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4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44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57篇
内科学   80篇
神经病学   153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122篇
综合类   199篇
预防医学   100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89篇
  1篇
中国医学   102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腘绳肌腱移植股骨侧不同固定方法重建ACL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股骨侧不同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新鲜冰冻尸体膝关节32具,采用四股腘绳肌腱移植重建ACL,随机分为四组,在股骨侧分别采用Endobutton、Rigidfix、肌腱结和界面螺钉固定,测量循环载荷后位移、100N位移、400N位移、失效载荷、最大载荷,计算抗拉刚度。结果失效载荷和最大载荷Endobutton〉Rigidfix〉肌腱结〉界面螺钉固定,Endobutton和Rigidfix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igidfix和界面螺钉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gidfix和肌腱结、肌腱结和界面螺钉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循环载荷后位移肌腱结〉Rigidfix〉Endobutton〉界面螺钉固定、各组间在100N位移、400N位移和抗拉刚度的比较中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腘绳肌腱重建ACL股骨侧四种固定方法均可满足ACL重建后的力学需求,Rigidfix固定在循环载荷后的位移、抗拉刚度及固定强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生物力学优势。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构建CD147干扰质粒,对肝癌细胞7721内源性CD147表达的抑制效果进行检测。方法设计及构建3对pGenesil-1-CD147/shRNA及1对阴性对照干扰质粒,通过测序鉴定。将干扰质粒用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肝癌细胞,通过瞬时转染获得细胞系,实时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3对干扰质粒、阴性对照质粒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实时PCR和蛋白印迹法结果显示干扰质粒pGenesil-1-CD147/shRNA3对肝癌细胞7721内CD147mRNA及蛋白的抑制效果最显著。结论成功构建了CD147干扰真核表达载体,筛选出有效干扰质粒,为进一步研究低表达CD147的肝癌细胞7721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机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3.
西咪替丁对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海峰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3):17-18,24
目的探讨两咪替丁对人肝癌细胞HepG2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两咪替丁作用于人肝癌细胞HepG2,运用四氮唑盐法(MTT法)检测西咪替丁对HepG2细胞生长的影响,每个药物浓度6个复孔,实验重复3次,结果取平均值;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周期。结果MTT法结果显示两咪替丁对HepG2细胞的生长起抑制作用,在浓度(500~3000)mg/L范围内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一定范嗣内随着两咪替丁浓度增加HepG2细胞凋亡率也增加,G.期的细胞数增多。结论体外实验中两咪替丁能够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76例,按测得的尿微量白蛋白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尿微量白蛋白≥30 mg/L归入实验组,共34例,尿微量白蛋白<30 mg/L归入对照组,共42例.采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分别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采用SPSS V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两组测得的IMT值分别为(1.22±0.30)mm和(1.06±0.24)mm,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5.
锁骨钩钢板在锁骨远端创伤的应用及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应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远端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并发症的原因并探讨进一步防治措施。方法:2001年9月至2008年2月治疗50例锁骨远端创伤患者,其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19~77岁,平均43岁。新鲜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36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14例。应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测量肩关节前屈上攀活动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采用Karlsson标准及Constant—Murley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所有患者随访7~1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1周所有患者均能进行肩关节主动活动。术后6周均完全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按照Karlsson标准,优44例,良6例。对患肩进行Constant—Murley评分,术前患肩平均(73.8±8.3)分,术后平均(59.6±6.7)分,术后评分高于术前。无伤口感染发生,5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均得到及时治疗,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无肩锁关节再次脱位。结论:应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和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具有固定坚强可靠、能早期功能锻炼的优点,同时又能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6.
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复杂型的肱骨近端骨折在临床外科治疗中的适应证,并分析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02年6月~2008年6月,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2例,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龄21~75岁,平均49岁.其中12例选择肱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其余10例行肩关节置换术.术后3周内颈腕带悬吊,常规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术后6周、半年复查肩关节X线片.结果 22例均获随访,时间7~28个月(平均20个月),无骨折不愈合、钢板松动、感染等并发症.患者分别按Neer、Constant、oxford等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本组病例疗效满意、功能恢复好,随访肩关节活动度、疼痛可视性评分等,均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 复杂的肱骨近端骨折外科治疗是首选,但具体选择肱骨近端解剖钢板还是关节置换,需要结合患者的年龄、骨量以及全身状况合理评估.对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与其先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待其发展到肩关节炎的终末期再行肩关节置换,不如一期进行肩关节置换,让患者尽快重获无痛又能活动的肩关节,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带锁塑料夹(Hem-O-lok)在后腹腔镜肾切除手术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后腹腔镜技术行肾切除30例,均用Hem-O-lok结扎肾蒂血管,其中肾癌13例,肾盂、输尿管癌17例。结果:26例手术获成功。1例中转开放手术完成,无肾血管出血。手术时间90~180min,平均130min;出血50-400ml,平均100ml;术后住院7~10d,平均8d。随访1~24个月,无肿瘤复发及术区、切口种植转移。结论:后腹腔镜肾切除术中应用Hem-O-lok结扎肾蒂血管安全可行、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8.
脑动脉夹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脉夹层是指由于某种原凶引起的血管中膜发生出血,形成壁内血肿,后者引起血管内膜与中膜分离,压迫血管管腔,导致管腔狭窄.夹层最初作为主动脉疾病而受关注,后来发现颈部的颈动脉、椎动脉及颅内动脉亦有发生.  相似文献   
109.
丛志强教授离开我们已经两个年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仍然经常浮现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下简称青医附院)神经内科同志们的脑海中,他的学术成就和造诣也一直影响着全国的许多神经内科医生.  相似文献   
110.
背景:黄芪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但对于诱导机制的报道较少,目前普遍认为诱导作用可能与其具有抗氧化功能有关。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早期进程中细胞内钙调蛋白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对照观察,于2007-10/12在河北北方学院实验中心完成。 材料:清洁级6周龄雄性大鼠1只,购自中国医科院实验动物中心。黄芪注射液为大理药业有限公司产品,批号060105。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4代按4×105 L-1密度接种于12孔板,加入含200 g/L黄芪注射液、体积分数为15%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进行诱导分化,制备的细胞爬片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传至第5代细胞平均分配到4个离心管内,1管为对照组,另外3管加入上述诱导培养基分别作用30,60,120 min,消化获取的细胞采用RT-PCR技术检测钙调蛋白mRNA的转录水平。 主要观察指标:黄芪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诱导作用,诱导后钙调蛋白mRNA的转录水平。 结果:黄芪诱导5 h后,可见少量细胞形态发生改变,胞体变圆,自胞体伸出细长突起,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后可见巢蛋白阳性细胞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细胞,少量细胞呈微管相关蛋白2阳性,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呈弱阳性。RT-PCR实验显示,在黄芪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早期,钙调蛋白基因进行了转录,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钙调蛋白mRNA的相对含量逐渐增加,诱导30,60,120 min组与对照组钙调蛋白 mRNA的相对含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53.315, P=0.000)。 结论:黄芪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初期细胞内钙调蛋白转录水平上调,提示其诱导作用可能与钙调蛋白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