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68篇
  免费   382篇
  国内免费   171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82篇
妇产科学   59篇
基础医学   229篇
口腔科学   50篇
临床医学   934篇
内科学   394篇
皮肤病学   74篇
神经病学   72篇
特种医学   177篇
外科学   248篇
综合类   1691篇
预防医学   810篇
眼科学   107篇
药学   762篇
  14篇
中国医学   528篇
肿瘤学   174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178篇
  2022年   179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227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353篇
  2013年   302篇
  2012年   411篇
  2011年   465篇
  2010年   523篇
  2009年   390篇
  2008年   363篇
  2007年   324篇
  2006年   256篇
  2005年   216篇
  2004年   216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血管内皮凝血功能改变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的关系。方法2004-07-11由山东大学省立医院对济南市区部分小学生查体,从中筛选单纯性肥胖儿童及正常对照儿童各30例。专人测定血压及肥胖相关体格测量指标,测定血脂及血浆血管假血友病因子(vWF),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结果肥胖儿童皮褶厚度、WHR、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B(ApoB)、AI、vWF显著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1(ApoA1)则显著下降。vWF与SBP、WHR、TC、AI呈正相关,与ApoA1呈负相关。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存在血管内皮凝血功能障碍,其与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增加了发生动脉粥样硬化(AS)及高血压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血管内皮凝血功能改变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的关系。 方法2004 07 11由山东大学省立医院对济南市区部分小学生查体,从中筛选单纯性肥胖儿童及正常对照儿童各30例。专人测定血压及肥胖相关体格测量指标,测定血脂及血浆血管假血友病因子(vWF),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 结果肥胖儿童皮褶厚度、WHR、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B(ApoB)、AI、vWF显著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1(ApoA1)则显著下降。vWF与SBP、WHR、TC、AI呈正相关,与ApoA1呈负相关。 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存在血管内皮凝血功能障碍,其与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增加了发生动脉粥样硬化(AS)及高血压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93.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哮喘患者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深吸气量(IC)和呼气流速受限(EFL)的变化.方法 33名急性发作的COPD患者和哮喘13名患者通过定量气雾剂吸入400 μg沙丁胺醇,并于吸药前和吸药后20 min分别检测常规肺功能,并应用呼气负压(NEP)技术检测EFL.结果 33例COPD患者吸药前坐卧位均存在EFL,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仅1例坐位时EFL消失,其余32例坐卧位均仍存在EFL;13例哮喘患者吸药前坐位和(或)卧位均存在EFL,吸药后10例坐卧位EFL均消失,3例坐位EFL消失而卧位存在.26名COPD患者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显示了IC明显的增加(△IC>15%).结论 对于COPD患者,评价支气管扩张剂的疗效时,IC较FEV1、EFL的变化更加敏感;而哮喘患者EFL的变化能较好地反映出患者对支气管扩张剂的疗效.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究藤香树Schisandrapropinquavar.intermedia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香草酸-4-O-β-D-阿洛糖苷()、红景天苷()、2-hydroxy-5-(2-hydroxyethyl)-phenyl-β-D-glucopyranoside()、3,4-dimethoxyphenyl-4-β-D-glucopyranoside()、3,5-二羟基苯甲酸-4-O-β-D-葡萄吡喃糖苷()、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对甲氧基苯甲酸()、香草酸()和原儿茶酸()。结论化合物为新的酚苷化合物,命名为藤香酚苷(intermedoside),其余均为首次从藤香树中获得。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自制中药药带治疗慢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376例,采用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0例和对照组176例.治疗组给予中药药带外敷肾俞穴,2周为1疗程,使用2个疗程后进行统计学处理评定疗效.对照组口服潘生丁、至灵胶囊、雷公藤多甙等,疗程同治疗组.结果:经治疗2个~3个疗程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融滋肾、温阳、益气化瘀、利湿为一体的自制中药药带,可以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减少炎症介质分泌,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用于治疗慢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6.
轮状病毒(RV)依其组抗原性可分成A~G共7个组,尽管A组RV(GARV)是引起婴幼儿胃肠炎的主要病因,但在3岁以上儿童和成人中RV胃肠炎并不少见,我们通过对武汉市成人腹泻患者开展RV监测并了解GARV基因型分布,以掌握武汉市成人RV感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联合白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预测胎膜早破孕妇宫内感染中的价值,为胎膜早破孕妇宫内感染的早期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间本院收治的胎膜早破孕妇156例进行研究(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足月分娩孕妇65例设为对照组。观察组中早发胎膜早破66例(早发亚组),足月胎膜早破90例(足月亚组);发生宫内感染54例(感染亚组),宫内未感染102例(未感染亚组),比较各组受试者外周血CD64、IL-6、MMP-9水平,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三项指标在预测胎膜早破孕妇宫内感染中的价值。结果观察组产妇的CD64、IL-6及MMP-9水平分别为(5.91±1.11)MFI、(625.63±30.78)ng/L、(299.67±53.82)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3±1.02)MFI、(313.12±21.16)ng/L、(68.87±22.67)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亚组产妇的外周血CD64、IL-6及MMP-9水平分别为(6.81±1.06)MFI、(657.52±30.67)ng/L,(382.67±89.71)ng/L,均明显高于足月亚组的(5.13±1.02)MFI、(603.31±29.28)ng/L、(287.57±61.5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亚组产妇的外周血CD64、IL-6及MMP-9水平分别为(7.91±1.23)MFI、(675.22±34.28)ng/L、(421.31±69.57)ng/L,均明显高于未感染亚组的(5.02±1.03)MFI、(589.17±33.48)ng/L、(291.55±67.6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CD64、IL-6、MMP-9水平预测胎膜早破孕妇宫内感染的临界值分别为6.7 MFI、344.75 ng/L和346.20 ng/L,其AUC分别为0.887、0.796和0.830,且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的AUC为0.946,约登指数为0.906,阳性预测值95.10%,阴性预测值79.63%,准确率(89.74%)、敏感性(89.81%)、特异性(89.58%),均高于单项指标预测。结论外周血CD64联合IL-6、MMP-9水平联合检测在胎膜早破孕妇宫内感染的发生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有望成为胎膜早破及宫内感染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98.
99.
100.
周秀芳  李燕  朱鸿  陈蕾蕾 《中国针灸》2013,33(5):395-398
目的:观察针刺十二经脉腧穴治疗广泛性焦虑症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氯硝西泮组,每组40例.针刺组予十二经脉针刺法,即快速针刺每条经脉特定穴位,如肺经列缺、大肠经合谷、心经神门等,得气后视病情虚实施以补泻手法,不留针;氯硝西泮组予氯硝西泮口服,疗程均为6周.于治疗前和治疗2、4、6周后对两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电波基本电活动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HAMA分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1),针刺组在治疗2、4、6周后HAMA总分改善明显优于氯硝西泮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脑电波活动均明显改善,表现为α波频率降低、α波节律增强、θ波减少(均P<0.05),两组间比较,疗效相当(均P>0.05).结论:针刺十二经脉腧穴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疗效优于氯硝西泮,且起效速度快,其机制与改善患者脑电波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