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0篇
内科学   49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58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182篇
预防医学   34篇
药学   38篇
  1篇
中国医学   41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探讨本地区老人幽门螺杆菌(Hp)tagA基因存在状况及其与老年胃十二指肠病的关系。方法 收集89例老年和96例青壮年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菌及30例正常对照人群的血清标本及胃组织标本,应用血清学检验其Hp-cag A阳性菌株感染状况。结果 89例老年患者中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Hp-cag A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73.5%(38/52)、81.3%(13/16)及85.7%(18/21);96例青壮年患者中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Hp-cag A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59.3%(32/54)、68.8%(11/16)及61.5%(16/26);对照组Hp-cag A阳性病株感染率为33.3%,各疾病组间Hp-cag A阳件菌株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仍均高于对照组(P〈0.05);cag A阳性Hp菌株感染率老年组高于青壮年组(P〈0.05)。结论 本地区老年患者cag A阳性Hp菌株感染与上述3种胃十二指肠疚病的发生均密切相关.老年患者感染的Hp绝大多数为cag A阳性菌株。  相似文献   
92.
唐雪  杜勇 《放射学实践》2024,(5):694-698
【摘要】新辅助治疗(NAT)加手术是乳腺癌伴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标准治疗方式,经NAT后40%~75%的患者腋窝淋巴结可以获得病理完全缓解(pCR)。有望获得腋窝淋巴结pCR者,理论上可免除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目前清扫术后的病理结果是判断腋窝淋巴结pCR与否的金标准,而这种有创的方法可能使得部分患者接受了过度治疗。因此早期准确判断NAT后腋窝淋巴结状态对后续手术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超声、MRI、PET等影像学方法在乳腺癌的诊断与疗效评估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对近年来影像学在预测乳腺癌NAT后腋窝淋巴结pCR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CT引导下不同路径经皮肺穿刺活检(PTNB)诊断胸膜下结节的价值。方法 147例胸膜下结节患者接受CT引导下PTNB,根据穿刺针与胸膜角度分为长路径组(穿刺针与胸膜角度≤50°,83例)与短路径组(穿刺针与胸膜角度50°,64例),比较两组诊断准确率、单次穿刺成功率及术后出血、气胸等并发症,分析两组中直径≤10 mm、10~20 mm、≥20 mm结节之间调针次数、穿刺时间、患者气胸及出血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2组诊断准确率、单次穿刺成功率及气胸、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长路径组对于直径≤10 mm及10~20 mm结节的调针次数及穿刺时间均短于短路径组(P均0.05)。结论 CT引导下不同路径PTNB对胸膜下结节均具有较高诊断准确率。对直径20 mm胸膜下结节建议长路径穿刺。  相似文献   
94.
杜勇  李浩渤  高琪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1):2560-2563
目的 探讨生物陶瓷材料iRoot SP糊剂在根管填充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于门诊就诊的牙髓炎、根尖周炎患者153例,共计153颗患牙,将患牙根据完全随机设计分为A、B、C组,每组51颗。A组用iRoot SP糊剂作为根管填充糊剂和牙胶尖进行根管填充,B组用Vitapex糊剂作为根管填充糊剂和牙胶尖进行根管填充,C组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作为根管填充糊剂和牙胶尖进行根管填充。比较3组根管填充后1 d、7 d、3个月后的疗效。结果 3组根管填充后1 d、7 d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根管填充后1 d、7 d Ⅱ级发生率均低于C组(P<0.017)。3组根管填充后3个月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oot SP糊剂在根管填充中的短期疗效优于氧化锌丁香油糊剂,与Vitapex糊剂相似,提示iRoot SP糊剂是一种良好有效的根管封闭剂,在根管填充中发挥了良好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泌尿系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肾脏、1例膀胱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和影像学表现。结果 3例(男2例、女1例)均行手术切除,2例发生于右肾,术前均诊断为肾癌,1例位于膀胱的左侧壁。术后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结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术前与肾的其他恶性肿瘤(如肾癌、肉瘤)鉴别困难,确诊应依赖病理及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96.
目的 通过观察胃食管返流(GER)儿童抗返流功能情况,分析儿童胃食管返流的可能病因.方法 收集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小儿外科1995年4月至2005年12月确诊的胃食管返流患儿42例,对其消化道钡剂造影、食管压力测定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并收集40例非胃食管返流患儿的相应资料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大于6个月婴儿,His角度大于45°时,GER发生率大于85.7%,小于45°时,GER发生率为O;大于6个月GER患儿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约为(1.07±0.51)kPa;正常对照组LESP(2.02±0.5)kPa.;小于6个月婴儿,His角度大于45°时,GER发生率大于90%,小于45°时,GER发生率小于40%.小于6个月GER患儿LESP约为(0.68±O.35)kPa;正常对照组LESP约为(1.10±O.24)kPa.结论 下段食管括约肌功能不全是导致GER的.主要因为,而LESP则是反映下食管括约肌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7.
先天性膈疝产前诊断及预后的影像学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三维超声、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发展,影像学检查在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的产前诊断、预后评价及相关治疗中日趋发挥重要作用.产前超声检查是目前检出先天性膈疝的主要手段.磁共振成像在复杂先天性膈疝的诊断和鉴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磁共振成像不仅可显示先天性膈疝及相关脏器的异常改变,还能对预后进行评价,有利于临床诊治方案的选择和制定.  相似文献   
98.
多层螺旋CT对闭孔疝的术前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l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在闭孔疝术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闭孔疝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对其影像学表现和术中发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腹部平片检查14例中仅1例术前确诊为闭孔疝(7.1%),CT检查6例均术前诊断为闭孔疝,诊断准确率为100%.闭孔疝的X线平片主要表现为小肠梗阻,仅1例于闭孔区有含气小肠曲显示.耻骨上支闭孔沟内有肠管疝入、耻骨肌和闭孔外肌之间见肠管和疝囊显示为CT诊断闭孔疝的特征性表现.肠壁增厚、增强扫描强化程度减弱、肠系膜水肿及腹腔积液征象提示肠壁缺血,其发生穿孔、坏死的概率较高(66.7%,4/6).结论 MSCT 能明确显示闭孔疝的直接征象,可显著提高闭孔疝的术前诊断准确率,有助于闭孔疝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9.
BACKGROUND: Because of its good sealing property and biocompatibility, 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 can promote the regeneration of bone tissue, induce the differentiation of periodontal cells. and reduce the apical micro-leakage.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micro-leakage of hot gutta-percha filling after 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 apical barrier and continuous hot gutta-percha filling techniques. METHODS: Totally 36 in vitro single root canal molars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 apical barrier was conducted, and then hot gutta-percha root canal filling was conducted after operation. Continuous wave of hot gutta-percha root canal filling was conducted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apical micro-leakage was detected by glucose oxidase method. RESULTS AND CONCLUSION: The root canals were successfully and tightly sealed in these two groups. The apical micro-leakage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the tim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apical micro-leakage values at 1, 7, 14, 21 and 28 days of filling were all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hot gutta-percha root canal filling has a relatively good apical sealing effect after the 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 apical barrier, and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micro-leakage.    相似文献   
100.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系指胃内容物反流人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GERD是由于多种因素作用导致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除可具有食管本身损伤及食管症状外,还可引起呼吸道、咽喉、耳鼻及口腔等组织器官的损伤和症状。由于胃、十二指肠反流而产生的胃肠道以外的相应症状,统称之为GERD食管外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