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70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71.
肾移植术后患者因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恶性肿瘤发生率较正常人群明显增高,其中以并发泌尿系肿瘤常见[1].但两肾同时发生不同病理类型肾癌罕见,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TURBT)对膀胱近颈部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颈部膀胱肿瘤 74例 79次 ,并与 10 2例 10 4次其它部位膀胱肿瘤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术后随访 6 8例 72次 ,半年内原处复发 6例次 ,原处复发与肿瘤复发性、数目、大小、部位、病理分级无关。其它部位膀胱肿瘤半年内原处复发 4例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结论 :近颈部膀胱肿瘤仍适合 TURBT。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个体,外周血中巨细胞病毒脱氧核糖核酸(CMVDNA)的变化规律,并评价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免疫抑制治疗个体、健康个体外周血微量CMVDNA的检测,分析CMVDNA与免疫抑制剂浓度的关系;同时对30例患者的连续标本进行配对实验,说明过度免疫抑制可导致微量CMVDNA的出现。结果:健康个体组、环孢素组、FK506组中微量CMVDNA阳性率分别达到0%、42.24%和11.8%,阳性组平均免疫抑制药物浓度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高药物浓度组阳性率明显高于低浓度组(P〈0.05)。配对实验提供了相同的结果。结论:免疫抑制药物浓度影响微量CMVDNA动态的变化,部分反映了个体免疫抑制状态,对指导临床用药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受者体内微嵌合状态与移植肾功能、排斥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对人类性别决定基因SRY扩增的巢式PCR方法,对接受79例男性供肾的女性肾移植患者外周血的微嵌合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总的微嵌合发生率为55.70%(44/79),其中移植后6个月内微嵌合的发生率为35.71%,6~18个月内发生率为46.67%,18个月以上发生率为71.43%.10例患者术后14 d至6个月连续观察发现微嵌合的出现呈波纹式动态变化.嵌合阳性患者的排斥反应发生次数明显少于嵌合阴性患者(P<0.05),但二者血肌酐值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微嵌合阳性患者的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影响本中心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的相关因素并寻找可能预测DGF发生的指标。方法对象为2004年7月至2005年12月在本中心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治疗的150例受者,其中24例发生DGF;对可能影响DGF发生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受者术前透析类型、PRA水平、性别与DGF的发生无关;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发现DGF的发生与受者术后体内容量指标的变化存在线性关系;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提示术后第二个24h的尿量可以判断受者移植肾功能的恢复情况。结论本中心在有效控制DGF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发现移植受者术后体内容量的变化与DGF的发生密切相关;而且术后第二个24h尿量对于预测DGF是否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冬虫夏草提取物抑制大鼠移植动脉硬化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 制备大鼠腹主动脉移植模型,分为4组进行实验:同系对照组供、受者均为Lewis大鼠,生理盐水灌胃60d;同种对照组,以Brown-Norway大鼠(BN大鼠)为供者,Lewis大鼠为受者,生理盐水灌胃60d;低剂量实验组,以BN大鼠为供者,Lewis大鼠为受者,以冬虫夏草提取物(1.5 g·kg-1·d-1)灌胃60 d;高剂量实验组,以BN大鼠为供者,Lewis大鼠为受者,以冬虫夏草提取物(3.0g·kg-1·d-1)灌胃60d.于移植后60 d取移植动脉,HE染色,进行病理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在移植动脉中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受鼠血清中VEGF和PDGF- BB含量.结果 同系对照组移植动脉形态正常;同种对照组移植动脉呈移植物血管病表现,血管内膜显著增厚;2个实验组移植动脉呈内膜炎症改变,内膜厚度与同种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种对照组移植动脉中VEGF和PDGF-BB的表达高于同系对照组(P<0.05);2个实验组移植动脉中VEGF和PDGF-BB的表达低于同种对照组(P<0.05).同系对照组受鼠血清中几乎无VEGF和PDGF-BB;同种对照组血清中VEGF和PDGF-BB浓度高于同系对照组(P<0.05);和同种对照组相比较,2个实验组血清VEGF和PDGF-BB浓度较低(P<0.05).结论 冬虫夏草提取物能明显抑制动脉内膜的增生,可缓解慢性排斥反应所致的移植动脉硬化,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下调VEGF和PDGF-BB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霉酚酸酯对Balb/c小鼠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分化和增殖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免疫耐受诱导机制。方法:取8周龄的SPF级Balb/c小鼠24只,随机分为3组,霉酚酸酯组(MMF组):每只灌胃霉酚酸酯40mg/(kg·d),环孢素组(CsA组):每只灌胃CsA10mg/(kg·d),对照组:灌胃每天予等体积生理盐水。3周后眼眶静脉取血,无菌条件下分离脾脏,制备单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外周血和脾细胞CD4+CD25+Treg细胞,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脾脏Foxp3蛋白的表达。结果:霉酚酸酯组小鼠外周血和脾细胞中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分别为(6.35±0.09)%和(11.62±1.10)%,CsA组小鼠外周血和脾细胞中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57±0.09)%和(5.46±0.75)%,对照组小鼠外周血和脾细胞中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分别为(4.64±0.13)%和(7.61±0.73)%,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霉酚酸酯组小鼠脾脏Foxp3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CsA组小鼠脾脏Foxp3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霉酚酸酯能够明显诱导Balb/c小鼠体内CD4+CD25+Treg细胞的增殖,并能提高Foxp3蛋白的表达,有利于免疫耐受的形成,其免疫抑制机制与CsA不同。  相似文献   
78.
目的 研究吡格列酮对血管移植物慢性病变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制备大鼠腹主动脉移植模型.实验组以Wistar大鼠为供者,SD大鼠为受者,进行腹主动脉移植,术后采用吡格列酮(0.04 g/kg)灌胃8周;同种移植对照组以Wistar大鼠为供者,SD大鼠为受者,进行腹主动脉移植.术后采用牛理盐水灌胃8周;同系移植对照组的供、受者均为SD大鼠,术后采用生理盐水灌胃8周.移植后第8周,取移植腹主动脉段,行HE染色,显微镜F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测量内膜厚度与中膜厚度的比值;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移植动脉绀织中细胞问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浓度.结果 移植后第8周,同系移植对照组的血管内膜无明显变化,同种移植对照组和实验组移植血管组织均呈现出典型的移植相关血管硬化,内膜呈弥漫性向心性显著增生,管腔狭窄,新生内膜见较多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大量成纤维细胞增生,内膜可见少量单核细胞浸润;中膜变薄,内弹力纤维有断裂;外膜见大量单个核细胞,同种移植对照组的病理改变较实验组更加明显.同种移植对照组内膜厚度/中膜厚度比值为1.4140±0.2232,实验组为0.4010±0.091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种移植对照组ICAM-1阳性细胞数为(26.114±1.493)个,实验组为(8.943±1.061)个,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种移植对照组的血清PDGF含量为(1023±27)pg/ml,实验组为(265±100)pg/m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吡格列酮能够延缓移植动脉慢性血管病变的发展,这种作用可能与局部ICAM-1表达下调、血清PDGF浓度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79.
良性前列腺增生并发腹股沟疝同期手术的不同术式比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并发腹股沟疝的同期手术的最佳术式。方法 :对同期手术治疗的4 1例BPH并发腹股沟疝患者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TURP)加疝修补术 2 1例 (第 1组 ) ;耻骨上V形切口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 (SPP)加疝修补术 6例 (第 2组 ) ;下腹部纵行切口行SPP加腹膜前疝修补术 10例 (第 3组 ) ;下腹部纵行切口行SPP加腹股沟斜切口疝修补术 4例 (第 4组 )。结果 :随访 2个月~ 5年 ,第 3组有 3例疝复发 ,其它各组未见疝复发。手术切口感染及其它手术并发症在各组中均未发生。术后住院时间第 1组明显低于其它各组 (P <0 .0 1)。结论 :在BPH并发腹股沟疝的同期手术中 ,疝修补术加TURP应为首选 ,如BPH需开放手术 ,采用耻骨上V形切口行SPP加疝修补术为简单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80.
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治疗wilson's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意义.方法: 2例患者采用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结果: 手术成功,2例存活至今(分别为术后22个月和11个月),且生存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一种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