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23篇 |
免费 | 58篇 |
国内免费 | 4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0篇 |
儿科学 | 12篇 |
妇产科学 | 8篇 |
基础医学 | 30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33篇 |
内科学 | 130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6篇 |
特种医学 | 50篇 |
外科学 | 66篇 |
综合类 | 333篇 |
预防医学 | 119篇 |
眼科学 | 50篇 |
药学 | 123篇 |
5篇 | |
中国医学 | 118篇 |
肿瘤学 | 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24篇 |
2022年 | 29篇 |
2021年 | 39篇 |
2020年 | 41篇 |
2019年 | 28篇 |
2018年 | 30篇 |
2017年 | 23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25篇 |
2014年 | 54篇 |
2013年 | 63篇 |
2012年 | 106篇 |
2011年 | 73篇 |
2010年 | 72篇 |
2009年 | 59篇 |
2008年 | 85篇 |
2007年 | 68篇 |
2006年 | 57篇 |
2005年 | 37篇 |
2004年 | 33篇 |
2003年 | 51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27篇 |
2000年 | 27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目的分析肝脏良性脂肪性肿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采用德国Sie-mens 16排螺旋CT机扫描及病理证实的肝脏良性脂肪性肿瘤的CT表现。结果本组7例,其中肝脏脂肪瘤6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肝脏良性脂肪类肿瘤因含有特征性脂肪成分,CT表现典型。结论肝脏良性脂肪性肿瘤极为罕见,充分认识本病,与其他疾病鉴别,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63.
加替沙星注射液治疗急性细菌性下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以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为对照,评价加替沙星注射液治疗急性细菌性下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0例急性细菌性下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给予加替沙星注射液静脉滴注,B组给予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2组剂量均为每次0.2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一日2次,疗程均为7~14天。结果 A、B两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0%和95%,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0%和100%,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52%和25%,结果 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加替沙星注射液治疗细菌引起的下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4.
65.
目的评价国产注射用头孢唑肟治疗中、重度呼吸系统细菌性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区组随机化、多中心、平行对照、单盲试验,共入选138例呼吸道感染病人。试验组予国产注射用头孢唑肟治疗,对照组予进口注射用头孢唑肟治疗,均为头孢唑肟2g加入氯化钠注射液250 mL,30~60 min内静脉滴注,q12 h,疗程均为7~14 d。评价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可进行安全性评价130例,可列入临床疗效评价共计125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1例和64例。试验组和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2%(56/61)和89%(57/64),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4%(48/51)和93%(50/54),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3/65)和6%(4/65)。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国产注射用头孢唑肟治疗中、重度呼吸系统细菌性感染疗效确切、药物不良反应少,疗效和安全性与进口注射用头孢唑肟相当。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芩仙胶囊平喘、止咳、化痰和抗炎作用.方法:大鼠50只分5组,生理盐水组(等容量)、芩仙胶囊高(4.59 g·kg-1)、中(2.30 g·kg-1)、低(1.15 g·kg-1)剂量组,氨茶碱(50 mg· kg-1)组,采用卵蛋白引喘法测定哮喘潜伏期;小鼠50只分为5组,生理盐水组(等容量)、芩仙胶囊高(6.63 g·kg-1)、中(3.32 g·kg-1)、低(1.66 g·kg-1)剂量组、复方甘草片组(0.14 g·kg-1)或氯化铵(0.12 g·kg-1),采用浓氨水喷雾测定咳嗽潜伏期和3 min内的咳嗽次数,采用气管段酚红排泌法测定酚红排泌量;小鼠50只分为5组,生理盐水组(等容量)、芩仙胶囊高(6.63 g·kg-1)、中(3.32 g·kg-1)、低(1.66 g·kg-1)剂量组、地塞米松组(2 mg·kg-1),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测定肿胀度,采用小鼠皮下肉芽肿增生模型测定肉芽质量,综合研究芩仙胶囊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主要药效.结果:芩仙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哮喘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高、中、低剂量组小鼠咳嗽次数明显减少、咳嗽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P<0.05),高、中剂量组小鼠气管段酚红排泌量明显增加(P<0.05)、耳廓肿胀度明显减轻(P<0.01,P<0.05),高、中、低剂量组小鼠琼脂肉芽肿生长明显减少(P<0.01).结论:芩仙胶囊具有一定的平喘止咳化痰和抗炎作用,对支气管哮喘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7.
68.
桑寄生及其寄主植物桑树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桑寄生及其寄主植物桑树1-脱氧野尻霉素( DNJ)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RP-HPLC测定寄生在桑树和非桑树寄主植物上的桑寄生及其寄主植物DNJ含量,样品DNJ采用0.05 mol·L-盐酸溶液提取,在pH 8.0的硼酸盐缓冲溶液条件下,用芴甲氧羰酰氯(FMOC-Cl)与DNJ反应生成荧光产物,然后用高效液相-荧光检测器测定.色谱条件Agilent C18色谱柱(4.6 mm× 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醋酸(51:49),流速1.0 mL·min-1,柱温30℃,荧光检测器激发光254nm,发射光322 nm.结果:DNJ的线性范围3.72 ~37.2 mg·L-1(r =0.999),加样回收率为96.42%,桑树寄主及其桑寄生DNJ含量分别为1.39~ 10.16 mg·g-1和0.46 ~2.72 mg·g-1不等,非桑树寄主及其桑寄生不含DNJ,桑寄生DNJ含量最高可达到其桑树寄主DNJ含量的48.0%.结论:桑寄生以一定量的形式累积其寄主植物桑树DNJ特征性成分,本方法可作为对以桑树为寄主植物的桑寄生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69.
目的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剖宫产后切口感染病原学及与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方法 选择2019年3月-2021年6月在海口市妇幼保健院接受剖宫产的GDM产妇11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分为感染组28例和未感染组88例,分析切口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分析STING基因启动子序列多态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TING基因多态性位点与GDM产妇剖宫产后切口感染的关联。结果 GDM产妇剖宫产后切口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以及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肠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耐药性较高;两组产妇STING基因rs1131769、rs7380824位点基因频率以及相应的等位基因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感染组STING基因rs7380272 TT基因频率以及T等位基因频率低于未感染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羊水污染、阴道检查次数是导致GDM产妇剖宫产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而rs7380272 TT基因型与切口感染无相关性。结论 GDM产妇剖宫产后切口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STING基因位点基因多态性与GDM产妇剖宫产后切口感染无相关性,但感染患者rs7380272 TT基因型以及T等位基因频率低于未感染患者。 相似文献
70.