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9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L4,5椎间盘前侧血管神经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为前路L4,5椎间盘手术提供血管神经解剖学依据。方法:40例成人尸体标本,观察并记录L4,5椎间盘前侧的血管、神经及其与L4,5椎间盘的关系。结果:腹主动脉分叉点及髂总静脉汇合点位于L4椎体下1/2至L5椎体上1/2内的标本分别占90%(36)和85%(34);L4节段动、静脉出现率分别为92.5%(37)、97.5%(39);髂腰静脉出现率67.5%(27);骶正中动脉出现率100%(40);腰升静脉出现率47.5%(19);80%(32)的骶正中动脉在L4,5间盘前侧与腰升静脉或髂腰静脉形成动静脉骑跨结构;腰交感神经链在L4,5间盘水平位于腰大肌内侧缘、血管壁支的前侧,L4交感神经节位于L4,5间盘水平占72.5%(29);生殖股神经均在L4,5间盘水平以上穿出腰大肌;闭孔神经在L4,5间盘水平被腰大肌覆盖。结论:L4,5椎间盘是下腰椎前路手术暴露难度最大的节段,手术中应仔细辨别其局部解剖关系.避免血管神经副损伤。  相似文献   
72.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发展,骨科的分工越来越细,骨盆外科学逐渐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分支。现在已有骨盆外科学的称谓,临床上也召开了专门的骨盆外科研讨会,从多个角度对骨盆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73.
目的:报道带血管蒂尺神经前移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解剖基础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上肢标本观测尺神经在肘部的血供。35例肘管综合征患者采用带血管尺神经前移术治疗,检测术中尺神经的血氧饱和度(SpO2)及其手术前后肘部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变化。术后随访2.5年。结果:肘部尺神经的营养血管主要来自尺侧上副动脉(SUCA)、尺侧下副动脉(IUCA)和尺侧返动脉(PURA)后支。3条动脉的起点距肱骨内上髁的距离分别为:(15.0±1.5)、(4.6±1.3)和(6.0±0.8)cm;与尺神经伴行长度分别为:(16.5±2.5)、(5.2±1.1)和(6.6±1.4)cm。有30%(6侧)IUCA缺如。35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术中SpO2检测显示,SUCA、IUCA和PURA均保持通畅组尺神经SpO2为(90±2.5)%。与之相比,阻断2支后尺神经SpO2明显降低(P<0.05)),均阻断后进一步降低(P<0.05)),保留2支则无显著变化(P>0.05))。电生理检测显示术后MCV较术前均显著提高(P<0.05))。临床结果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价,优良率为94%。结论:带血管蒂尺神经前移术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4.
目的 :研究以骶骨上关节突关节面 5点 7点处为螺钉进钉点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成人 115块干燥骶骨标本上观测上关节突关节面形态 ,确定其 5点 7点处的部位 ,观测该点与骶骨外侧沟的关系及该点进钉时的角度、深度。并在横断面标本上进行观测 ,在干燥骶标本上进行模拟手术。结果 :骶骨上关节突关节面呈圆形者 63 .5 % ( 14 6侧 ) ,椭圆形者 3 6.5 % ( 84侧 ) ;5点 7点低于骶骨外侧沟最低点的距离 ,左侧 ( 7.4± 1.5 )mm ,右侧 ( 7.3± 1.6)mm。横断面标本上自此点向前与矢状面平行 ( 0°)时 ,进钉深度 ,左侧 ( 3 1.3± 4.3 )mm ,右侧 ( 3 1.9± 4.9)mm。当钉尖向内侧与矢状面呈 10°角时 ,进钉深度 ,左侧为 ( 3 4.1± 4.3 )mm ,右侧 ( 3 4.0± 4.9)mm。结论 :骶骨上关节突恒定存在 ,将每侧上关节突关节面看成一个时钟表盘 ,右侧关节面相当于 5点处、左侧相当于 7点处为螺钉进钉点。其 5点 7点进钉点的确定较为客观 ,不受上关节突关节面方向的影响 ,也不受退变影响 ,可很容易地确定 5点 7点的部位。  相似文献   
75.
目的 :为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转位腰骶段椎体植骨融合术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3 0具共 60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年尸体上 ,解剖观察旋髂深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范围及其毗邻结构 ,测量有关数据 ;摹拟转位情况、测量旋髂深动脉的起点至S1椎体中部、L5~S1椎间、L5椎体中部的距离 ,并用量角器测量旋髂深动脉主干向内转位的角度。结果 :旋髂深动脉起于髂外动脉者占 63 .3 % ,起于股动脉者占 3 6.7%。起点外径 ( 2 .6± 0 .4)mm ,腹壁肌支外径 ( 1.4± 0 .4)mm ,旋髂深动脉的主干延续为髂嵴支 ,外径 ( 1.8± 0 .4)mm ,沿途发出许多小的分支进入髂嵴 ,以最后一个分支作为终点测量其蒂长为( 10 .7± 0 .7)cm ,旋髂深动脉起点至L5椎体中部距离为 ( 11.2± 0 .7)cm ,至L5~S1椎间距离为 ( 10 .1±0 .5 )cm ,至S1椎体中部距离为 ( 9.7± 0 .6)cm ,向内旋转角度为 ( 63 .5± 3 .5 )°。结论 :带旋髂深动脉蒂髂骨瓣转位腰骶段椎体植骨融合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6.
臀中皮神经的形态特点及其与臀骶部痛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臀中皮神经与臀骶部的关系。方法:对30具成尸标本的臀中皮神经的组成、走行及毗邻关系进行了观测。结果:①该神经由骶神经后外侧支组成,由S1+S2组成的占32.6%,S2+S3组成的占30.3%;②臀中皮神经走行于骶髂关节背面;③穿经骶髂后长韧带,韧带形成长1.5±0.3cm的隧道;④多出隧道后该神经分为2~3支穿经臀大肌内侧缘至皮下。结论:臀中皮神经走行迂曲,四周均为韧带结构,损伤、退变等情况下易使之受到卡压而产生臀骶部疼痛,是臀中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77.
骨转移癌,顾名思义就是骨外的原发恶性肿瘤转移到骨骼的继发恶性肿瘤。有资料报道,大约70%的恶性肿瘤患者在死亡时存在骨转移。近年来随着对恶性肿瘤诊疗的进步,患者生存期延长,骨转移癌的病例有明显增多的趋势,比原发骨恶性肿瘤更为常见。为了更好地诊疗此类疾病,现将相关知识讲述如下。  相似文献   
78.
患者 男,38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腰痛1年而就诊.6个月前,患者出现右髋不适,偶有大腿前麻木,右腹股沟区有条索样肿物,质硬,无压痛;4个月前左髋部及大腿出现类似症状,左腹股沟亦触及肿物,并自感肿物逐渐增大,以左侧增大明显,双侧大腿及下肢麻木、无力、活动不灵活.  相似文献   
79.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5岁.右小腿内侧及足内缘疼痛、麻木14 a.症状在静息时明显加重,伴右小腿与足发凉.按腰椎病保守治疗多年,接受腰部手术治疗1次,无效.专科查体:腰部见手术瘢痕,无压痛叩击痛等阳性体征;小腿肌力正常;隐神经支配区痛觉减退;右大腿下部内侧(收肌管投影处)神经叩击征阳性,沿隐神经放射,静息症状加重时;右足背动脉搏动较左侧减弱至消失.腰椎MRI显示多节段退变,无明显椎管狭窄.右大腿下部内侧超声提示小的实质性肿物,压迫股动脉,影响血流.入院诊断:隐神经卡压症或肿瘤.于硬膜外麻醉下行右收肌管内肿物切除术.  相似文献   
80.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1岁.左足行走中偶发瞬间失控、丢鞋伴有小腿及足背放射性痛麻6 a.无论站立或卧位,左膝关节伸直位超过大约1 h后左小腿及足背出现逐渐加重的疼痛.不能伸直腿睡觉,屈膝休息半小时后症状消失.疼痛常常沿小腿外侧放射至足部;偶尔沿大腿后向上放射,直至臀部下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