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86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3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目的 观察横突、肋横突外侧韧带与脊神经之间的毗邻关系,为提高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术的安全性及阻滞效能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选用18具标本胸椎节段,取椎板外侧缘和同名脊神经根的十字交点作为测量的起点,分别测量T1~12共12个节段脊神经与横突下后缘中点、肋横突外侧韧带下缘中点之间的距离。根据“3个一组”原则,12个节段共分为4组,记为T1~3组、T4~6组、T7~9组及T10~12组,对不同组别的脊神经-横突间距、脊神经-肋横突外侧韧带间距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1)脊神经-横突间距:平均为(16.13±5.59)mm,T1~12总体呈先递增后递减的趋势,T5节段最大,为(18.88±5.78)mm,T5向上或向下节段逐渐减小,T1节段为(16.62±3.67)mm,T12节段为(9.76±3.75)mm。自上而下4组的脊神经-横突间距分别为(17.50±4.67)、(18.19±5.62)、(16.92±5.28)及(12.00±4.42)mm,T10~12组相比T1~3组(P<0.01)、T4~6组(P<0.01)、T7~9组(P<0.01)有统计学差异。(2)脊神经-肋横突外侧韧带间距:平均为(17.67±3.76)mm,自上而下4组的间距分别为(16.95±3.82)、(17.55±3.89)、(17.81±3.83)及(18.30±3.43)mm,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了解脊神经-横突间距、脊神经-肋横突外侧韧带间距利于估算椎旁神经阻滞的安全穿刺深度,以提高阻滞效能,避免脊神经损伤及全脊髓麻醉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13.
<正>铸型标本系形态学标本的一大范畴,因其形象逼真的显示效果,成熟的制作方法和工艺,而被广泛应用于形态教学和科研领域。常用的保存方法为装瓶后保存液浸泡法。由于长时间被保存液浸泡,其颜色会逐渐褪色而失真,影响铸型标本的观赏价值。如今标本来源极其紧缺,若直接废弃铸型标本,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如何能让陈旧而又珍贵的铸型标本继续服务于教  相似文献   
14.
子宫等盆腔脏器属中空性器官,血供来源丰富,为了插管灌注方便,制作铸型标本一般采用新鲜尸体在体灌注[1-2],操作比较复杂.此外,用于制作单纯铸型标本的填充剂均不能在CT或MRI下显影,是一大缺陷.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大肠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的检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对34例大肠癌及正常组织进行VEGF多克隆抗体及CD34单克隆抗体染色,观察大肠癌VEGF的表达与MV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两者均与大肠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显著相关性,但与性别无关。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大肠癌组织微血管形成有关,VEGF和MVD均与大肠癌的生长转移相关,可作为反映大肠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创伤性下肢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创伤性下肢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动脉重建9例,直接修补8例,补片修补5例,动脉结扎3例。所有病例全部治愈,20例获随访0.5~8年,均未截肢,3例移植血管闭塞,其余均保持通畅。结论早期正确处理血管损伤可防止部分下肢假性动脉瘤发生。根据病史、体检即可确诊。手术治疗应尽早进行,以避免并发症发生,阻断动脉血流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①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②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对34例胃癌及正常组织进行VEGF多克隆抗体及CD34单克隆抗体染色,观察胃癌VEGF的表达与MVD之间的相关性。③结果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二者均与大肠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显著相关性,但与性别无关。④结论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胃癌组织微血管形成有关,VEGF和MVD均与胃癌的生长转移相关,可作为反映胃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十二指肠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腹腔内损伤,占腹腔内脏器损伤的3%~5%,十二指肠独特的解剖位置和生理特点给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带来相当大的困难,术前诊断正确率低,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均较高。早期诊断治疗及合理术式的选择是治疗十二指肠损伤的关键,为提高十二指肠损伤的诊疗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对1990-2006年收治36例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张国华  兰萍  李泽宇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24):926-926,971
目的:探讨高血压继发性脑室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早期采用侧脑室穿刺引流、尿激酶灌洗、脑脊液置换术综合治疗52例高血压继发性脑室出血。结果:52例中死亡3例,其余均存活。术中经药物控制血压,无再出血。按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级24例,Ⅱ级12例,Ⅲ级8例,Ⅳ级2例,Ⅴ级3例。结论:及时解除脑脊液循环障碍是脑室出血救治成功的关键。侧脑室外引流是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方法:200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24~72小时内做CT复查。结果:血肿扩大发生率为20.5%,继续出血发生在24h内占68.2%,不规则+分隔形血肿扩大发生率最高(33.3%)。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继续出血多发生在24h内,与血肿形状及呕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