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41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22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6 毫秒
71.
糖尿病合并感染46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杨乃龙 《广西医学》2000,22(5):1078-1079
感染是糖尿病的常见合并症,也是糖尿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随着抗生素和胰岛素的广泛应用,糖尿病并发感染的病死率虽有下降,但仍占糖尿病死亡原因的第二位(1).我院1990年3月至1999年6月共收治糖尿病患者219例,合并感染46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2.
胰腺干细胞的原代培养及诱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鹏  杨乃龙 《山东医药》2006,46(34):14-15
目的探讨胰腺干细胞分化潜能及骨髓单核细胞对其分化的促进作用。方法化学诱导法和共培养诱导法促使新生儿胰腺干细胞向胰腺β样细胞分化。结果新生儿胰腺具有巢蛋白、细胞角质蛋白阳性的胰腺干细胞。体外诱导可形成胰岛样细胞团。结论人胰腺干细胞能分化形成胰岛样细胞团,骨髓单核细胞对其分化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尿酸对其成骨能力以及对11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1(11β-HSD1)表达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全骨髓体外分离培养健康成年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细胞形态学及细胞表面标志物对其进行鉴定,培养hBMSCs至第3代后分别以完全培养基(含体积分数10%FBS、1%双抗、89%低糖DMEM)为空白对照组、以成骨培养基(含10-8mol/L地塞米松、50mg/L维生素C、10-2mol/Lβ-甘油磷酸钠的完全培养基)和尿酸干预成骨培养基(分别含0.2、0.4、0.8mmol/L尿酸的成骨培养基)为条件对照组进行培养和诱导。培养诱导14d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用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染色进行成骨细胞鉴定,用11β-HSD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RT-PCR技术检测各组11β-HSD1 mRNA的表达。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胞表面标志物CD44表达阳性,CD34表达阴性。成骨培养基和各尿酸干预成骨培养基诱导的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染色均为阳性,钙结节数量随尿酸浓度增高逐渐增多(P0.05)。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各组细胞胞质均可见棕黄色阳性染色颗粒.病理图象分析软件测定11β-HSD1含量结果显示随尿酸浓度增高,成骨能力增加,光密度值逐渐减少(P0.05)。RT-PCR结果显示各组细胞均有11β-HSD1 mRNA表达,随尿酸浓度增高和成骨能力的增加,11β-HSD1 mRNA表达逐渐减少(P0.05)。结论尿酸能促进hBMSCs向成骨细胞增生和分化,具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尿酸通过下调11β-HSD1 mRNA的表达促进h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74.
75.
背景:尿酸作为一种内源性的抗氧化剂,其抗氧化、抗DNA损害作用及发挥神经元保护作用近年受到关注。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尿酸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神经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纯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取扩增3代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用含0(对照组)、0.2,0.4,0.8 mmol/L浓度尿酸的预诱导液诱导24 h,再用含0(对照组)、0.2,0.4,0.8 mmol/L浓度尿酸的诱导液诱导1 h后行尼氏体染色,2 h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内巢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表达。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诱导后,细胞胞体收缩,形成突起并形成连接。细胞胞质中存在蓝色颗粒状的尼氏体,含不同浓度尿酸的诱导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 0.05),而且随着尿酸浓度增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表达率逐渐增加(P < 0.05)。含不同浓度尿酸的诱导组巢蛋白阳性表达率较对照组降低(P < 0.05),诱导4 h后,细胞脱落明显。在体外一定时间内,尿酸能够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且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76.
背景: 近几年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来源匮乏及免疫排斥等问题.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诸多优点可能成为间充质干细胞新的来源.目的: 分析总结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诱导分化的研究进展.方法: 由该论文的研究人员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3/2009有关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性质及诱导分化的文献,检索词"mesenchymal stem cells,placenta",共检索到180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排除重复性研究.所选用的41篇文章中,3篇为综述,其余均为临床或基础实验研究.结果与结论: 与研究比较多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比,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因具有免疫原性低、取材方便、无侵入性操作、无伦理道德限制、分化潜能大、增殖能力强、易于工业化制备等特点,成为再生医学的重要细胞来源和最具临床应用前景的功能干细胞.  相似文献   
77.
人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数量和取材都有限,而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则相反,目前已成为再生医学的重要细胞来源和最具临床应用前景的功能干细胞。 目的:比较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和人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及生物学性状的差异。 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人胎盘组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别加入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LG-DMEM 培养液,待细胞汇合至90%后消化传代。分别取第3代的人胎盘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按1×106 浓度接种,当细胞达70%~80%融合时,换成成脂细胞诱导分化培养液,诱导16 d。 结果与结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成贴壁生长、形态均一的成纤维样细胞梭形外观,但后者体积略小。两种细胞均高表达CD29、CD44,不表达CD34、CD106。二者均可分化为脂肪细胞。可见,从胎盘和骨髓中培养出的间充质干细胞在细胞形态、生长特性等方面基本相似,在体外均可有效扩增并成脂肪分化,均可作为组织工程的另一成体干细胞来源,而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8.
林鹏  杨乃龙  陈红 《山东医药》2006,46(25):35-36
对268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采取多次多成分胰岛素注射治疗,治疗中检测其五点血糖,五点血糖稳定在理想水平的胰岛素量为终剂量,分析睡前胰岛素(NPH)终剂量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性;检测其中119例患者治疗前五点血糖,分析HbA1c与五点血糖的关系。结果HbA1c〉9.3g/L时,其与NPH终剂量明显相关(r=0.635,P〈0.01);治疗前五点血糖的总平均值与HbA1c的相关性最好,其次为空腹血糖。认为HbA1c水平对NPH终剂量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可指导T2DM患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9.
背景:常规诱导方法诱导的细胞生长缓慢,数量少,使用生长因子可加快诱导速度,但生长因子价格昂贵限制了它的使用。目的:验证未加生长因子的诱导液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效率。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细胞学观察,于2007-07/2008-02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骨髓来源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患者,均征得患者同意。方法:采用密度梯度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0.1μmol/L地塞米松、10mmol/L β-甘油磷酸钠、50μmol/L维生素C对第3代骨髓间充质于细胞进行诱导,同时设立对照组,不加入诱导剂。主要观察指标:相差强微镜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变化,诱导后经碱性磷酸酶染色和钙结节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结果: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相差显做镜下呈均匀分布生长,形态为长梭形。经成骨诱导7d后培养细胞逐渐汇合呈铺路石状,随着诱导时间的延艮,局部细胞呈重叠牛长,间充质逐渐堆积、间充质中矿盐沉积,形成多个结节,并逐渐融合。培养14d可形成倒置显做镜下可见的褐色点状矿化结节中心;培养21d形成小片状矿化结节,von Kossa法测定可见钙结节争黑色,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为阳性。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易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且增殖快,成骨能力强。  相似文献   
80.
青岛地区成年女性多部位骨密度数据库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乃龙  曲宁  王军  张良岩 《山东医药》2005,45(25):12-13
目的确立青岛地区正常成年女性骨密度(BM D)正常参考范围,建立诊断成年女性骨质疏松症(OP)的多骨骼部位BM D参考值。方法用Cha llenge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868例25~83岁女性腰椎(L2~L4)侧位和左侧髋部(股骨颈、大转子、W ards三角区)6个骨骼区域的BM D,用8种回归模型拟合健康成年女性BM D随年龄的变化,找出最佳拟合方程建立数据库。结果①6个骨骼区域BM D随年龄变化,不同部位骨峰值出现时间不同,腰椎在25~29岁,髋部在40~44岁。②拟合曲线的决定系数(R2)为0.21±0.09(P<0.01)。结论女性45岁后骨丢失加速,应开始监测BM D。本数据库建立为青岛地区成年女性诊断OP提供了可靠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