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66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71.
胆囊癌扩大根治术及其并发症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囊癌是肝外胆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度恶性生物学行为,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为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差。近年来随着胆囊癌的扩大根治术的开展,其治疗结果令人鼓舞,逐步改变人们对胆囊癌的看法。本文着重论述胆囊癌扩大根治术及其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受体2(SSTR2)在肝癌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和分布,探讨SSTR2在肝癌发生过程的作用。方法:二乙基亚硝胺溶液(DENA)诱发SD大鼠发生肝癌,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肝硬化肝组织、肝癌中SSTR2的mRNA和蛋白表达,比较不同时期肝组织中SSTR2-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DENA诱癌8周后,可见肝癌形成。诱癌8周时,癌旁肝组织SSTR2-mRNA明显高于正常肝脏(1.794±0.212 vs 0.950±0.138,P<0.05),随着诱癌时间的延长,SSTR2-mRNA的表达逐渐增强,到16周时到最高(2.053±0.169),随后逐步下降(22周时低至1.468±0.107),而肝癌组织SSTR2-mRNA表达只为1.219±0.249。免疫组化检测SSTR2蛋白表达发现,SSTR2主要位于胞浆和细胞膜,SSTR2蛋白表达的变化与SSTR2-mRNA的变化一致。结论:SSTR2在实验性肝硬化早期表达逐步升高,随着肝硬化的加重和肝细胞癌变的发生,SSTR2表达逐渐下降。SSTR2表达下降可能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肝切除术中发生大出血的术前危险因素,并针对危险因素提出术中护理对策。方法将肝细胞癌行肝切除术患者1 051例,根据术中出血量分为术中大出血组(n=170)和非大出血组(n=881)。对两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术前血小板100×10~9/L(OR=1.731)、肿瘤直径5.0 cm(OR=2.454)、合并门静脉血栓(OR=1.492)和大块肝切除术(OR=1.577)是肝细胞癌肝切除术患者术中大出血的术前危险因素(P0.05,P0.01)。大出血组术中输注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晶体的量显著高于非大出血组,手术结束时的体温显著低于非大出血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非大出血组(均P0.01)。结论护理人员需充分了解肝细胞癌肝切除术患者术中大出血的术前危险因素,加强相应的术前、术中护理干预,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74.
李绍强  梁力建 《腹部外科》2006,19(3):F0003-F0004
肝脏是血供丰富的器官,毗邻肝脏有多条大血管。第一肝门有肝动脉和门静脉;第二肝门有肝左、肝中和肝右三条静脉;第三肝门有数条肝短静脉;肝脏后方有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这些血管一旦损伤,将引起大出血,特别是肝静脉和肝后下腔静脉,出血凶猛,如处理不及时,短时间内血压将迅速下降,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近年来随着肝脏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肝脏手术引起大出血的发生有明显下降,术中引起毗邻肝脏大血管损伤的处理也有长足的进步。一、邻近肝脏大血管损伤的常见原因1.肝外伤:严重的肝外伤,特别是Ⅳ、Ⅴ级肝外伤(美国创伤外科学会分级)常伴…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是否能促进肝细胞癌(HCC)侵袭、转移。 方法通过siRNA靶向沉默GPC3在人肝癌细胞Hep3B、HepG2中的表达,慢病毒介导GPC3在人肝癌细胞SMMC-7721和SK-HEP-1中过表达,用于体外细胞功能试验和建立体内裸鼠原位种植瘤模型。Western blotting、qPCR检测GPC3、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分子N-Cadherin、E-Cadherin、SNAIL、Viment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3、MMP-7的表达。 结果过表达GPC3的Hep3B、HepG2细胞株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大于GPC3低表达的SMMC-7721、SK-HEP-1细胞株(P<0.05);小鼠肝脏原位癌模型显示,过表达GPC3的HCC肝脏转移发生率明显高于GPC3低表达者(P<0.05)。过表达GPC3可以降低E-Cadherin,上调N-Cadherin的表达;干扰GPC3表达后,E-Cadherin表达上调,N-Cadherin表达下调。GPC3过表达可显著上调MMP-2、MMP-3、MMP-7的表达(P<0.05)。 结论GPC3可通过诱导HCC发生EMT和分泌MMPs,促进HCC细胞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胆汁细菌谱以及其对肝切除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8月至2009年3月有完整胆汁细菌培养结果并行择期肝切除术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162例,分析胆汁中细菌谱,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引起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为77.2%,革兰阴性菌占61.7%。前3位菌属分别是大肠埃希杆菌属(30.5%)、粪肠球菌属(29.8%)和单胞菌属(14.9%)。本组无手术死亡,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9.0%,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切口感染、胆漏和腹腔感染。Logistic多因素分析表明胆汁细菌培养阳性(P=0.026,OR=8.560)和手术时间(P=0.04,OR=1.007)是引起肝内胆管结石肝切除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胆汁细菌种类繁多,以大肠埃希杆菌属、粪肠球菌属和单胞菌属为主,胆汁细菌培养阳性是引起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达美康联合胰岛素降糖在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将在我院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66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给予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治疗的观察组和仅给予胰岛素降糖治疗的对照组。治疗后6周时,比较两组血糖水平、胰岛素用量、肾功能情况以及不良反应例数。结果:治疗后6周时,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单日胰岛素用量以及血肌酐、血尿素氮、三酰甘油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糖控制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内,观察组发生腹膜炎、心血管事件、低血糖反应、死亡的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美康联合胰岛素降糖治疗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降低胰岛素用量、改善肾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是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理想的降糖方案。  相似文献   
78.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long-term efficacy of modified loop choledochojejunostomy (MLC).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259 patients who had underwent choledochojejunostomy in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2000 to December 2006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Of all the patients, 130 underwent MLC (MLC group) and 129 underwent Roux-en-Y choledochojejunostemy (RYC, RYC group). The changes in incidence of cholangitis and liver function between the 2 groups were compared. All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t test, chi-square test or Fisher exact probability. Results The levels of alaninetransa-minase and alkaline phosphomonoesterase were (63±42) U/L and (147±147) U/L in MLC group, and (84±52)U/L and (256±201)U/L in RYC group,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2 groups (t=1.634, 1.655, P>0.05). The level of 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 in MLC group was (116±91)U/L, which was signifieandy lower than (169±96)U/L in RYC group (t=2.461, P<0.05). Three patients (2.3%) in MLC group and 9 (7.0%) in RYC group suffered from acute cholangitis after operation, with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between the 2 groups (P>0.05). Of the 12 patients with acute cholangids, 1 in MLC group and 7 in RYC group were hospitalized,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2 groups (P<0.05). Conclusions The incidence of acute cholangitis in patients who underwent MLC is comparable to that of RYC. However, the procedure of MLC is simpler than RYC, and patients have milder symptom and lesser frequency of reflux cholangitis onset after MLC.  相似文献   
79.
肝内胆管结石Caroli病7次手术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女性,自1970—2002年(18~50岁)32年间共行7次胆道手术。  相似文献   
80.
L-精氨酸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L 精氨酸 (L Arg)对肝脏缺血再灌注 (I/R)损伤的保护及其机制。 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 :假手术组 (Sham ) :大鼠开腹游离肝十二指肠韧带 ,不阻断 ;对照组 (Con trol) :单纯入肝血流阻断 ;Arg组 :肝缺血前 5min ,从大鼠阴茎背静脉 (PDV )注射L Arg 2 0 0mg/kg体重 ;Arg +L组 :肝缺血前 10和 5min ,依次从大鼠PDV注射L 硝基精氨酸甲酯 (L NAME) 30mg/kg体重和L Arg 2 0 0mg/kg体重 ;fmk组 :肝缺血前 5min ,从大鼠PDV注射N 笨甲基氧化碳酰 缬氨酸 丙氨酸 天冬氨酸 氟化丙酮 (ZVAD fmk) 15mg/kg体重。各组入肝血流阻断时间为 40min ,比较各组的谷丙转氨酶 (ALT)、Caspase 3活性、肝细胞凋亡数和 7d生存率。 结果 肝缺血 40min再灌注 6h ,Arg组的 7d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Arg +L组 (P <0 .0 5 )。Arg组ALT、Cas pase 3活性和肝细胞凋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和Arg +L组 (P <0 .0 1)。Arg组的Caspase 3活性和肝细胞凋亡数略高于fmk组和假手术组 (P >0 .0 5 )。结论 L Arg对肝脏I/R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其保护机理可能是通过一氧化氮 (NO)作用于Caspase 3并使其失活 ,从而抑制肝细胞凋亡的发生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