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8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81.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后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置换后早期功能恢复能有效保证置换效果。 目的:评价综合康复干预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并发症中的作用。 方法:将90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行全髋关节置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干预,其中试验组置换后给予综合康复干预,而对照组给予一般程序化康复干预。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在置换后1,2,12和20周Harri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试验组置换后2,12周关节脱位、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及置换后12周异位骨化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提示综合康复干预可明显减少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并发症,有效促进髋关节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2.
颈椎前路或后路手术是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外科干预措施 [1,2] ,前路手术能有效解除脊髓腹侧致压物,但如果存在小关节"跳跃"式绞锁,往往难以获得良好的复位;后路手术虽能够获得满意复位,恢复脊柱的正常序列,但脊髓未能得到充分减压.Ⅰ期联合实施颈椎后路复位加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则同时兼顾了上述治疗原则,是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患者理想的手术方法.1999年6月-2007年12月,我科采用Ⅰ期前后路联合人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52例,对术后早期并发症进行针对性的观察,改进了术后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3.
颈椎前路或后路手术是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外科干预措施^[1-2],前路手术能有效解除脊髓腹侧致压物,但如果存在小关节“跳跃”式绞锁,往往难以获得良好的复位;后路手术虽能够获得满意复位,恢复脊柱的正常序列,但脊髓未能得到充分减压。Ⅰ期联合实施颈椎后路复位加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则同时兼顾了上述治疗原则,是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患者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4.
早期功能锻炼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功能锻炼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40例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0例,实验组术后当日即行功能锻炼;对照组术后1周开始功能锻炼.术后1、4、7 d时对2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经过7 d治疗,出现DVT,实验组1例、对照组5例(5%,25%,P<0.05);患肢肿胀程度,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轻(P<0.05).结论: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能有效减少DVT的发生率及患肢的肿胀程度.  相似文献   
85.
86.
谈晶  阮娜  杜杏利 《中国康复》2012,27(4):265-265
2000年1月~2010年9月我院治疗股骨近端骨肿瘤患者40例,均经CT、MRI检查确诊,随机分为2组各20例。①观察组,男12例,女8例,年龄13~65岁;病程3~485d;左侧15例,右侧5例。②对照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16~62岁;病程10~405d;左侧12例,右侧8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1]。观察组进行系统的康复护理:①术前护理:医护人员术前充分介绍手术方法,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87.
吴丽莎  詹雪  杜杏利 《中国康复》2012,27(5):382-383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康复护理对胸腰椎结核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胸腰椎结核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2组均于术前抗痨治疗>2周后行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手术前后给予围手术期康复护理。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及引流量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或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obb’s角矫正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3~12个月,2组均未发现结核复发。结论:围手术期康复护理对胸腰椎结核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治疗胸腰椎结核,并能够同时矫正胸腰椎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88.
[目的]比较个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和一般健康教育模式对社区老年人跌倒预防的效果。[方法]选取≥65岁社区老年居民30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个体化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健康教育6个月,对照组采用一般健康教育模式(集中宣教为主)进行健康教育6个月,再随访6个月。[结果]实验组跌倒预防认知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跌倒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模式能更好地预防社区老年人跌倒的发生,并可降低跌倒不良后果的风险。  相似文献   
89.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后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置换后早期功能恢复能有效保证置换效果。 目的:评价综合康复干预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并发症中的作用。 方法:将90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行全髋关节置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干预,其中试验组置换后给予综合康复干预,而对照组给予一般程序化康复干预。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在置换后1,2,12和20周Harri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试验组置换后2,12周关节脱位、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及置换后12周异位骨化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提示综合康复干预可明显减少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并发症,有效促进髋关节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0.
功能锻炼对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单独采用功能锻炼预防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98例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术后DVT发生率观察组为8.2%,对照组为24.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患肢肿胀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功能锻炼能明显减少髋部骨折术后患者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