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32篇 |
免费 | 89篇 |
国内免费 | 7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9篇 |
儿科学 | 9篇 |
妇产科学 | 7篇 |
基础医学 | 137篇 |
口腔科学 | 15篇 |
临床医学 | 223篇 |
内科学 | 274篇 |
皮肤病学 | 16篇 |
神经病学 | 46篇 |
特种医学 | 70篇 |
外科学 | 79篇 |
综合类 | 692篇 |
预防医学 | 165篇 |
眼科学 | 3篇 |
药学 | 206篇 |
9篇 | |
中国医学 | 281篇 |
肿瘤学 | 4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59篇 |
2022年 | 77篇 |
2021年 | 99篇 |
2020年 | 45篇 |
2019年 | 63篇 |
2018年 | 71篇 |
2017年 | 27篇 |
2016年 | 38篇 |
2015年 | 51篇 |
2014年 | 120篇 |
2013年 | 94篇 |
2012年 | 109篇 |
2011年 | 120篇 |
2010年 | 108篇 |
2009年 | 104篇 |
2008年 | 93篇 |
2007年 | 93篇 |
2006年 | 76篇 |
2005年 | 69篇 |
2004年 | 76篇 |
2003年 | 51篇 |
2002年 | 70篇 |
2001年 | 70篇 |
2000年 | 75篇 |
1999年 | 56篇 |
1998年 | 40篇 |
1997年 | 42篇 |
1996年 | 48篇 |
1995年 | 35篇 |
1994年 | 34篇 |
1993年 | 21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31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5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4篇 |
1960年 | 2篇 |
1959年 | 4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4篇 |
1956年 | 3篇 |
1955年 | 4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研究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部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56例局部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先行计划靶区(PTV)照射45-50 Gy,后缩野肿瘤区(GTV)加量照射累积剂量DT61-67 Gy,均为1.8-2.0 Gy/次,5次/周。结果:完全缓解(CR)17例(30.4%),部分缓解(PR)32例(57.1%)。1年生存率75.0%,2年生存率33.9%。毒副作用以放射性食管炎及放射性肺炎为主,但均可耐受。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可提高局部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局控率及1、2年生存率,减轻放疗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APACHEⅡ评分系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预后的评估、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住院治疗的37例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APACHEⅡ评分值,观察不同APACHEⅡ分值患者的插管率和病死率.结果 APACHEⅡ分值>15分者的插管率较高(50% vs 5.26%),差异有显著性(P<0.01);APACHEⅡ评分>20分者的病死率较高(83.33% vs 41.9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APACHEⅡ评分对COPD呼吸衰竭选择气管插管时机,评估和预测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3.
目的用酵母双杂交方法显示突变的SOD1 cDNA与人MAP/MARK1的片段结合,进一步探讨二者能否在哺乳动物表达系统人胚肾293细胞中发生相互作用,以验证酵母双杂交的结果。方法采用PCR方法及双酶切的方法构建含突变SOD1 cDNA片段的真核表达质粒pCMV-Myc和含人MAP/MARK1的片段真核表达质粒pCMV-HA,分别或共同转染人胚肾293细胞,进行免疫共沉淀检测。结果免疫共沉淀结果表明,重组含突变的SOD1 cDNA质粒pCMV-Myc分别与空载体pCMV-Myc、pCMV-HA共转染,免疫沉淀物中均未检测到结合蛋白,只有重组含突变SOD1 cDNA真核表达质粒pCMV-Myc与重组含人MAP/MARK1的片段真核表达质粒pCMV-HA共转染时,在免疫沉淀物中能检测到结合蛋白,表现在蛋白免疫印迹上有特异性目的条带。结论突变的SOD1 cDNA与人MAP/MARK1片段在人胚肾293细胞中存在蛋白水平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4.
目的:评价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型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82个骨质疏松型压缩骨折的椎体,采用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测量术前和术后椎体高度、Cobb′s角、术前和术后VAS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均随访9个月(37周,4~99周);椎体前柱和中柱分别增高了4.6、3.9mm(P<0.05);Cobb′s角增加了3.4°(P<0.05);VAS评分增加了7分(P<0.05);术后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骨水泥外渗率为9.8%。结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型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可恢复椎体高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6.
钙拮抗剂治疗高血压病患者钙调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在用钙拮抗剂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病的过程中,细胞内外钙调素水平的改变。方法:将74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A组:未使用任何类型的钙拮抗剂;B组:规则使用硝苯地平,治疗时间≤1个月;C组:规则使用硝苯地平,治疗时间>3个月。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淋巴细胞内钙调素基因的信使核糖核酸(RNA)转录水平。另外选择82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A′组、B′组、C′组(标准同前),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测定细胞外(即血清)钙调素浓度。结果:服用硝苯地平>3个月时,高血压病患者淋巴细胞内钙调素基因信使RNA的转录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治疗时间在≤1个月者,钙调素基因的转录水平尚无明显变化(P>0.05)。服用硝苯地平≤1个月者,血清钙调素浓度下降,而>3个月者则相对增高,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长期服用硝苯地平的高血压病患者,淋巴细胞内钙调素基因信使RNA表达受到抑制,但血清中钙调素水平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58.
目的 采用连续刺激导管进行股神经置管,比较膝关节镜术后不同置管方法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股神经刺激器引导置管组(RA组)和传统经验置管组(RT组).两组均采用1.73%碳酸利多卡因连续硬膜外维持术中麻醉,麻醉后置入连续股神经阻滞导管.两组术后经导管持续输注0.2%罗哌卡因5 ml/h.观察并记录术后2、6、24、48 h静息VAS评分、患者满意度、不良反应及伍用镇痛药情况.结果 术后2、6hRA组静息VAS评分明显低于RT组(P<0.01).术后24 h和48 h两组静息VAS评分均低于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结论 膝关节镜术后2、6 h神经刺激器引导置管较传统经验置管静息镇痛效果明显改善,但术后24、48 h镇痛效果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左金方对幽门螺旋杆菌引起人正常胃黏膜上皮(GES-1)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幽门螺旋杆菌以不同的感染复数(1∶1、50∶1、100∶l、200∶1、300∶1)感染GES-1细胞,于12、24、48 h后,CCK-8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以不同质量浓度(0.5、1.0、2.0、4.0μg/m L)左金方作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GES-1细胞12、24、48 h后,收集细胞,CCK-8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的凋亡率;Hochest染色检测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结果幽门螺旋杆菌感染GES-1细胞后,感染复数越大,侵染时间越长,抑制细胞生长和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越强,幽门螺旋杆菌以100∶1的感染复数作用人GES-1细胞12、24、48 h后,细胞存活率分别降低到(80.57±1.21)%、(70.04±3.21)%、(67.74±2.91)%,细胞的凋亡率分别增加到(23.74±1.71)%、(53.60±1.87)%、(70.67±2.87)%;与1.0μg/m L左金方共培养24 h后,细胞存活率上升到(97.67±1.04)%,细胞凋亡率降低到(31.04±1.02)%,与相应模型组对比,差异显著(P0.01);Westernblotting结果表明,左金方各处理组细胞Caspase-3蛋白水平表达均明显降低;Hochest荧光染色,从形态学的角度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果。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人GES-1细胞后,可以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左金方可以降低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细胞损伤,保护GES-1细胞。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内脏大神经、内脏小神经和内脏最小神经的发生率、起源及配布形式,为内脏神经切除治疗顽固性腹痛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998-01/2003-01大理学院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收集尸体标本20具(40侧)。在立体显微镜下对40侧常规防腐固定成年尸体的内脏大神经、内脏小神经和内脏最小神经的来源及配布形式作解剖、观测,计算其发生率。结果:两侧内脏神经的起源不对称。内脏大神经发生率为100%(40/40),内脏小神经为93%(37/40),内脏最小神经为53%(21/40)。内脏大神经有14种起源形式,最常起自第5~9胸神经节(28%,11/40),有2~10个根,最宽起自第3~11胸神经节,最窄起自第5~7胸神经节,有9例(23%,9/40)起自第5~10以外的胸神经节。内脏小神经有7种起源形式,最多起自第10~11胸神经节(35%,13/37),有1~3个根,有9例起自第10~11以外的胸神经节(24%,9/37)。内脏最小神经有4种来源形式,最多起自第12胸神经节(57%,12/21),有1~2个根,有9例起自第12以外的胸神经节(43%,9/21)。40%(16/40)的标本内脏神经间有交通。结论:内脏大神经普遍存在,大多数标本有内脏小神经和内脏最小神经,3条内脏神经起源形式多变,行内脏神经切除术时应特别注意起源于经典解剖学描述范围以外的神经根,内脏神经间的交通也是影响手术效果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