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28篇
综合类   116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2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41.
目的 观察雌性大鼠尿道括约肌损伤修复过程中内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表达.方法 制作气囊扩张模拟产伤的SD大鼠尿道括约肌损伤模型,分别于损伤后2、4、6、8、14 d处死大鼠取出尿道,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IGF- Ⅰ和Ⅱ的mRNA表达,尿道括约肌无损伤大鼠为对照组.结果 IGF-Ⅰ mRNA在损伤后4、6、8、14 d表达,尤以第8天升高明显(P<0.05);IGF-ⅡmRNA在伤后4、6、8 d表达,以第6、8天升高明显(P<0.05);未损伤组无明显IGF表达.结论 内源性IGF-Ⅰ和Ⅱ参与尿道括约肌损伤修复过程,提示IGF对尿道括约肌损伤具有潜在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原肌球蛋白5(TM5)在膀胱尿路上皮癌(BUC)中的表达,探讨TM5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珐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48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及8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TM5的表达。结果①8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TM5蛋白全部阴性表达,48例膀胱癌标本中,TM5蛋白表达阳性者44例,阳性率为91.6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TM5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等生物学行为显著相关。结论TM5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过度表达,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对新药复方鞘蕊苏颗粒进行急性毒性及长期毒性试验研究,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最大耐受量(MTD)试验测定法对复方鞘蕊苏颗粒进行小鼠急性毒性实验;大鼠长期毒性试验每天灌胃1次,连续8周灌胃给药,处死半数动物,其余动物停药进行恢复期观察2周.观察大鼠饮食、活动、体重、大小便、进食量、外观体征等情况,并进行血液、生化、病理学等检查.结果急性毒性实验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单日两次给药MTD为160g/kg(折合生药量为300g/kg),相当于推荐临床用药量折合生药量1.125g/kg的267倍.长毒试验结果提示,复方鞘蕊苏颗粒高、中、低各剂量组动物均未出现严重中毒表现,受试药与对照组比较,主要表现为对肝脏代谢功能的可逆性影响,对各脏器无病理性器质变化.结论复方鞘蕊苏颗粒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试验未见明显毒副作用,表明在推荐临床剂量下使用该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4.
目的 观察核因子kB诱骗剂-环状哑铃寡核苷酸(CD-ODN)对膀胱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探讨核因子kB环状圈套策略在膀胱肿瘤基因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脂质体介导法瞬时转染CD-ODN及其突变体(CD-ODN-mut)入膀胱癌BIU-87细胞株,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方法检测不同处理组NF-kB活性的改变;MTT法、克隆形成试验检测各组细胞生长抑制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早期凋亡.结果 CD-ODN能明显降低膀胱癌细胞NF-kB活性,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和干细胞克隆形成,使细胞周期阻滞,促进膀胱癌细胞凋亡.结论 CD-ODN可能通过阻断NF-KB信号通路来调控膀胱癌细胞的凋亡和周期,抑制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为膀胱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5.
前列腺癌是目前男性所面临的一个主要疾病,目前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研究的不断深入使得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有了新的认识。现结合近几年各协会提出的诊疗大纲及有关文献,就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磁疗椅对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PPS)的疗效。方法:2005年6月~2007年4月,我院收治ⅢB型CPPS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单用α-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O.2mg/d)(单用组)治疗;另一组并用坦索罗辛(0.2mg/d)和磁疗椅(并用组)治疗,磁疗椅每周2次,每次约30min,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作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结果:所有患者均按要求完成治疗。与单用组比较,并用组NIH—CPSI、疼痛评分、排尿评分、严重程度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磁疗椅对CPPS有显著疗效,且操作简单,患者无明显不适,依从性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E 钙粘素 (E cad)和 β 连环素 (β cat)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5 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E cad和 β cat的表达。 结果 :5 8例中E cad和 β cat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5 0 .0 %和 5 3.5 % ,二者同时正常或异常表达者为 79.3% ,二者表达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1) ,并且二者中至少有一个异常表达者为 6 5 .5 %。E cad和 β cat在Ⅰ、Ⅱ、Ⅲ级肿瘤中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 11.1%、5 2 .9%、78.3%和 2 7.7%、4 1.2 %、82 .6 % ,上述的异常表达率在病理分级间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E cad和 β cat在浅表组、浸润组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2 0 .8%、70 .6 %和 33.3%、76 .5 %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E cad和 β cat正常表达组与异常表达组之间 2年生存率差异分别有极显著性或显著性意义 (P <0 .0 1,P <0 .0 5 )。结论 :E cad和 β cat异常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程度有关 ,可以作为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分期、分级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8.
目的描述正常雌性猪尿道的显微组织结构及其空间构象,为正确理解其控尿机制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取6头正常成年未生育雌性猪的完整尿道,常规固定包埋切片后做Masson’s trichrome染色,观察和描述尿道的显微组织结构和空间构象特点,并运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尿道各组织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全尿道标本的切面上可以清楚地识别尿道横纹肌、平滑肌、致密结缔组织和黏膜等4种基本成分及其特殊的空间构象。横纹肌纤维层呈马蹄形覆盖80%的尿道最外层,在中、远段尿道明显增厚,具有括约肌形态。平滑肌从内到外共有3层,分别是内纵层、中间环形层和外纵层。致密结缔组织分布广泛,并在尿道壁内形成尿道独特空间构象的基本框架和一些特殊结构。结论从尿道独特的空间构象可以看出横纹肌和平滑肌的收缩将使尿道腔缩窄和关闭,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尿道括约肌特殊空间构象的基本框架,黏膜层犹如橡胶衬垫具有密封尿道腔隙的作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能动性相关蛋白-1(MRP-1/CD9)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46例膀胱癌石蜡标本中MRP-1/CD9和HIF-1α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膀胱癌组织中MRP-1/CD9和HIF-1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5%和43.5%。MRP-1/CD9阳性表达率在复发肿瘤中及随病理分级升高而下降(P<0.05),但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HIF-1α的阳性表达率在复发肿瘤中及随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升高而升高(P<0.05)。MRP-1/CD9和HIF-1α的阳性表达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MRP-1/CD9和HIF-1α的表达可能是判断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Cyclin D1、p27、ki-67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2例BTCC和8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Cyclin D1、p27、ki-67的表达。结果CyclinD1及ki-67在BTC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而p27的表达低于正常对照,且均与膀胱肿瘤的分级分期相关。结论Cyelin D1、p27、ki-67的表达可能与BTCC的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