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作为一种肿瘤相关病毒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机体的免疫状况与其有相当大的关系。树突状细胞在机体免疫反应中的地位已得到确定。近几年应用树突状细胞防治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研究不断增多,树突状细胞的参与有可能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防治提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2.
背景:浸没式体外培养角质形成细胞的技术已得较普遍的应用,但角质形成细胞的体外器官样培养技术尚存在不足。
目的:以铺有鼠尾胶原的TransWell培养板套皿,提供的气-液交界面体外培养角质形成细胞,以改进角质形成细胞的体外器官样培养技术。
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人工皮肤器官实验,于2008-07/2009-02 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实验室完成。
材料:角质形成细胞由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王教授馈赠。
方法:将浸没式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接种到铺有鼠尾胶原的Transwell培养板套皿当中,Transwell培养板套皿每板有6个孔,每孔当中有一插件,插件悬挂于孔的边缘上,插件底面为一孔径为0.4 µm的高分子膜,距离培养板孔的底面有1.5 mm的高度,使细胞处于气-液交界面上并培养4周,然后将不同培养时段的培养物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仪检测,进而观察细胞分层和分化的状况。
主要观察指标: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及分层和分化状态。
结果:培养2周的角质形成细胞大部分为单层结构,细胞彼此衔接成铺路石状结构,多数细胞为三角形或多角形结构,细胞核清晰可见,细胞比较饱满。部分区域细胞出现双层结构,表现为单层的角质形成细胞上面铺有连接成条索状的细胞。3周的角质形成细胞大部分为双层结构,异层及同层细胞之间彼此衔接,呈索形结构,细胞核仍然清晰可见,细胞不如2周时饱满。4周的角质形成细胞部分区域为三层结构,且细胞较前变得萎缩,表现为细胞浆减少,细胞核变小。角质形成细胞进行气-液交界面培养至4周,细胞会分为3层,表层的细胞会表达终末分化的标志物角蛋白10。
结论:在Transwell培养板套皿膜上,角质形成细胞会出现分层和分化,形成体外的皮肤样器官。
关键词:角质形成细胞(HaCaT);器官样培养;气-液交界面培养;筏式培养;皮肤器官 相似文献
23.
瘢痕疙瘩(keloid)是由于皮肤创伤后在伤口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增殖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c,ECM)在伤口区域过度沉积而形成的疾病。瘢痕疙瘩皮损通常超过伤口边缘,一般不会自行消退,而且在切除后容易复发,皮损可触痛、疼痛、瘙痒,蟹足样向外伸展。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仍然不明确,但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其机制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1,PAl-1)、TGF-S/Smad信号转导通路密切相关。本文主要介绍PAI-1与瘢痕疙瘩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4.
〔摘 要〕 目的:观察祛风安络方治疗风热伤络证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
医院 2020 年 1 月 1 日至 2022 年 1 月 1 日期间收治的 70 例风热伤络证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 35 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对症处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祛风安络方口服。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
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尿检积分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治疗后观
察组患儿的中医证候总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尿检总积分均较治疗
前有不同程度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尿检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 96.97 %,高于对照组的 81.8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
期间两组患儿未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结论:祛风安络方联合西药治疗风热伤络证小儿过敏性紫癜效果好,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5.
银屑病与真菌感染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佳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98,(4)
银屑病与真菌感染的关系多年来一直存在着争议。综合近10余年来的文献,从临床和实验室研究等几方面总结了银屑病与真菌感染的关系,认为真菌感染,特别是糠秕孢子菌可以引起易感人群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诱发或加重银屑病。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 研究蒙药苏格木勒-4对失眠大鼠的代谢影响,初步探讨其改善失眠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夹尾刺激和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溶液复合造模法建立慢性应激失眠大鼠模型。将24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西泮组(阳性对照,0.92 mg/kg)和苏格木勒-4组(5.2 g/kg),每组6只。从夹尾刺激第7天开始,苏格木勒-4组、地西泮组大鼠开始灌胃给药,正常组、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蒸馏水,每天灌胃1次,连续14 d。利用水迷宫实验测试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利用无创睡眠活动监测系统对大鼠24 h睡眠时间进行监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大鼠血清和海马组织进行代谢组学研究。使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各组大鼠血清和海马组织中差异代谢物进行分析,筛选各组间的差异代谢物以及代谢通路。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减少、平均24 h睡眠时间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地西泮组和苏格木勒-4组大鼠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代谢组学研究发现,大鼠血清和海马组织中共鉴定出5-羟基吲哚乙酸、犬尿氨酸、犬尿喹啉酸、5-羟色胺、... 相似文献
28.
离子通道是一组能特异性促使离子、水或其他小分子物质通过生物膜的蛋白,参与细胞容量调节、神经电位传导、兴奋收缩耦联、细胞生长等.通过膜片钳技术离子流研究表明,角质形成细胞胞膜上存在多种离子通道,可容许Na 、K 、Cl-等离子流和小分子物质通过,多种干燥性脱屑性皮肤病都与角质形成细胞胞膜上离子通道异常有关[1]. 相似文献
29.
体外皮肤器官模型的培养及在皮肤移植等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皮肤器官模型有皮肤器官培养和角质形成细胞器官样培养两种方式,体外皮肤器官模型可用于皮肤移植,皮肤病发病机制,药学等方面.目前皮肤器官模型培养的方法很多,但如何进一步改进条件,培养出更加类似于人的皮肤器官,更有效的应用于皮肤病研究当中,将有待于进一步的努力.体外重建皮肤模型为皮肤病新药研究当中的药物筛选,毒理学实验及生理功能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部分组织工程皮肤产品已取得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的许可而应用于临床.相信随着组织上程学和相关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体外皮肤器官模型应用丁皮肤病的研究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0.
银屑病患者皮肤鳞屑真菌的分离及流式细胞计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真菌特别是糠秕孢子菌与银屑病的关系。方法对82例银屑病患者和40例正常人的头皮、指甲、背部、上肢或下肢4个部位的皮肤鳞屑在3种不同培养基上进行了真菌培养分离 ,并应用流式细胞计数检测了8株银屑病皮损处糠秕孢子菌和4株正常人的糠秕孢子菌的DNA总含量及周期变化。结果①发现银屑病患者的真菌带菌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银屑病患者皮损处真菌阳性率与非皮损处的阳性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②在银屑病组培养出59株糠秕孢子菌 ,而对照组仅有9株 ,有显著性差异。③S期的细胞比率和PI值银屑病组低于对照组。结论真菌特别是糠秕孢子菌在银屑病患者的皮损处和正常皮肤上都较正常人高 ,对银屑病的发病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