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37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口腔黏膜白斑和早期口腔癌很少侵犯深层组织,切除肿瘤后所产生的黏膜缺损不必用太多的组织量加以修补,通常将其创缘直接拉拢缝合,或在缺损区植皮即可愈合。但拉拢缝合和植皮愈合不良会产生瘢痕收缩而影响口腔器官的功能。为了减少修复区瘢痕收缩造成口腔器官功能受损,我们利用脱细胞的异体真皮基质黏膜组织补片(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修复36例口腔黏膜缺损,收到良好疗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2.
喉大部分切除--Pearson言语重建手术3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34例中晚期喉癌及下咽癌的Pearson发音重建手术经验。方法34例喉鳞癌及下咽癌病人中,喉癌外侵梨状窝12例,梨状窝癌侵犯喉22例。根据UICC与AJCC2002统一的TNM分类标准喉癌T3N03例,T3N12例,T4N02例,T4N15例;下咽癌T3N08例,T3N13例;T4N05例,T4N16例。所有病人均采用喉大部分切除—Pearson发音重建,且在同期行颈廓清术。术后放疗25例,剂量55~65Gy。结果术后发音成功者29例,占85.3%(29/34);术后声音小、音时短者2例;黏膜管闭塞且无法发音者3例。进食无呛咳、术后20d内拔除鼻饲管者25例,1~3个月后拔鼻饲管者8例,重度误吸1例(保留鼻饲管达1年);咽瘘3例。随访3年以上,淋巴结再转移率35.3%(12/34);术后残喉复发2例,3年残喉复发率5.9%(2/34)。死亡10例,3年生存率70.6%(24/34)。结论喉大部分切除加发音重建,黏膜管内径4~5mm比较适合,无误吸,发音好。  相似文献   
193.
目的:鉴定异长春花苷内酰胺酸催化产物的结构,并探讨其反应机理。方法:用HPLC监控异长春花苷内酰胺酸催化反应过程,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反应产物,以MS、NMR和ROESY分析确定产物结构。结果:异长春花苷内酰胺在酸催化条件下转化生成喜果苷,其转化率为52%。结论:异长春花苷内酰胺经酸催化可转化为喜果苷,其反应机理可能与化合物立体构型的稳定性有关,该发现提供了制备喜果苷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4.
目的 探讨鼻腔小细胞恶性肿瘤的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染色的特点.方法收集26例鼻腔小细胞恶性肿瘤,通过常规HE及免疫组化染色进行观察.结果 恶性黑色素瘤11例,可见突出的嗜酸性核仁、核沟、核内假包涵体,表达S-100蛋白、HMB-45、Melan-A.嗅神经母细胞瘤7例,可见神经原纤维、菊形团结构,NSE、Syn阳性,S-100蛋白在肿瘤周边的支持细胞中表达.横纹肌肉瘤4例,瘤细胞多嗜酸性,desmin、vimentin、MyoDl、Myogenin阳性.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2例,可见较多的凋亡、坏死和出血,NSE、Syn、CgA均阳性.骨外Ewing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2例,可见Homer-Wright假菊形团及乳头状结构,CD99、vimentin、Syn、NSE均阳性.结论 鼻腔小细胞恶性肿瘤具有相似的临床和形态学表现,因此,只有根据其各自的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染色特点,才可做出正确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5.
李赞  程培培  丰明慧  吕嵘  徐明 《心脏杂志》2021,33(6):573-578
目的 探讨低氧对乳鼠心脏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 CFs)增殖和迁移活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原代分离培养C57BL/6J乳鼠CFs,给予低氧(10 ml/L O2)、常氧(210 ml/L O2)处理,CCK-8和免疫荧光法检测CFs增殖能力;划痕实验观察CFs的迁移活性;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相关蛋白的改变;药物阻断和基因干预关键分子观察对CFs生物活性的影响。 结果 相较于常氧组,低氧可显著促进CFs的增殖、迁移活性;低氧下CFs中HIF1α 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应用药物特异性阻断以及siRNA抑制HIF1α 的表达均可显著降低CFs的增殖和迁移活性。 结论 低氧可通过HIF1α促进CFs增殖和迁移,这可能是心脏纤维化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6.
197.
目的探讨术中瘤床内植入125I粒子治疗晚期颈部转移性鳞癌的疗效。方法2006年10月~2012年12月共用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颈部转移性鳞癌67例,男49例,女18例;年龄42~79岁,中位年龄47岁。其中口腔癌术后颈部转移癌26例,喉癌及下咽癌术后颈部转移癌16例,鼻咽癌放疗后3个月颈部残留转移癌11例,放疗后复发的颈部转移癌14例。以术前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计划的粒子数及进针方向做术中置放粒子位置参考,在瘤床中125I植入放射性粒子,术后CT复查,了解粒子分布状况。置放的粒子活度为1.85×107 Bq~2.96×107 Bq,植入粒子数16~34粒不等,其中术后补充外放射治疗21例,外放射剂量25~45 Gy。结果对瘤床植入125I粒子治疗的患者无瘤生存21例,复发并死亡25例。3年生存率54.4%,5年生存率44.6%,无瘤生存率31.3%。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对颈部转移癌的瘤床残留或亚临床病灶起到明显的杀灭作用;患者体内携125I粒子持续长时间低剂量近距离组织间放疗,可以居家治疗,无需住院。  相似文献   
198.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血中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血清清蛋白(ALB)指标之间关系,探讨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相关因子与低血清清蛋白血症的关系。方法选择34例MHD患者,并根据ALB水平分为两组:ALB〈35g/L组(20例)和ALB≥35g/L组(14例),检测CRP、IL-1、IL-6、ALB水平,与30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MHD患者中CRP、IL-1、IL-6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ALB〈35g/L组CRP、IL-1、IL-6水平较ALB≥35g/L组可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IL-1、IL-6分别与ALB呈负相关(P〈0.01,P〈0.05)。结论MHD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炎性细胞因子可能与低血清清蛋白血症有关。  相似文献   
199.
目的:颈部淋巴结的隐匿性转移是导致舌癌及口咽癌复发的重要原因。颈部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活检有助于筛选存在隐匿性转移的患者。以往多使用活性染料或放射性核素标示SLN,但均存在一定的缺点。本研究使用吲哚菁绿作为示踪剂,探讨其在早期舌癌及口咽癌颈部SLN活检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至10月在湖南省肿瘤医院接受外科治疗并使用吲哚菁绿作为示踪剂寻找SLN的早期舌癌及口咽癌患者23例。计算SLN检出率和分析SLN在颈部各区的分布情况。结果:在23例患者中,22例成功定位SLN,检出率95.65%。在22例成功定位SLN的患者中,共发现3例有癌转移,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率13.63%。SLN阴性患者颈部淋巴结清扫标本中未检出病理阳性淋巴结,阳性预测率100%。舌原发病灶位于舌前2/3的患者颈部I、II、III、IV区SLN的占比分别为15.15%、71.72%、13.13%、0;舌原发病灶位于口咽舌根部位的患者颈部I、II、III、IV区SLN的占比分别为0、44.44%、44.44%、11.12%。结论:在早期舌癌及口咽癌患者颈部SLN活...  相似文献   
200.
目的探讨和研究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方案及临床分析。方法将84例于2006年11月~2011年11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恶性血液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平均分为A组、B组及C组,每组28例患者。A组患者使用氟康唑进行治疗;B组患者使用伊曲康唑进行治疗;C组患者使用两性霉素B组进行治疗。对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氟康唑组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有效率明显低于伊曲康唑组和两性霉素B组;伊曲康唑组和两性霉素B组并没在脂质体疗效上有显著的差异;两性霉素B组的不良反应率都要比伊曲康唑组和氟康唑组明显的高很多。结论使用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十分显著,但与这两种药物相比较,氟康唑的安全性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