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43.
目的 回顾分析住院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及相关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为梅毒的防治提供依据和意见。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12月永嘉县人民医院11 862名住院患者,进行抗梅毒螺旋体(TP)抗体、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和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检测。按照不同性别、年龄段、科室和疾病类型进行抗TP抗体阳性率、HBsAg阳性率、抗HCV抗体阳性率、抗HIV抗体阳性率的比较。 结果 抗TP抗体确诊阳性246例,阳性率2.07%,男性阳性率为2.34%,女性阳性率为1.80%,男女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01, P= 0.036)。抗TP抗体阳性率在31~45岁组最高,为2.51%,科室方面,骨科最高,为3.25%,产科最低,为0.94%。内科、外科、骨科患者不同疾病间阳性率不同。246例梅毒抗体阳性患者中,HBsAg阳性31例(占11.79%)、抗HCV抗体阳性4例(占1.63%)、抗 HIV抗体阳性1例(占0.41%)。 结论 该院住院患者梅毒抗体阳性率具有性别、年龄和科室病种差异,且阳性者合并高HBsAg和抗HCV抗体阳性率,须加强监测和护理,防止院内传播及患者间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44.
45.
食管鳞癌雌激素受体α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α(ERα)基因及启动子超甲基化与食管鳞癌的关系。方法:用RT-PCR法检测2个食管鳞癌细胞系ERα mRNA表达情况,甲基化特异PCR技术(MSP)检测ERα基因启动子超甲基化,对超甲基化的细胞用脱氧胞苷(5-aza-dc)去甲基化后检测细胞ERα mRNA。MSP检测47份组织ERα基因启动子超甲基化。结果:食管鳞癌细胞系存在 ERα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其引起的ERα mRNA表达缺失。57.4% (27/47)的原发性食管鳞癌细胞有ERα基因启动子区的超甲基化,其中女性患者ERα启动子超甲基化检出率73.7% (14/19),明显高于男性(15/28,53.6%,P<0.05)。结论:ERα基因启动子超甲基化与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相关。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Vv)所致肝病大鼠肺损伤、血清细胞因子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用四氯化碳制备慢性肝病大鼠18只,分Vv攻击和肝病大鼠对照组,制备Vv致死性感染多器官损伤肝病大鼠模型(5.0×107cfu/只),在观察肺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的同时检测大鼠血清TNF-α、IL-1β和IL-10的含量变化,与接受相同菌量Vv攻击正常大鼠,正常大鼠、肝病大鼠阴性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n=9/组)相比较。结果:在接种Vv攻击4小时后肝病大鼠组仅存活1只,5小时后全部死亡(0/9,0%)。正常大鼠Vv攻击组5小时存活8只(8/9,88.9%)。肝病大鼠组存活率较Vv攻击正常大鼠组显著降低(P〈0.01);血清细胞因子的含量检测提示Vv攻击后肝病大鼠血清IL-10(32.5pg/ml)显著低于正常大鼠Vv攻击组(71.8pg/ml,P〈0.05),而TNF-α(54.3pg/ml)、IL-1β(421.1pg/ml)则分别明显高于正常大鼠Vv攻击组(40.7和255.4pg/ml),差异有显著性(P〈0.01)。肝病大鼠的肺II型上皮细胞严重空泡样改变,而正常大鼠以同样Vv菌量攻击后未见相应改变。结论:结果提示肝病大鼠的死亡率、血清IL-1β、TNF-α水平和肺组织的损伤程度均显著高于接受相同菌量的非肝病大鼠,而IL-10则相反,结果可为肝病病人感染Vv后快速进入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高死亡率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7.
目的:建立准确、快速的风疹病毒内感染实验诊断方法。方法:将疫苗株病毒稀释后接种Vero细胞,收集不同时段培养上清液和细胞,RT-PCR法检测风疹病毒RNA(培养RT-PCR法)。用直接RT—PCR法和培养RT—PCR检测可疑风疹病毒感染的胎儿组织和羊水标本。结果:直接RT—PCR法可检测模拟羊水标本中15TCID50/ml风疹病毒RNA。培养RT—PCR法在10TCID50的病毒感染后6h的V细胞和感染后24h的培养上清液中检出风疹病毒RNA。直接RT—PCR法和培养RT—PCR法检测4例足月产胎儿羊水均阴性;1例引产胎儿羊水直接RT—PCR法阴性,培养RT—PCR法在接种细胞后24h检出风疹病毒RNA。结论:培养RT—PCR法是一个快速、特异、灵敏的实验室诊断风疹病毒宫内感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