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2.
目的:观察抑肽酶与水杨酸柳氮磺胺吡啶(ASPA)治疗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的疗效区别。方法:选择118例IBD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治疗方法:A组为ASPA对照组。用药方法为ASPA1.0 4/日,20天为一疗程;B组为抑肽酶治疗组,用药方法为抑肽酶20万”静脉输入l/日.20天为一疗程;c组为ASPA 抑肽酶组,给药方法为ASPA1.04/日,抑肽酶20万^u,20天为一疗程。一疗程后作治疗前后症状对比、肠镜检查及大便常规检查比较。评定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118例均完成治疗,B组、C组显效率分别为82.5%、87.18%,A组显效率为74.36%,B、C组高于A组。统计学有显著意义;三组均有轻微副反应。而且A、C两组有较明显恶心、呕吐副反应。但均不影响治疗。结论:抑肽酶治疗IBD较其他两组有疗效高、副反应小、病人依从性高等特点。是较为理想的治疗IBD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人端粒保护蛋白1基因(hPOT1)IVS13-98G/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5年12月至2006年7月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武威市人民医院、武威市凉州区医院168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和156例健康受试者(对照组)的血液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行基因型分析,比较各基因型分布频率与胃癌发病风险的关系.采用X~2检验比较胃癌组和对照组hPOT1IVS13-98G/T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用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是否具有群体代表性.相对危险度和95%CI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结果 胃癌组hPOT1IVS13-98G/T位点GG、GT、TT型的频率分别为21.4%、41.7%、36.9%,G、T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42.3%、57.7%;对照组GG、GT、TT型的频率分别为24.4%、51.9%、23.7%,G、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9.7%和50.3%.两组G、T等位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58,P>0.05).以TT型作为参照基因型,GT和GG两种基因型相对危险度分别为0.439(95%CI:0.251~0.767,P<0.05)、0.514(95%CI:0.264~0.999,P=0.05).hPOT1IVS13-98G/T位点各基因型与性别、吸烟及肿瘤家族史对胃癌发病没有影响.结论 hPOT1IVS13-98G/T位点的CT和GG型可能与胃癌的易感性降低有关,hPOT1IVS13-98G/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为胃癌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4.
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危险性.方法:对本院56例肝硬化继发糖尿病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与同期住院60例肝硬化无糖尿病的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通过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胃镜等检查明确诊断.结果:所有病例未能控制出血12例(12/116,10.34%),住院期间再出血15例(15/116,12.93%),10例患者死亡.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组,未能控制的出血者10例(10/56,17.85%)明显高于未合并糖尿病者2例(2/60,3.33%)(x2=6.5879,P=0.0103).再出血者12例(12/56,21.43%)明显高于未合并糖尿病者3例(3/60,5%)(x2=6.9436,P=0.0084).结论:肝源性糖尿病是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反复出血及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时诊断和控制糖代谢异常,可以有效地改善肝硬化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5.
患者,男,54岁。于1997年11月12日因上呼吸道感染自服“感冒通”后,突感头晕、恶心,继而呕血1600ml,解柏油样便1000ml,并出现心悸、寒战、面色苍白、四肢厥冷,门诊以上消化道出血、失血性休克急症收住院。查体:体温37℃,脉搏112/mi...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