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1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61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14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62篇
内科学   234篇
皮肤病学   21篇
神经病学   43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9篇
外科学   116篇
综合类   536篇
预防医学   205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173篇
  2篇
中国医学   193篇
肿瘤学   3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胃瘫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胃瘫综合征(PGS)发生的病因、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193例,术后出现PGS 9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发生时间、恢复时间和诱发因素。结果年龄≥65岁、术后低蛋白血症和术后使用镇痛泵是PGS的高危因素。经非手术治疗,PGS在术后6周内一般可以恢复。结论对老年患者需慎用术后镇痛。胃瘫治疗需综合处理,胃镜刺激有助于PGS的治疗,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82.
方法:干燥的三七(4.5kg)用热甲醇(60℃)提取3次,提取物真空浓缩得残余物825g。进一步用正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提取、分配,得正己烷提取物(29.3g)、乙酸乙酯提取物(15.8g)、正丁醇提取物(522g)。正己烷和乙酸乙酯提取物上硅胶柱层析(正己烷-乙酸乙酯=6:1,洗脱),得10部分。每部分反复用硅胶柱层析,HPLC和制备TLC纯化,得到化合物1~20、22和23。正丁醇提取物上硅胶柱层析(氯仿-甲醇=100:1洗脱)分离得到化合物21。1为新化合物,2~23为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83.
目的以五水头孢唑林钠和头孢唑林钠随机对照治疗急性皮肤、软组织感染,评价五水头孢唑林钠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36例患者接受五水头孢唑林钠2g静脉滴注,每日2次;136例接受头孢唑林钠2g静脉滴注,每日2次,疗程7~14d。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2.1%、60.3%(P<0.05)与94.1%、83.8%(P<0.05)。两组的细菌阳性率、清除率分别为82.4%、88.2%(P>0.05)和92.9%、90.0%(P>0.05)。临床分离的致病菌株对五水头孢唑林钠、头孢唑林钠、头孢克洛、阿莫西林和环丙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96.5%、91.3%、93.1%、69.0%和70.7%;五水头孢唑林钠与头孢唑林钠、头孢克洛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与阿莫西林和环丙沙星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和0.73%(P>0.05)。结论五水头孢唑林钠治疗皮肤、软组织细菌感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4.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HPLCMS/MS)联用法测定人血浆中二甲双胍浓度的方法。方法:血浆样品经乙腈沉淀蛋白质后,用HPLC—MS/MS法测定二甲双胍浓度。甲醇-乙腈10mmol/L乙酸铵溶液(20:20:60)为流动相,流速为0.2mL/min;采用大气压化学电离源,以多离子反应监测(MRM)方式进行正离子检测,二甲双胍和内标苯乙双胍的定量分析离子对分别为m/z 130.2→71.0和m/z 206.1→59.9。结果:血浆样品中二甲双胍线性范围为2.0~2000μg/L(n=7,r=0.9996),最低定量限为2.0μg/L。低、中、高(10、500、1500 μg/L)3种浓度的日内RSD分别为4.65%、2.84%和3.41%(n=5);日间RSD分别为7.96%、3.98%和4.77%(n=5);准确度为95.9%、97.4%和89.90%(n=5)。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准确,可用于人血浆中二甲双胍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85.
ICU死亡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目前重症监护病房(ICU)死亡患者的相关情况,更好地为制订ICU患者收治标准及其他法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4年12月2015例死亡患者病历资料。结果 2015例死亡患者,其中ICU死亡367例(ICU组),非ICU死亡1648例(非ICU组),ICU组平均年龄小于非ICU组。死亡原因前三位ICU组为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创伤,而非ICU组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平均住院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CU组平均住院费用高于非ICU组(P〈0.01),剔除24h内死亡患者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ICU组中成年人占绝大多数,70-79岁患者比率最高。创伤为ICU组青年患者主要死亡原因,而老年患者呼吸系统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为主要死亡原因,且随年龄增长有增高的趋势。结论 呼吸系统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为ICU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年轻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为创伤。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lrigl基因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检测36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癌组织、相应的癌旁组织和远癌组织中lriglmRNA的表达情况.PCR产物经凝胶电泳,比较3种组织中ragl与GAPDH条带的灰度值之比,半定量分析Irigl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36例食管癌组织中有15例(42%)lriglmRNA检测到阳性表达,21例(58%)lriglmRNA表达缺失,其阳性表达率低于相应的癌旁组织(92%)和远癌组织(100.0%,P〈0.05);癌组织中lriglmRNA表达水平(0.76±0.22)低于相应的癌旁组织(0.89±0.33)和远癌组织(1.13±0.40);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升高,lriglmRNA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也增加(P〈0.05),但lriglmRNA表达缺失与食管癌临床分期(TNM),淋巴结有无转移和病理类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lrigl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存在表达缺失和低表达,提示Irigl基因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抑癌基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87.
多层螺旋CT颈、脑血管成像 (Multi-slice CTAngiography,简称MSCTA)是通过快速注人造影剂,利用多层螺旋CT在受检者靶血管区进行连续快速容积扫描,并以三维重建方式重建靶血管的立体影像.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将此技术应用于48例颈、脑血管成像,兹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8.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鲍曼不动杆菌医院内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方法:常规细菌培养方法,细菌鉴定采用美国Walk-away-4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药敏试验采用琼脂纸片扩散法。结果:鲍曼不动杆菌最常出现在痰标本中,占75.7%,其次是分泌物和尿液,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以病房为主,尤以重症监护病房(ICU)、神经外科病房最多,其次是普外科、呼吸科和门诊。该菌耐药现象严重,耐药率较低的抗菌药物是碳青霉烯类药物如亚胺培南、含酶抑制剂复合剂如特制星、舒谱深等。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在临床的多重耐药呈上升趋势,因此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规范的连续的耐药监测,及早发现耐药菌株,对调整治疗方案、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89.
槲寄生黄酮甙抗快速心律失常的细胞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细胞内玻璃微电极术观察了槲寄生黄酮苷对犬浦氏细胞及豚鼠心室肌细胞快反应动作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0.1mg/ml的VCF加速FAP复极化,使动作电位时程缩短(P<0.01),家效不应期缩短(犬P<0.05)或不变(豚鼠P>0.05)或不变豚鼠P>0.05),但△ERP/△APD比值增加,提示该药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细胞电生理机制主要与其相对延长不应期,有利于中止折返有关。  相似文献   
90.
辩证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96例临床观察马绍尧,钱雪华,陶颖主题词红斑狼疮,全身性/中医药疗法,犀角地黄汤/治疗应用,六味地黄汤/治疗应用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有皮肤和多种内脏损害的自体免疫性疾病。发病率有增多的趋势,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能缓解病情,长期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