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4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61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19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66篇
内科学   235篇
皮肤病学   21篇
神经病学   43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9篇
外科学   121篇
综合类   546篇
预防医学   213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176篇
  3篇
中国医学   198篇
肿瘤学   3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应用不同血压参照标准对苏州市7-17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水平进行一致性分析,为儿童血压参照标准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7-2018年抽取苏州市7~17岁学生6 972名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儿童血压偏高评价分别采用美国儿科学会2017年更新的第5版标准(简称美国2017),马军等于2017年采用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数据制定的血压指南(简称马军2017),米杰等2017年基于2000-2009年收集的中国大陆儿童青少年调查数据制定的血压参照标准(简称米杰2017),严卫丽等2013年依据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1999-2009制定的血压参照指南(CHNS2013).结果 应用上述4种标准,血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16.3%,12.7%,17.4%,25.5%.男生中,≤13岁儿童,基于美国2017标准血压检出率与米杰2017标准较为接近,≥14岁儿童,与马军2017标准呈现重叠和交叉.女生中.≤12岁儿童,基于美国2017标准血压检出率与米杰2017标准呈现重叠和交叉;≥13岁儿童被马军2017标准超越,与其较为接近.与美国2017标准进行一致性分析,男生基于米杰2017标准最高,其次为马军2017标准(Kappa值分别为0.81,0.77);女生基于马军2017标准最高,其次为米杰2017标准(Kappa值分别为0.86,0.85);基于CHNS2013标准在男女生中均最低.结论 苏州市7~17岁儿童血压偏高率较高.马军2017标准、米杰2017标准和CHNS2013标准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呈现出不同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2.
刘启泉认为感染后咳嗽多由外感六淫引起,尤以风邪为主。病位在肺,病机为气(肺失宣降)、热(郁热蕴肺)、虚(气阴亏虚)、瘀(瘀阻肺络)四端。临证分为初期、中期和迁延期,治疗以扶正祛邪为主,根据分期不同,灵活采用宣肺祛邪、清解郁热、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等方法,同时注意顾护脾胃。  相似文献   
123.
目的 建立他达拉非原料药中对映异构体和非对映异构体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CHIRALPAK-IC(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40:60),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22 nm,柱温为30℃,进样量20 μL。加校正因子的自身稀释对照法计算异构体含量,其中异构体A、异构体B和异构体C的校正因子分别为1.22,1.07和1.25。结果 他达拉非及异构体A、异构体B和异构体C峰分离良好,分离度>1.5,异构体A、异构体B和异构体C分别在25.3~379.5,50.6~379.5,50.4~378.0 n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为0.997 3~0.998 7),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7.5%,96.9%,98.5%(n=9),进样精密度RSD≤2%,重复性RSD分别为1.44%,1.64%和4.89%。检测限分别为12.7,25.3,25.2 ng·mL-1。3批样品中异构体A最高含量为0.018%,异构体B及异构体C均未超过检测限(<0.010%)。结论 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他达拉非原料药中对映异构体和非对映异构体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4.
5-氟尿嘧啶-偕二膦酸偶合物的合成及其初步骨靶向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5-氟尿嘧啶为原料,经加成、缩合、催化氢解等3步反应合成得到一个新的5-氟尿嘧啶-偕二膦酸偶合物,其结构经1H-NMR、IR和MS确证,并采用羟磷灰石晶体吸附实验考察其骨靶向性,结果显示目标物有较好的骨靶向性.  相似文献   
125.
目的探究住院重症患者气管切开后下呼吸道感染情况以及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为临床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行气管切开的102例住院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疾病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对所有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培养与鉴定。结果 102例气管切开住院重症患者中57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率为55.9%;不同重症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比较发现,神经外科19例患者发生感染占33.3%,呼吸科24例患者发生感染占42.1%,其他科室共14例患者发生感染占24.6%;57例感染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共检测出8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46株,占54.8%,革兰阳性菌31株,占36.9%,真菌7株,占8.3%,其中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鲍氏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结论重症患者气管切开后易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126.
帕金森病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左旋多巴的替代疗法是治疗帕金森病的金标准。然而,长期应用左旋多巴治疗后,会出现如异动症、剂末效应、开关现象等副作用。近年来应用新的剂型和药物在减少或延迟这些副作用的发生、增加疗效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7.
观察五虎口服液的止痛抗炎作用及对血瘀动物模型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在小鼠热板和扭体反应模型上,观察用药后舔足潜伏期和扭体数改变: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及蛋清致大鼠用足跖肿胀法观察其抗作,采用LG-R80全自动血液粘度测试仪测因瘀大鼠模型全血、血浆的粘度变化。  相似文献   
128.
了解北京、湖南、宁夏三地儿童青少年甜饮料摄入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指导青少年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于2012年9月至2013年1月,在北京、湖南、宁夏三地通过方便样本整群抽取21所中小学校4 087名10~18岁儿童青少年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膳食问卷进行甜饮料饮用行为调查,收集社会人口学特征和甜饮料摄入情况.结果 共纳入有效调查对象3 796名,人均甜饮料摄入(7.1±10.3)杯/周(每杯250 mL);每周饮用甜饮料的对象有3 040名,其人均甜饮料摄入为(8.9±10.8)杯/周.儿童青少年摄入更多甜饮料的独立危险因素(R2=0.262)包括:男生(β=-0.079,95%CI=-0.114~-0.045)、每日视屏时间长(β=0.131,95%CI=0.096~0.165)、家中甜饮料储备多(β=0.218,95%CI=0.183~0.253)、家庭社会经济学得分高(β=0.164,95%CI=0.126~0.203)、不正确的甜饮料饮用观念(β=-0.190,95%CI=-0.225~-0.155)、缺乏健康意识(β=-0.099,95%CI=-0.134~-0.064)以及自我控制力薄弱(β=-0.210,95%CI=-0.244~-0.175).结论 10~ 18岁儿童青少年甜饮料的摄入情况受性别、每日视屏时间、家中甜饮料储备情况、家庭社会经济学得分以及对甜饮料饮用的态度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29.
明确短期空气污染与儿童青少年血压的关系,为采取健康干预措施和加强学校卫生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苏州城区、郊县共监测12所中小学校2 925名儿童青少年.采用《学生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同时收集同时期大气污染物日监测资料.结果 调整相关危险因素后,空气污染与儿童青少年血压升高存在正相关,PM 10,PM2.5,SO2,NO2每增加10 μg/m3,OR值(95%CI)分别为1.09(1.02~1.16)、1.12(1.03~1.22)、1.59(1.22~ 2.07)和1.09(1.02~ 1.16);CO每增加0.1 mg/m3,OR值(95%CI)=1.11(1.02~ 1.19);AQI每增加10个单位,OR值(95%CI)=1.09(1.02~ 1.17).结论 空气污染是儿童青少年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PM10,PM2.5,SO2,CO,NO2及AQI指数与动脉血压的升高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0.
Objective To predict the trend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mortality and investigate the features of its mortality including age, period, and birth cohort in males living in Haimen city of Jiangsu province, China. Methods Grey model (GM) was modeled using 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e (SMR) of HCC from 1993 to 2006, and was applied to predicting SMR until 2012. Based on the mortality density (MD) for a four-year period, the goodness-of-fit of models and comparisons between models were evaluated so as to obtain the best one among these models including the effects of intercept, age-period-cohort (APC) , age-period (AP), age-cohort (AC),period-cohort(PC), and APC. Both APC full model and the best model were used to estimate effects of age, period, and cohort on HCC mortality. In addition, MD from 2005 to 2012 was predicted by the best model. Results Predictions based on GM (1,1 )showed that SMR was 48.578 per 100 000 population (relative error=-1.267% ) in 2007 year, which declined between 2008 and 2012. The lowest value was 45.578 per 100 000 people (in the 2012 year). The results of fitted models and comparisons between models showed that AP model was the best one (△G2=9.065,AIC=202.544). The curvatures of the effects of the three factors from APC model suggested that significances existed in changes of curvatures of 36.5-40.5 years old- (-0.368) and 64.5-68.5 years old-(-0.489) as well as in the change of 1956-1959 birth cohort (C21949.5. 1967.5=-0.492). The estimation of relative risks for AP model showed that the age effects were upward to 64.5-68.5 years old-, then downward; and that the period effects were found to be declined between 1993 and 2004. Predictions based on AP model suggested the decrease of HCC mortality. Conclusion The slightly decreasing trend of HCC mortality for males might be explained by age, period and a minor birth cohort effects in Haimen of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