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37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探讨扩大股前外侧肌皮瓣移植修复超大面积胸壁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8月—2020年12月,采用扩大股前外侧肌皮瓣移植修复胸壁肿瘤术后超大面积复杂胸壁缺损患者12例。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28~72岁,平均54.9岁。叶状细胞肉瘤4例,软组织肉瘤2例,肺癌转移胸壁肿瘤1例,乳腺癌复发5例。患者曾行2~7次肿瘤切除手术;其中3例既往行下腹部皮瓣移植手术失败,余9例患者因消瘦不适合采用腹部作为皮瓣供区。创面彻底清创后继发胸壁缺损面积为300~600 cm2;切取皮瓣长(24.7±0.7)cm,皮岛宽(10.6±0.7)cm,股外侧肌瓣长(26.8±0.5)cm,宽(15.3±0.6)cm,血管蒂长度为(7.9±0.6)cm。结果 11例患者肌皮瓣完全成活,肌瓣表面植皮全部成活,供受区创面均Ⅰ期愈合;1例男性患者胸壁切口裂开,进一步采用大网膜联合皮片移植修复。12例患者重建胸壁外形可,质地满意,无皮瓣挛缩变形;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取皮区轻度增生瘢痕,大腿功能无明显影响。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15个月,平均12.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患者。结论 扩大股前外侧肌皮瓣手术操作简便,有效修复面积明显增加,避免了多皮瓣移植,可作为超大面积胸壁缺损修复的挽救手段。  相似文献   
92.
目的:报道18例喉淀粉样变的临床特点,并结合文献复习,加强对该病的认识,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77年至2000年收治喉淀粉样变18例。结果:纤维喉镜下行喉淀粉样变摘除14例,经喉裂开行喉淀粉样变切除4例,术后随访1年半至22年,所有病人病变均无复发。结论:喉淀粉样变根据病史及临床特点,一般可作出临床诊断。最后确诊依赖病理学,本病主要是采取手术治疗,预后较佳。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行扩大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的治疗及美容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50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保留乳头、乳晕(NSM)或保留皮肤(SSM)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联合扩大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观察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评价术后美容效果。结果5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保留乳头、乳晕或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再造术,皮瓣存活率100%,乳腺组织切除量(200±50)g,手术时间(220±40)min,手术出血量(35±15)mL,胸部引流管留置(12±4)d,背部引流管留置(20±5)d。其中,2例患者术后1个月存在背部血清肿,经重新置管引流后消除;1例患者术后出现乳头部分缺血坏死,经换药后愈合;1例患者术后出现上肢活动受限,经功能锻炼后缓解。美容效果评价显示,再造乳房优良率92%。所有患者随访36~60个月(中位数48个月),均未见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行扩大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适合亚洲女性的中、小型乳房,手术可操作性强,美容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4.
穿支皮瓣是在传统轴型皮瓣基础上发展而来,以穿支血管供血,仅包括皮肤与浅筋膜组织的一种新型皮瓣,由于改变了深筋膜血管网是皮瓣赖以生存的传统观点,使皮瓣设计和形成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 [ 1, 2, 3] 。2012年唐举玉 [ 4] 在...  相似文献   
95.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的芍药苷对全氟辛烷磺酸基化合物(PFOS)损伤小鼠肝脏的抑制作用。方法 通过给小鼠灌服全氟辛烷酸钾(10 mg/kg,连续 灌胃18 d)建立小鼠肝脏氧化损伤模型。建模后,40只小鼠采用随机数表的方法分为模型对照组,高、中、低剂量组[芍药苷100、50、10 mg/(kg·d)]及阳性对照组[益肝灵片100 mg/(kg·d)],连续灌胃给药3周。分别检测小鼠血清和肝脏各种酶的水平,包括ALT、AST和血清碱性磷酸酶(ALP)以及肝脏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另外采用HE染色法检测肝脏中组织学是否发生改变。结果 芍药苷不仅使肝脏中的SOD水平升高,而且使丙二醛水平降低(P均< 0.05),进而有效缓解了PFOS导致的肝脏氧化损伤;芍药苷能有效降低小鼠血清ALT、AST及ALP的水平(P均< 0.05),有效缓解PFOS导致的肝脏氧化损伤;在病理学上,芍药苷能有效改善PFOS导致的肝组织淤血、肝脏局部组织紊乱、细胞及组织水肿、炎症细胞浸润、局部组织坏死;PFOS对于小鼠体质量增长起到了抑制作用;在给予芍药苷治疗后,小鼠的体质量抑制得到缓解(P均< 0.05)。结论 PFOS可以引起肝脏的氧化应激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对肝脏组织造成氧化性损伤,芍药苷对于PFOS导致的肝脏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6.
横型腹直肌(Transverse rectus abdominis musculocataneous TRAM)皮瓣是既往有多次放化疗史的乳腺癌患者和胸部慢性溃疡患者行乳房再造和胸壁重建最为可靠、安全的手术方法之一[1].术后TRAM皮瓣整体坏死的发生率为0.3%[2],一旦发生,再次行皮瓣修复可供选择供区少、皮瓣坏死风险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游离植皮及皮瓣移植治疗难治性感染创面,能有效促进创面愈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3].2021年1月我科收治了1例乳腺癌综合治疗复发行二期TRAM皮瓣胸壁重建术后皮瓣感染坏死的患者,在实施封闭式负压引流术联合带蒂大网膜组织瓣移植术+游离植皮术围手术期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取得良好护理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腹壁浅动静脉在下腹部皮瓣移植乳房再造术中的应用占比情况及其作用。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11月—2018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168例采用下腹部皮瓣移植的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31~62(42.5±5.3)岁,体质量指数为23~32(27±1.8)kg/m2;均为单侧乳房再造,左侧102例、右侧66例。其中,一期乳房再造89例,二期乳房再造79例。观察项目:(1)分析腹壁浅动静脉在下腹部皮瓣移植乳房再造手术中应用的长度、管径、占比等情况;(2)术后随访观察皮瓣成活及再造乳房恢复情况。结果 (1)168例患者中,89例(53.0%)患者的供区皮瓣同时携带腹壁浅静脉,(一期47例,二期42例),长度(4.20±0.27)cm、管径(1.30±0.25)mm,35例(20.8%)同时携带腹壁浅动静脉(一期16例,二期19例),长度(3.10±0.38)cm、管径(0.50±0.14)mm。实际移植2/4下腹部皮瓣74例(44.0%),全部采用一侧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一期55例,二期19例);实际移植3/4下腹部皮瓣54例(32.2%),一期22例,二期32例;实际移植4/4下腹部皮瓣40例(23.8%),一期12例,二期28例;(2)16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2~42个月,皮瓣均成活顺利(成活率100%),再造乳房外形可,弹性好,无皮瓣挛缩变形,患者对外形较满意,腹部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腹部功能无明显受限。结论 腹壁浅动静脉在下腹部皮瓣移植乳房再造术中的实际应用相对较少,是否携带腹壁浅动静脉不影响下腹部皮瓣移植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慢病毒表达载体介导的RNA干扰(RNAinterference,RNAi)对人胶质瘤细胞U251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表达的影响,为后续的以OPN基因为靶点的神经胶质瘤基因治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应用基因工程技术,筛选出2条针对OPN基因的RNAi靶序列,分别与pGCL-GFP载体连接,构建2个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LV-OPNshRNA1,LV-OPNshRNA2;将连接产物转化到DH5α感受态细胞,经PCR筛选阳性克隆、测序鉴定.将LV-OPNshRNA,pHelper 1.0,pHelper 2.0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产生慢病毒颗粒并测定病毒滴度.将包装产生的2种重组慢病毒分别感染U251细胞,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U251细胞OPN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与未转染及空转染细胞进行比较.结果:2个慢病毒载体PCR和测序结果与预期结果一致,经包装产生的病毒滴度为8×1010TU/L和5×1010TU/L.感染U251细胞后,OPN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与未感染慢病毒的细胞组及空载体感染组相比均明显下降.结论:成功构建针对OPN基因的2个慢病毒载体OPN...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颅底肿瘤的X刀治疗效果。[方法]1996年10月至1999年12月期间对93例(95个病灶)颅底肿瘤患者实施了X刀治疗。[结果]随访11个月—68个月,93例患者中81.72%X刀治疗后获得临床症状改善,2例患者于X刀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因脑水肿而行手术治疗;1例失明,6例死于复发或转移。影像学观察病灶全部消失18个,体积缩小35个,无明显变化38个,病灶增大4个,肿瘤控制率95.79%。[结论]对经过选择的颅底肿瘤实施X刀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局部肿瘤控制效果和较低的治疗并发症及后遗症。对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可采用立体定向穿刺活捡确诊后再行X刀治疗。  相似文献   
100.
21例舌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舌再造术临床体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文孝  陈杰  喻建军  李赞  包荣华  戴捷  周晓 《中国肿瘤》2006,15(11):779-781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舌癌缺损修复舌再造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2004年2月~2005年12月,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舌再造术21例.[结果]21块游离瓣全部成活,术后血栓发生率4.8%(1/21).随访3个月~2年,再造舌形态丰满、功能满意.1例(T4N1M0)术后1年因颈淋巴结转移死亡,未发现舌局部复发者.[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安全可靠,供区隐蔽功能影响小,皮瓣厚度适宜,是修复舌癌术后缺损舌再造术的优良供区,值得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