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1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脑梗塞患者血及脑脊液中兴奋性氨基酸递质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脑梗塞患者血及脑脊液(CSF)中兴奋性氨基酸浓度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系统,测定了10例正常对照组和41例脑梗塞患者起病后7h~10d的血和CSF中谷氨酸(Glu)和天门冬氨酸(Asp)浓度的变化。结果Glu及Asp的浓度在24h后开始明显升高,3d达高峰,5d后开始下降,7d后基本接近正常水平。同时发现脑梗塞后血和CSF中Glu含量呈正相关。CSF中Glu浓度的变化与梗塞直径、病程和神经功能评分也呈显著相关。结论Glu和Asp在脑梗塞的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血和CSF中Glu和Asp浓度可以作为临床观察病情变化、梗塞面积及病程演变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92.
病窦综合征 (SSS)患者的脑功能障碍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要课题 ,但有关 SSS患者脑电活动情况的研究甚少。为此 ,我们对 48例 SSS患者的脑电图(EEG)与动态心电图 (DCG)指标进行相关性研究 ,旨在探讨其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SSS组 48例 ,均为我院 1 992年 7月至 1 999年 7月依据国内通常采用的诊断标准[1] 确诊的 SSS患者 ,男 3 5例、女 1 3例 ,平均年龄 48.8±1 3 .4(2 3~ 75 )岁。48例皆有黑朦或晕厥发作史 ,脑多普勒超声 (TCD)和 CT检查均未见异常。全部病例均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正常对照组 3 0例 ,皆为…  相似文献   
93.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对45例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及血小板膜表面的GMP-140进行测定。发现病人组血浆中GMP-140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脑梗塞及脑出血急性期组血浆及血小板膜表面的GMP-140均高于脑动脉硬化症组(P<0.01)。恢复期上述数据逐渐下降,接近脑动脉硬化症组水平。结果提示GMP-140的检测可作为脑血管病发病、病情监测及疗效观察的一项新指标  相似文献   
94.
95.
颗粒膜蛋白-140与脑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颗粒膜蛋白-140(granule membrane protein-140,GMP-140)是一种存在于血小板α颗粒膜和血管内皮细胞内Weibel-Palade小体的颗粒膜蛋白,当血小板或内皮细胞活化时,迅速分布到细胞表面。且其cDNA序列表明,GMP-140由多个功能区构成,为粘附分子选择素家族的主要成员,选择性地促进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在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栓形成和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文章就其基础研究和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体外反搏对高血压性心脏病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10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分为两组,其中52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体外反搏治疗为反搏组,52例应用常规药物治疗为对照组,治疗前后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治疗后,左心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左房室瓣舒张早期充盈E峰速率(E),左房室瓣舒张晚期充盈A峰速率(A),E峰速率/A峰速率(E/A),E峰减速时间(DT)等左室舒张功能指标明显改善(P<0.01).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明显降低(P<0.01).反搏组各项左室舒张功能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体外反搏治疗可显著改善高血压性心脏病左心室舒张功能并可使左室重构发生逆转.  相似文献   
97.
李继锋  王舟  李宪章  孙冰 《山东医药》2002,42(14):26-26
1997年 7月~ 1999年 7月 ,我们采用活血化淤组方“脑血治”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 46例。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同期高血压性脑出血住院患者 76例 ,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诊断标准。在发病 2 4小时内由CT证实 ,并确定出血量大小。随机分为两组 :1治疗组 46例 :男 2 6例 ,女 2 0例 ,平均年龄为 5 9.2± 9.1岁 ;基底节 2 9例 ,脑叶 10例 ,小脑 4例 ,脑干 3例 ;出血量 3 1.5± 12 .9ml,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 3 9.5± 13 .2 ml。 2对照组 3 0例 :男性17例 ,女性 13例 ,平均年龄为 5 8.9± 9.4岁 ;基底节 2 0例、脑叶 6例、小脑 3例…  相似文献   
98.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TED)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肥胖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疼痛(V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82例LDH肥胖患者(BMI≥30kg/m2),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开放椎板间开窗术,研究组予以PTED治疗。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活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D可减少LDH肥胖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下地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在损伤控制骨科(DCO)理论基础上建立一套骨盆骨折伴多发伤院前院内一体化损伤控制救治模式,并总结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2008-03—2013-10诊治严重骨盆骨折伴多发伤37例,采用严重骨盆骨折伴多发伤院前院内一体化损伤控制救治模式进行处理。院前急救:现场应用骨盆带12例、床单捆扎18例、抗休克裤7例。院内急救:第一阶段对重要器官进行功能评估、复苏、有针对性地快速诊断,适当处理,控制创伤进一步发展;第二阶段进行ICU重症监护,积极维护呼吸循环功能,预防感染等并发症,控制全身炎症反应;第三阶段二期骨折最终行内固定手术。结果本组死亡4例,2例因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休克死亡,1例脑疝死亡,1例因腹腔严重感染败血症死亡,死亡率10.8%。发生严重并发症8例,其中ARDS 2例,MODS 2例,DIC 1例,严重感染2例,败血症1例,并发症发生率21.6%。26例在病情稳定后二期行骨盆内固定手术,7例仍以原外固定架固定。结论严重骨盆骨折伴多发伤患者病死率高、并发症多、救治困难,以DCO为理论指导,加强急救体系建设,规范急救流程,多科协作,按院前院内一体化损伤控制救治模式开展救治,能切实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降脂对稳定型劳力型心绞痛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80例入选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基础上每晚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治疗组90例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基础上每晚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共12周。治疗前后均行运动平板试验和6分钟步行试验(6MWT)。观察服药前后每周心绞痛发作的次数、运动诱发心绞痛发作所需时间、记录运动持续时间、运动后ST段下降≥1 mm所需时间、6MWT距离。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诱发心绞痛发作所需时间、诱发ST段下降≥1 mm所需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延长,运动持续时间增加,6MWT距离明显增加,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治疗组各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强化降脂治疗能明显改善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还能提高心绞痛患者的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