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7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6篇 |
临床医学 | 7篇 |
内科学 | 12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7篇 |
综合类 | 31篇 |
预防医学 | 8篇 |
药学 | 5篇 |
中国医学 | 6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2年 | 2篇 |
2014年 | 1篇 |
2010年 | 1篇 |
2008年 | 1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31.
目的 研究异体耳廓移植后局部淋巴结内趋化因子MIβ—3β的含量变化及对树突状细胞的趋化作用。方法 进行吻合血管的大鼠同种异体耳廓移植,ELISA法测定术后局部淋巴结MIP—3β的含量变化趋势,应用改良Boyden小室进行淋巴结组织液对体外培养树突状细胞的趋化实验。结果 同系移植组术后局部淋巴结MIP—3β含量升高,持续至术后第2天,以后恢复至正常水平;异系移植组MIP—3β含量持续上升,后期显著高于正常淋巴结内的表达水平,其对体外培养树突状细胞的趋化作用增强,这种趋化作用可被MIP—3β抗体所阻断。结论 器官移植后局部引流淋巴结内服MIP—3p表达增高,促进树突状细胞的迁移运动,可能是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启动与进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2.
国产新型硅凝胶膜对创面增生性瘢痕防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寻求一种更好的防治增生性瘢痕的方法,1994年我科自行研制成功一种新型硅凝胶膜,并以32例患者厚的中厚皮片供区为阳面增生性瘢痕形成研究模型,采用同体对照方法,对这种新型硅凝胶膜的抗瘢痕的作用进行了临床研究,共观测3个月,结果表明,国产新型硅凝胶膜使用简单,方便安全,防止瘢痕增生效果确切,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但共作用机制尚待是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3.
本文介绍了利用循环冲击的配液原理设计的一套集中配制、输送透析液一体机。它能提高透析配液效率,提高配液质量,减少透析液在配制、存储、运输过程中细菌污染的机会和消耗的大量人力,同时,这套装置还可做消毒机对供水系统进行清洗、消毒、消除致热原、内毒素的污染。 相似文献
34.
超声促渗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超声促渗,又称超声药物透入疗法、声透疗法,是指利用超声波促进药物经皮或黏膜吸收。20世纪60年代,这项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运动医学。经过40多年的研究和应用,超声促渗技术日趋成熟,在临床的应用日益广泛,成为传统经皮给药的一种极具潜力的替代方式。 相似文献
35.
36.
吴曹英张德志于世荣王朋康晓静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22,(5):454-455
报道1例泛发性炎性线性疣状表皮痣(GILVEN),患儿6岁,出生数月后躯干四肢开始出现淡红色丘疹、斑块,融合成片状、线状,伴有明显角化性鳞屑,沿blaschko线分布,累及掌跖。曾用中药外用可好转,但不能消退。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炎性线性疣状表皮痣。目前随访中。 相似文献
37.
38.
烧伤后会阴部瘢痕挛缩畸形30例整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烧伤后会阴部瘢痕挛缩畸形的整复较其它烧伤晚期畸形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我们自1989年以来共收治这类病人30例,获是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本文从其特殊性出发,就术前,术后处理及手术方法的选择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及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