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28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胸腰椎爆裂骨折,屈曲压缩Ⅱ~Ⅲ型骨折,其骨碎块后移压迫脊髓或马尾神经引起瘫痪。选择前入路可存直视下切除椎管前方致压物并行椎间植骨和内固定。但是前入路对于恢复伤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往往不够理想,且手术创伤较大。本院自1995年1月至2000年12月,选择适当病例,采用改良侧前方减压后路内固定,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观察骨形成蛋白(BMP)-2、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双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在骨髓基质细胞中的共表达.方法 以pGEM-T-BMP-2及pGEM-T-TGF-β1为模板,分别用引入新的酶切位点的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出1188 bp长度的BMP-2和1173 bp长度的TGF-β1两个目的 基因片段;依次将其定向克隆入真核双基因表达载体pIRES;酶切、分析及序列测定重组子:然后,用脂质体包裹转染骨髓基质细胞;荧光定量逆转录(RT)-PCR方法 检测BMP-2及TGF-β1基因的共表达情况.结果 双酶切可见1188 bp的BMP-2条带及核酸序列测定证实重组质粒pIRES-BMP-2-TGF-131构建正确,并在骨髓基质细胞中能同时高效表达BMP-2和TGF-β1 mRNA.结论 BMP-2和TGF-β1双基因真核载体能够在骨髓基质细胞中实现BMP-2和TGF-β1基因共表达.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采用椎弓根内固定加椎体间与后外侧联合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椎弓根内固定并椎体间与后外侧联合植骨融合治疗真性腰椎滑脱症并获得随访69例.其中,男29例,女40例.平均年龄46.9(39~65)岁.平均病史4.1(1.5~16)年.滑脱节段为:L3、L4、L5分别为4、41、22例,L4、L5双节段滑脱2例.全部患者均有明显症状与体征,长期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按照Meyerding分类,Ⅰ、Ⅱ、Ⅲ度滑脱分别为46、22、1例.均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复位,同时行椎体间与后外侧联合植骨.其中,椎体间植入cage者29例,植入骨块者40例.结果 平均随访3.8(0.5~5.5)年.术后疼痛缓解,功能改善.手术复位率92.8%,椎间高度恢复.均获得骨性融合.植骨愈合时间平均4.5(3~6)个月.无内固定物折断、神经损伤及感染.按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法进行评定,结果:优39例,良26例,可4例.总优良率94.2%.结论 椎弓根内固定加椎体间与后外侧联合植骨融合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讨论并对比单侧双通道内镜腰椎椎间融合术(ULIF)与微创通道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2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例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2例接受ULIF手术,58例接受MIS-TLIF手术。收集患者年龄、性别、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中出血量,腰痛及腿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手术节段椎间盘高度(IDH)、腰椎前凸角(LL)以及椎间融合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均获随访。ULIF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较MIS-TLIF组更长(t=8.155,P<0.01)。术后平均住院时间ULIF组明显较MIS-TLIF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82,P=0.008)。术中出血量ULIF组较MIS-TLIF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08,P=0.030)。两组术后1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的腰痛及腿痛VAS评分、ODI以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  相似文献   
25.
目的:比较双节段跳跃型颈椎病患者行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中应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ROI-C)和独立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椎间融合器的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2例双节段跳跃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24例,年龄(53.3±8.5)岁...  相似文献   
26.
总结了38例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对其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1对象与方法1.1对象1997年10月~2001年5月,收治强直性脊柱炎致髋关节强直病人38例,其中男34例,女4例;年龄50~76岁,平均64.7岁;病程3~31年,平均18.2年。采用骨水泥型全髋关节31例,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7例,初次手术28例,翻修手术10例。1.2方法若病髋关节屈曲畸形,不能主动及被动伸直者,术前采用股骨髁上牵引,时间2~4周,拍片证实髋关节畸形矫正为止。若全身骨质疏松,尤以老年病人,术前给予…  相似文献   
27.
足跟痛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患者晨起或久坐后站立时,跟痛不敢着地,步履艰难。多数具有休息痛,重症患者需持拐移步,日不能行,夜不能眠,严重影响生活与工作。自1981年7月至1996年5月,笔者采用跟骨钻孔减压术治疗足跟痛143例204足,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43例,男73例,女70例。平均年龄42岁(7—82岁)。平均病期1.9年(1个月至30年)。单侧82例(左40,右42).双侧61例,共204足。患者均有休息痛,其中82例147足测定骨内压,平均值32.5±8.5mmHg(4.31±1.10kPa),最高者达49mmHg(6.53kPa),均大于20mmHg…  相似文献   
28.
自制颈椎融合器生物力学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不同颈椎融合器椎间融合后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椎间融合的生物力学特性比较 ,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 12具新鲜尸体颈椎标本 ,分为正常对照组 (N)、自制融合器组 (MOF)、同种异体髂骨块组 (LC)和BAK融合器 (BAK)组 ,用实验应力分析方法 ,对颈椎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 :① 3种颈椎融合材料的生物力学特性正常组与自制融合器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②同种异体髂骨块组与自制融合器组的生物特性试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③自制融合器与BAK组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自制颈椎融合器强度大、刚度高、下沉移位小、颈椎稳定好 ,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椎间融合器  相似文献   
29.
颈椎疾病前后路手术的选择与并发症的防治(附5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疾病的前后路手术选择与并发症防治。方法:手术治疗颈椎疾病共512例。其中,前路扩大脊髓减压376例;后路手术136例。结果:平均随访8.1(0.3~14)年,前、后路手术的优良率分别为90.2%和90.4%。结论:对于脊髓前方的压迫、少节段病变、运动障碍为主者,宜行前路手术。对于脊髓后方的压迫、多节段病变、感觉障碍为主者,宜行后路手术。对于来自脊髓前后两方的压迫,可分期或一期施行后、前路手术。尤应注意防治并发症,一旦发生,立即处理。  相似文献   
30.
儿童臀肌挛缩症的病因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臀肌挛缩症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对采用髂嵴松解术、挛缩组织切断术及阔筋膜张肌腱膜转位术治疗的68例患儿的发病原因,术后效果等进行了随访分析。结果:发现有臀部多次注射史者57例,加用苯甲醇者38例,无或少臀部肌肉注射史者11例。获随访的55例患儿治愈45例,好转7例,无效3例。结论:臀部多次加用苯甲醇肌注是该病的常见原因,挛缩组织切断术和阔筋膜张肌腱膜转位术是治疗该病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