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1篇
皮肤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96篇
综合类   3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建立增生性瘢痕动物实验模型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李荟元  刘建波 《医学争鸣》1998,19(6):655-657
建立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方法:选用大耳白兔23只的46个耳朵,产生如下伤口:兔耳腹面作6mm直径的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100个;1.5cm*1.5cm方形创面12个;圆形全皮加去软骨创面12个;耳背圆形全皮缺损创面24个。  相似文献   
82.
恶性黑素瘤的最新动态(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黑素瘤(realignant melanoma,MM),简称恶黑,是一种具有攻击性、治疗难度很大的恶性黑素细胞肿瘤,已成为一种威胁人们健康的恶性疾患。紫外线的照射、浅肤色、发育不良痣综合征及家族史等状况,为发生删的高危因素。遗传学及环境对删发生的影响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83.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其特点为血液中有球形红细胞,红细胞脆性增加,脾肿大,有黄疸而尿中无胆红素,血中网织球增多,有反复发作史,具有家族遗传性,脾切除可获良好疗效。有“家族性无胆  相似文献   
84.
李荟元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9):1102-1103
2005年11月27日,法国学者Bernar Devauchelle等成功地完成了世界首例人类同种异体“换脸术”,并于2006年7月,在国际权威性杂志“The Lancet”上全文发表了世界第一例“换脸术”患者术后4个月的随诊资料,本文全面介绍了手术过程、术后处理及接受换脸者的恢复状况。这是迄今所能查阅到的世界首例“换脸术”获得成功的唯一正式资料。现将全文摘译如下,供读者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85.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PKC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定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等瘢痕组织中PKC活性变化 ,探讨PKC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PKC活化后催化底物多肽磷酸化 ,然后计数底物中掺入32 P的放射活性的原理 ,测定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成熟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中PKC活性。结果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PKC的活性显著高于成熟瘢痕和正常皮肤 (P <0 .0 0 1,分别高出正常皮肤 318.30 %和 5 19.0 7% ) ,瘢痕疙瘩高于增生性瘢痕 (P <0 .0 0 1,高出 48.6 0 % )而成熟瘢痕和正常皮肤间没有差异 (P >0 .0 5 )。结论 瘢痕组织中PKC活性升高且与增生程度相关 ,提示PKC可能参与了细胞增殖和合成物质的信号转导  相似文献   
86.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PKC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定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等瘢痕组织中PKC活性变化,探讨PKC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PKC活化后催化底物多肽磷酸化,然后计数底物中掺入32P的放射活性的原理,测定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成熟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中PKC活性。结果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PKC的活性显著高于成熟瘢痕和正常皮肤(P<0.001,分别高出正常皮肤318.30%和519.07%),瘢痕疙瘩高于增生性瘢痕(P<0.001,高出48.60%)而成熟瘢痕和正常皮肤间没有差异(P>0.05)。结论 瘢痕组织中PKC活性升高且与增生程度相关,提示PKC可能参与了细胞增殖和合成物质的信号转导。  相似文献   
87.
目的测定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PTK活性变化,探讨PTK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利用活化的PTK催化底物多肽磷酸化,再计数底物中掺入32P的放射活性的原理,测定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成熟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中PTK活性。结果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PTK的活性显著高于正常成熟瘢痕和正常皮肤(P<0.001,分别高出正常皮肤150.80%和313.80%),瘢痕疙瘩高于增生性瘢痕(P<0.001,高出65.01%)而成熟瘢痕和正常皮肤间没有差异(P>0.05)。结论瘢痕组织中PTK活性升高且与增生程度相关,PTK介导生长刺激的信号转导使细胞增殖和合成物质的功能增强而发生瘢痕增生。  相似文献   
88.
增生性瘢痕动物实验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58,自引:5,他引:53  
目的建立由动物自身产生的增生性瘢痕实验模型.方法选用47只日本大耳白兔,在耳腹侧面制作6mm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1.5cm×4.5cm长方形创面以及耳背圆形创面共388个,进行组织学等多项观察.结果70%兔耳圆形创面可发生与人增生性瘢痕类似的增生块,增生块持续时间最长为150d;长方形创面增生块发生率为80%以上,持续时间已超过262d.增生块内有特征性的结节或漩涡状结构.创基注入TGF-β1、IFN-y,可以促进或抑制增生块的发生.原位杂交,查明内源性TGF-β1mRNA为强阳性表达.利用此模型证实成纤维细胞凋亡在病理性瘢痕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结论兔耳可以产生与人增生性瘢痕类似的病理改变,可以用作瘢痕研究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89.
整形美容1女性尿道恶性黑色素瘤原发性尿道恶性黑色素瘤十分罕见,而且发病者死亡率很高。由于是一种少见的疾患,因此有关此病诊断、治疗的资料很少。为此,作者通过PubMed网络收集了有关女性尿道恶性黑色素瘤的资料。通过查阅73个文献,查阅到女性尿道恶性黑色素瘤的患者有112例,患者年龄中数为68岁,患者平均存活期16个月,5年存活率为10%。  相似文献   
90.
1 hal of ugi none-eluting硅胶膜减少烧伤瘢痕的形成:在裸鼠身上的对比研究烧伤后引起的瘢痕增生比较常见,对患者造成的伤害人所共知。对烧伤患者防止过度的病理瘢痕增生是保证治疗获得高质效果的重要环节。硅凝胶膜防治瘢痕已广泛用于临床。作者在裸鼠模型上应用一种具有抗纤维化性能的硅胶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