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立论依据】 化疗是一种重要的胃癌辅助治疗方法,但由于不同患者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差异极大,而影响其治疗效果。哪些因素会导致胃癌细胞呈现不同的耐药性目前尚未阐明。最新的研究表明,自噬可以帮助细胞对抗微环境中的化疗药物,导致耐药。胰岛因子1(Islet-1,ISL1),在正常成体胃组织中不表达,但我们发现ISL1在人胃癌组织中呈中等丰度的表达,且不同胃癌细胞系表达量有明显差异,并对胃癌经典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U)的敏感性亦不同。胃癌细胞中ISL1表达量的差异是否与化疗耐药性相关,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我们还发现,5-FU处理下,ISL1表达丰度高的胃癌细胞,其自噬发生标志LC3的剪切也明显增加,那么ISL1是否通过增强肿瘤自噬能力来介导胃癌细胞的化疗耐药性?故本课题试图阐明胃癌细胞中ISL1表达量的差异可导致肿瘤细胞产生不同的化疗耐药性,其分子机制与ISL1能够增强肿瘤自噬能力有关。 【设计思路】 (1)明确胃癌细胞中ISL1表达量的差异能否导致肿瘤细胞产生不同的化疗耐药性;(2)证实胃癌细胞中自噬与耐药性的关系;(3)探究ISL1与自噬之间的相关性,阐明ISL1促进肿瘤耐药性的机制是通过促进自噬来实现的。 【实验内容】 (1)CCK-8实验和蛋白质印迹实验分别检测ISL1表达量不同的两株胃癌细胞系对5-FU的耐药性差异和自噬强度;(2)过表达/敲低ISL1,检测两种细胞对5-FU的耐药性变化和自噬强度;(3)在过表达或敲低ISL1基础上抑制或增强自噬,检测两株胃癌细胞系在5-FU处理下的自噬强度和各自耐药性的改变。 【材料】 人胃癌细胞系MGC803、MKN28;5-FU;CCK-8试剂盒;过表达或抑制ISL1的质粒;雷帕霉素;3-甲基腺嘌呤;各蛋白抗体。 【可行性】 本实验所涉及的转录因子ISL1为本实验室主要研究对象,因此,本实验在理论指导、材料准备上都有很大的可行性。 【创新性】 自噬与肿瘤耐药之间的关系尚无定论;自噬在胃癌细胞耐药性中的作用也未见报道。因此,本实验属理论创新,且具有应用价值,对肿瘤治疗乃至药物靶点设计方面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Bryan人工椎间盘矢状面覆盖比(SCR)与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椎旁骨化(PO)形成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2007年12月因颈椎退行性疾病行单节段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患者临床资料,共71例,所有患者均随访10年,在术后即刻侧位X线片上测量人工椎间盘SCR。末次随访时,通过CT与X线片结合评估置换节段PO分级。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人工椎间盘SCR、年龄等因素对高等级PO形成的影响。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阳性结果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进行检验与量化。结果末次随访时,71例患者中66例出现PO,其中0级5例,1级16例,2级25例,3级7例,4级18例。高等级(34级)PO患者人工椎间盘SCR小于低等级PO(02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研究的相关因素中,仅人工椎间盘SCR是PO形成的影响因素(比值比0.659,P 0.05)。人工椎间盘SCR预测PO形成的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78(95%置信区间0.7760.981),且计算得出人工椎间盘SCR的最佳判断阈值为95%。结论人工椎间盘SCR是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PO形成的影响因素,人工椎间盘过小会造成术后远期高等级PO形成的概率增大,置入的人工椎间盘SCR应尽量 95%。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及电刺激引导下神经根封闭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导致下肢放射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11月至2016年6月收治腰椎退行性疾病导致的下肢放射痛患者129例。男55例,女74例;年龄(52.47±15.17)岁;椎间盘突出87例,椎管狭窄28例,椎体滑脱7例,脊柱侧弯7例;左侧下肢放射痛62例,右侧下肢放射痛67例。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认存在神经根受压,下肢放射痛持续8周以上,经休息、理疗、非甾体类抗炎药及肌肉松弛药物治疗后均无明显改善。均无麻醉药物过敏史及腰椎、骶椎手术史,未合并马尾综合征、下肢肌力减退、凝血功能障碍及其他周围神经病变。均采用超声及电刺激引导下神经根封闭治疗。神经根封闭操作结束30 min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下肢疼痛程度,VAS评分较治疗前减少50%则认为治疗节段为非责任节段,2 h后在其他节段再次行神经根封闭操作,并再次以VAS评定下肢疼痛程度。治疗后3 d,再次评定VAS评分。观察治疗后1年内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情况及治疗和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未发生硬膜穿孔、硬膜外血肿、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L5神经根受压74例,S1神经根受压30例,L4神经根受压21例,L3神经根受压3例,L2神经根受压1例。中央管区压迫32例,外侧区域(椎间关节下区域、椎间孔区域、椎间孔外区域)压迫97例。治疗前下肢疼痛VAS评分为(7.58±0.61)分;治疗后30 min,VAS评分为(0.89±1.05)分;治疗后3 d,94例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较治疗前减少≥50%),VAS评分为(3.18±0.62)分,35例患者疼痛缓解不明显(VAS评分较治疗前减少50%),VAS评分为(4.60±0.50)分。治疗后1年内,60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或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其中治疗后3 d疼痛明显缓解者34例(34/94,36.17%)、治疗后3 d疼痛缓解不明显者26例(26/35,74.29%),椎间盘突出者34例(34/87,39.08%)、椎管狭窄者17例(17/28,60.71%)、椎体滑脱者5例(5/7,71.43%)、脊柱侧弯者4例(4/7,57.14%)。结论:超声及电刺激引导下神经根封闭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导致下肢放射痛的一种安全有效方式,椎间盘突出导致的下肢放射痛及神经根封闭后短期内止痛效果好的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术中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测量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脊髓弹性模量变化的可行性与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行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术中SWE。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58.18±11.49岁(37~78岁);病程2~180个月(62.06±52.54个月);4例C3/4,4例C4/5,5例C5/6,2例C3/4、C4/5,1例C4/5、C5/6,1例C5/6、C6/7;术前JOA评分为6.5~15分(10.74±2.62分),身体质量指数(BMI)为26.02±3.15kg/m2(19.33~30.76kg/m2),病变节段脊髓扁平率为(40.07±9.43)%(24.14%~52.93%)。术中定量测量正常节段和受压节段脊髓弹性模量的均值(Mean)、最大值(Max)、最小值(Min)及标准差(SD),并重复操作两次,对前后两次测量的数据结果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其重测信度。应用配对t检验分析两组弹性模量的差异,使用t检验分析不同性别正常脊髓弹性模量的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患者年龄及BMI与正常节段脊髓弹性模量的关系,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患者病程、脊髓扁平率及JOA评分与受压节段脊髓弹性模量的关系。结果:正常节段脊髓弹性模量ICC为0.964(95%CI:0.902~0.987),受压节段脊髓弹性模量的ICC为0.842(95%CI:0.564~0.943)。受压节段脊髓弹性模量的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均显著低于正常脊髓(P0.01)。患者BMI与正常节段脊髓弹性模量间呈正相关(R~2=0.39,P=0.005),年龄与正常脊髓弹性模量无显著相关性(P=0.88)。男性与女性间正常脊髓弹性模量无显著性差异(P=0.68)。病程、脊髓扁平率、JOA评分与受压节段脊髓弹性模量均无显著相关性(分别为:R~2=0.001,P=0.89;R~2=0.004,P=0.80;R~2=0.11,P=0.19)。结论:术中SWE测量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脊髓的弹性模量具有可行性,并发现病变脊髓的弹性模量会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后路椎管成形术前后动力位矢状面参数(C7倾斜角、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和颈椎曲度)变化,分析术前颈椎动力位矢状面参数与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疗效的关系,为疗效预测提供新的参考指标。方法 纳入行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并完成长期随访的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44例,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对患者进行颈椎X线片检查,测量中立位及动力位的矢状面参数[C7倾斜角(C7S,C7 Slope)、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C2-C7 SVA)和颈椎曲度(CL,C2-C7 Cobb角)];对患者进行脊髓功能(JOA评分)、颈椎功能(NDI评分)评价。统计术后并发症(轴向症状、C5神经根麻痹、神经功能恶化)发生情况。根据颈椎X线片检查中测量的动力位矢状面参数值及手术前后变化值的中位数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高值组与低值组。比较高值组与低值组手术后JOA评分、NDI评分。结果 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颈椎中立位矢状面参数CL无明显变化,C2-C7 SVA数值与C4椎体前后径比值(r SVA)、C7S升高;颈椎动力位矢状面参数CL减低,r SVA、C7S升高。与术前比较,术... 相似文献
17.
文题释义:
上胸椎后凸畸形:是一种罕见疾病,通常指脊柱T1-T4节段存在的后凸畸形,常见的病因有肿瘤、骨折、医源性不稳定、退行性改变、强直性脊柱炎和结核;由于该病生物力学特点独特,减压和内固定相对困难,既往相关研究及报道较少。该类患者往往因后凸畸形严重影响生活而就诊,因此有效的矫形手术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尤为重要。
计算机导航辅助置钉:一项临床上用于辅助置钉的技术,能够通过术中三维CT进行准确指引与导航,选取最佳置钉位置完成螺钉设计及置入,帮助临床解决特殊病例、疑难病例的手术规划与安全问题。
背景:上胸椎后凸畸形的生物力学特点较为独特,减压和内固定相对困难,既往相关的研究及病例报道较少,并且缺少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进行上胸段后凸畸形矫正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究计算机导航辅助置钉与截骨治疗上胸段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2011年6月至2018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T1-T4后凸畸形患者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12-59岁,均进行计算机导航辅助置钉与PSO截骨治疗,术后随访检测后凸节段局部Cobb角,评估颈背部目测类比评分、颈椎脊髓功能Nurick评分、欧洲脊髓病EMS评分与患者手术整体满意度。试验通过北京积水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件号:积伦科审字第201709-23号。
结果与结论:①18例患者均完成术后随访,随访时间6-90个月,平均(33.73±35.33)个月;②18例患者末次随访的局部Cobb角较术前明显改善[(47.32±9.92)°,(24.01±7.64)°,P < 0.001],末次随访的目测类比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3.64±2.16,0.73±1.01,P < 0.001),末次随访的Nurick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2.91±0.94,0.82±1.47,P < 0.001),末次随访的EMS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14.45±0.93,17.09±1.45,P < 0.001);③患者手术满意度为优(16例)或良(2例);④至末次随访时,18例患者均未发生与植入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伤口愈合良好,未出现螺钉松动等问题;⑤结果表明,使用计算机导航辅助置钉与截骨定位进行合理的截骨矫形,可以使上胸段后凸畸形获得有效治疗。
ORCID: 0000-0001-6341-7506(何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8.
1 超声设备的特点和工作原理1.1超声波的定义 当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为20Hz~20kHz,低于20Hz的声波为次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高于20kHz的声波为超声波,人耳也是听不见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角对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后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2月—2007年12月71例行单节段Bryan假体CADR且随访超过10年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4例,女27例;年龄26~69岁,平均45.9岁。根据术后出院前侧位X线片测量的人工颈椎间盘角结果将患者分为后凸组(人工颈椎间盘角为负值)和非后凸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以下指标:影像学指标[颈椎整体活动度、手术节段活动度、手术节段Cobb角(负值表明手术节段存在局部后凸畸形)、椎旁骨化(paravertebral ossification,PO)分级(3、4级为高等级)];临床功能指标[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整体疗效评估(Odom评分)]。结果71例患者分为后凸组24例、非后凸组4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节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165个月,平均128个月。术前两组患者颈椎整体活动度及手术节段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组手术节段Cobb角显著低于非后凸组(t=2.636,P=0.013)。末次随访时,两组颈椎整体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93,P=0.168),但后凸组手术节段活动度和Cobb角均显著低于非后凸组(P0.05)。根据末次随访时的手术节段Cobb角,后凸组局部后凸畸形9例(37.5%),非后凸组7例(14.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1,P=0.031)。两组PO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94,P=0.004);其中后凸组低等级PO 10例(41.7%)、高等级PO 14例(58.3%),非后凸组低等级PO 36例(76.6%)、高等级PO 11例(23.4%)。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NDI,以及末次随访时JOA改善率及Odem评分、手术前后NDI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颈椎间盘角后凸可能会导致CADR术后远期手术节段活动度降低,局部后凸和高等级PO的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节段与双节段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对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长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2月至2007年12月间86例患者101个节段行单双节段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且随访10年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1例,女35例;平均年龄(53.9±9.3)岁。按手术节段数患者分为两组:单节段组71个节段,双节段组30个节段。评估患者的临床功能指标,包括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Odom's标准;影像学指标:包括颈椎整体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手术节段ROM、手术节段Cobb角。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功能与影像学评估指标间的差异。结果单节段组颈椎整体ROM术前为(45.90±15.18)°,末次随访时为(46.31±13.03)°;手术节段ROM术前为(9.67±4.54)°,末次随访时为(8.63±5.34)°;手术节段Cobb角术前为(2.13±1.32)°,末次随访时为(1.23±1.92)°。双节段组颈椎整体ROM术前为(40.14±11.59)°,末次随访时为(38.33±12.31)°;手术节段ROM术前为(9.10±4.00)°,末次随访时为(6.51±4.61)°,手术节段Cobb角术前为(3.09±2.15)°,末次随访时为(0.44±4.62)°。单节段组患者JOA改善率为(69.40±36.80)%,NDI下降(12.06±8.20)%,Odom's标准优良率为91.5%。双节段组患者JOA改善率为(59.44±59.80)%,NDI下降(12.53±9.47)%,Odom's标准优良率为80.0%。单节段组患者末次随访时颈椎整体活动度优于双节段组(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双节段Bryan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用于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具有较为满意的长期疗效,单节段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后远期颈椎整体活动度优于双节段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