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观察大鼠马尾受压后腰骶部脊髓中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 neurotrophic receptor.P75NTR)的表达,探讨P75NTR与前角神经元凋亡的关系.方法:48只雌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6)、对照组(n=6)和实验组(n=36),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理,对照组行假手术,实验组在L4平面置人半圆柱体硅胶棒,占椎管截面积约75%~80%,造成马尾急性受压.实验组分别于造模后1d、3d、5d、7d、14d、28d时取L4压迫节段近端脊髓组织(L2水平脊髓),正常组和对照组在第7天时处死取相应部位脊髓组织,切片后进行P75NT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P75NTR的表达;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凋亡情况.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组间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正常组和对照组脊髓前角有少量P75NTR表达:实验组造模后1d脊髓前角即有P75NTR表达,7d达到峰值,14d、28d表达呈减少趋势,实验组除1d时外其余各时间点与正常组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组和对照组脊髓组织中可见少量神经元凋亡,实验组造模后1d脊髓前角神经元凋亡数量明显增多,7d达到峰值,14d、28d凋亡呈减少趋势,实验组各个时间点与正常组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神经元凋亡率与P75NTR表达存在平行变化关系.结论:马尾受压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表达P75NTR,其表达量与神经元凋亡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2.
赵晨光  贺西京  陆斌  李浩鹏 《医学争鸣》2009,(23):2805-2807
目的:探索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在臀肌挛缩带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臀肌挛缩症(GMC)发病的作用.方法:收集臀肌挛缩症患者挛缩带和病变旁肌肉的病理标本,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Bcl-2和Bax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Bcl-2定位于成纤维细胞的胞质中,呈强阳性表达,其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分别上调了6.1倍和3.9倍(P〈0.05).Bax也定位于成纤维细胞的胞质中,呈弱阳性表达,其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未见显著性上升(P〉0.05).结论:抗凋亡基因Bcl-2与凋亡基因Bax的对抗作用失调可能是引起挛缩带产生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和探讨Sprague Dawley(SD)大鼠马尾急性压迫后腰骶部脊髓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NTR)的mRNA表达和腰骶髓神经元细胞凋亡数量时间分布及关系,为马尾综合征(cauda equina syndrome,CES)发病机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60只,按时间点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压迫1、3、5、7、14、28d组,共计12组(n=5),造模采用L3,4节段椎管放置硅胶棒压迫70%~80%椎管面积造成马尾急性压迫症状,于术后1、3、5、7、14、28d处置,在L1,2椎体位置脊髓取材。分别采用Tunel方法检测神经元细胞凋亡,RT-PCR方法观察p75NTR的mRNA表达。结果:压迫组从术后1~28d,p75mRNA表达增加及腰骶髓神经元细胞凋亡明显,p75mRNA表达和凋亡数目变化趋势存在先升高后降低同步趋势,均在7d达到峰值,压迫组术后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迫组与对照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75NTR的mRNA表达与腰骶部神经元细胞的凋亡呈正相关。结论:马尾急性压迫后,p75NTR的mRNA与神经元细胞凋亡密切相关,在CES的分子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4.
目的证明成年大鼠侧脑室下区存在增殖细胞,即神经干细胞,探讨机械性脑损伤后侧脑室下区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干细胞的变化及其关系。方法行成年大鼠侧脑室下区细胞培养,建立脑损伤模型,以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方法进行染色,并统计分析。结果可培养出神经干细胞,在体实验可见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干细胞表达,且趋势相同。结论成年大鼠侧脑室下区存在可以增殖的细胞。脑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增殖可能存在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55.
力学载荷是维持椎间盘细胞及基质的生物代谢的重要因素.椎间盘是人体内最大的无血管组织,椎间盘与周围组织的营养物质以及代谢产物的交换主要通过弥散与对流,组织间隙压力平衡的变化与渗透压的改变,为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及酶类的运转提供泵效应[1].椎间盘内压力变化与机体昼夜的活动有关,直立位与负重状态下对椎间盘产生较高压力载荷,而卧位时椎间盘承受的压力较小[2].椎间盘在高压力载荷状态下产生形变,内部静水压升高,水分被缓慢挤出.  相似文献   
56.
为探讨术后中药熏洗坐浴对减轻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疗效,回顾性分析216例行混合痔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A组89例行单纯混合痔切除手术治疗,B组127例行混合痔切除术配合术后中药坐浴治疗。结果显示,B组在术后肛门水肿、出血、疼痛等并发症方面明显低于A组。结果表明,混合痔术后配合中药坐浴有减轻患者术后疼痛、肛门水肿及出血的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7.
腰椎术后化脓性感染的早期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纯  姚聪  贺西京  李浩鹏 《中国骨伤》2013,26(10):853-856
目的:探讨腰椎疾患术后化脓性感染的病因、诊断和早期治疗方法。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7例腰椎术后化脓性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6例,女1例;年龄42-62岁,平均46.5岁。其中合并椎管内感染并-侧肢体短暂瘫痪1例,其余为椎管外化脓性感染。均给予早期手术干预,术中采用持续低压脉冲生理盐水灌洗引流,术后行抗感染治疗。抗生素应用时间为4-6周,停药指征是血沉和C-反应蛋白完全正常,合并颅内化脓性感染者则必须脑脊液生化和常规检查结果完全正常。结果:7例患者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2—3个月,出院时无任何神经系统残余症状。结论:腰椎术后化脓性感染-旦发生就属于骨科急重症,容易误诊,必须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清创引流是挽救患者生命的惟-措施,而持续低压脉冲冲洗可以很好的清除深部组织间隙的残存感染灶,果断去除内固定可以一次性确保腰椎术后化脓性感染的根本控制。  相似文献   
58.
59.
目的:研究马尾神经受压后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变化与腰骶髓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将27只健康家犬随机分为3组:A组21只,水囊置于椎管内并注水加压制成马尾神经压迫模型(马尾神经压迫组);B组3只,置入水囊但未注水加压(假手术组);C组3只(正常组)。A组再分为7组,即马尾神经持续受压4h、8h、12h、24h、48h、72h和168h组(n=3)。检测各组腰骶髓组织中的NOS活性变化,用TUNEL法标记凋亡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光镜(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B组和C组腰骶髓神经细胞形态未见异常,A组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均提示神经细胞发生凋亡。B组和C组未见凋亡神经元,A组于压迫后12h可见凋亡神经元,24~48h神经元凋亡最多。B组与C组腰骶髓组织中NOS活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于压迫12h后,NOS活性即明显增高,与B组和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4~48h达到高峰,72h后开始下降。结论:犬马尾神经受压后腰骶髓组织中NOS活性增高,与相应神经元凋亡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60.
塞来昔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其中男22例,女38例,年龄46~73岁,平均年龄58.2岁。诊断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院的临床标准,且均经摄双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予以证实,并排除磺胺过敏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