.77%,其中60岁及以上的患者共占83.33%(25例),年龄在60岁以下的患者共占16.67%(5例),存在长期吸烟史的患者共占86.67%(26例),无长期吸烟史的患者共占13.33%(4例)。引发肺部感染的患者中,术后反流,共占26.67%(8例),管理不善,共占23.33%(7例),因喉返神经损伤导致的肺部感染占10.00%(3例)。其中无通气功能障碍以及轻度通气功能障碍患者共占16.67%(5例),中度以及重度慢性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患者共占83.33%(25例)。30例患者中共有20.00%(6例)的患者因肺部感染严重而引发呼吸衰竭,2例的患者因治疗无效死亡,死亡率为6.67%。讨论:导致食管癌患者发生术后肺部感染的主要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大小、是否存在吸烟史、进行手术前是否存在通气功能障碍、手术过程中对于呼吸道的管理是否科学规范、术后是否发生胃食反流以及手术过程中是否出现喉返神经损伤等几个方面,因此医护人员应当特别加强对以上方面的管理,降低和避免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整体治愈率。  相似文献   
408.
409.
410.
依据我校的办学优势和国际化医药市场对应用型制药工程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在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通过对制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重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构建适应制药行业发展新要求的新工科专业知识体系,打造一支基础理论扎实、工程技术能力过硬的多学科融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创建符合新工科发展规律的具有我校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